赵克斌
- 作品数:71 被引量:3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油气微生物勘探机理及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是基于油气藏的轻烃微渗漏原理衍生的地表勘探技术。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方式通过上覆的沉积层,在近地表土壤中诱导专门利用轻烃的微生物繁殖与生长,油气区的微生物种类与浓度有别于下伏没有油气藏的地区。通过分析微生物的浓度异常特征,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研究和预测。【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油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普光气田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微生物勘探研究,鉴定油气藏上方气态烃氧化过程的微生物驱动者,提取土壤中的微生物异常信息。【结果】人工模拟条件下发现Lacibacter cauensis、Methylococcaceae、Methylophilaceae与甲烷气体培养正相关(气指示菌),而未培养的硫氧化微生物等则与丁烷培养正相关(油指示菌)。【结论】进一步在普光气田原位研究中进行验证,发现地表油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异常与油气藏有较好的关联性;与油气化探指标对比后发现,油气藏上方微生物正异常和轻烃负异常具有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本研究深化了对典型油气藏上方气态烃氧化微生物转化机制的认识,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汤玉平顾磊许科伟杨帆赵克斌孙永革
-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生物地理学
- 三种油气指示菌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油气田土壤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建立的pmoA、bmoX和alkB基因的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油田和气田土壤中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茵和中链烷烃氧化茵的数量丰度,并以背景区土壤作为对照。pmoA和alkB的基因数量均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了1—2个数量级。手工法提取油气田土壤DNA进行油气指示茵基因定量的结果显示,油田区和气田区土壤中pmoA和alkB基因丰度略高于背景区样品。气田区样品的bmoX基因丰度为2.75×10^5拷贝数/g,高于背景区和油田区土壤样品0.5-1个数量级。试剂盒提取的土壤DNA的基因定量结果表明,油田区样品pmoA和口凇基因丰度分别为3.09×10^4和2.56×10^6拷贝数/g,高于气田区和背景区土壤样品,且气田区样品bmoX基因丰度分别高于背景区和油田区样品1个数量级和0.5个数量级。结果表明3种油气指示菌的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可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 邵明瑞许科伟汤玉平赵克斌符波刘和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甲烷氧化菌
- 基于微渗漏模拟实验的油气化探异常机理被引量:2
- 2017年
- 对于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机理,早期国内外学者提出不同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型,由于地质条件和烃类微渗漏的复杂性,难以从三维角度进行刻画和论证,同时又未见实验模拟证据的支持,使异常成因解释模糊,影响了化探技术的发展和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系统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后烃类物质穿过上覆地层微渗漏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烃类垂向微渗漏的空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油气化探异常由源及表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现了烃类微渗漏具有幕式运移特点,揭示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过程中"羽状"涌流的存在。实验模拟结果与已知油气藏上方化探异常的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表明"压力驱动、裂隙渗透"可能是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化探异常模式。取得的认识丰富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础理论,促进了化探技术的持续发展,对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许卫平王国建程同锦赵克斌汤玉平
- 关键词:化探异常
- 一种顶空轻烃样品保存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空轻烃样品保存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保存待测样品的容器,容器内盛装有占其容积70~85%的气液相平衡液,容器瓶口带有密封;所述气相平衡液为含有2-溴乙烷磺酸盐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中,2-溴乙烷磺酸盐在所...
- 许科伟赵克斌杨帆高国平汤玉平任春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携式真空采样瓶及其应用方法
- 一种便携式真空采样瓶,包括瓶体和瓶盖,瓶体和瓶盖密封地装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瓶口与瓶盖连接采用止口、垫片、螺纹组合密封;在瓶盖上面设有密封控制调节装置,该密封控制调节装置与瓶盖制成一体结构;所述密封控制调节装置由五部分组...
- 赵克斌孙春岩李吉鹏李武贺会策赵浩
- 文献传递
- 日本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进展与启示被引量:3
- 2019年
- 日本通过制订国家层面天然气水合物研发计划,对天然气水合物研发进行统一部署,以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在日本周边海域开展了长期而广泛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天然气水合物存在证据.特别是在南海海槽东部集中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优选了一批水合物富集区,开展了两次水合物试采研究.在日本海东部边缘的初步调查发现了众多水合物有利构造,证实该海域也存在较好水合物资源潜力.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水合物开发合作研究与国内水合物开发模拟研究,为南海海槽水合物降压试采研究提供人员与技术支撑.日本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的组织管理、研究策略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对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赵克斌吴传芝孙长青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水合物勘探南海海槽
- 我国油气化探现状与发展
- 近十年来,油气化探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难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攻关,并逐步适应国内外油气勘探的需求。在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海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证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可以进行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油气...
- 汤玉平赵克斌
-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技术信息提取
- 文献传递
- 中石化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特征研究
-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简称油气化探)是在石油地质学原理和地球化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通过检测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垂向运移至近地表的形迹,指示油气藏的存在,具有直接、快速、有效及成本低的特点,已应用到盆地的含油气远...
- 赵克斌
- 关键词:中石化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场化探方法景观地球化学油气化探
- 文献传递
- 构造应力场对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控制作用探讨
- 本文通过对挤压型盆地中油气藏地表油气化探异常实例的解剖研究认为:断裂、裂隙为地下油气藏中烃类向地表运移提供了通道。而断裂、裂隙的形成则受到区域以及局部的构造应力场所控制,因此构造应力场是控制地表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关健因素...
- 朱怀平赵克斌李武汤玉平孙长青吴传芝
-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技术构造应力场
- 文献传递
- 典型油气藏上方烃氧化微生物群落的深度解析
- 本文针对烃氧化菌胞内的中链烷烃轻化酶基因alkB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样性分析(T-RFLP)、基因克隆文库、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技术对沾化某油区的烃氧化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精确识别和解析。结果表明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群落结...
- 许科伟任春汤玉平赵克斌
- 关键词:油气藏群落结构分子检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