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峰
-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UGCAM汽车前保险杠凹模的高速加工
- 2011年
- 针对汽车前保险杠模具曲面复杂、精度要求高和淬火后硬度高的技术难点,基于UG CAM系统,设计了相应的高速加工策略,采用米克朗HSM-60O型高速铣削加工中心,尽量保证恒定的切削载荷,使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插补方法,依据模具材料选择了合适的刀具和高速加工工艺,最终使加工时间由120小时缩短到大约38小时,提高了综合加工效率和工件的整体质量。
- 朱昊刘京南赵建峰
- 关键词:UGCAM保险杠
- 高速加工技术在连杆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4年
- 针对传统模具制造工艺的不足,提出使用高速加工(HSM)技术来制造型腔模具,可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模具精度,改善表面质量。
- 顾雪艳缪德建赵建峰
- 关键词:DNC
-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混合Flow-shop的调度与仿真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对柔性制造系统中混合流水车间生产调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开发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调度方法,调度目标为最小化工件的最大完工时间。采用了一套新的染色体编码方法以保证个体的合法性与计算的方便性,设计了相应的交叉和变异操作算子,并生成最优的排序计划。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顺序自适应交叉遗传算法更能有效地解决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并采用VB软件编程实现了调度过程的动态仿真。
- 赵建峰朱晓春汪木兰卞磊吴春英
- 关键词:自适应遗传算法混合流水车间调度仿真
- 基于UG CAM的连杆模具高速加工制造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克服连杆模具制造采用传统的电火花加工(EDM)会出现微小裂纹、表面质量差和生产效率低的不足,基于功能强大的UG CAM软件系统平台,使用高速加工(HSM)技术制造连杆型腔模具,提出了相应的加工策略,并介绍了连杆模具的高速加工方法,从而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了模具精度。
- 陈寿霞赵建峰汪木兰
- 关键词:UGCAM
- 基于VB小型立体仓库实验台的设计
- 2011年
- 在数控原理实验台上构建了小型立体仓库货架结构,利用VB软件编程实现了立体仓库的手动和自动出入库管理操作。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经济性能和操作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赵建峰高世平
- 关键词:实验台出入库VB
-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实习项目多元化考核体系研究与实践被引量:3
- 2016年
-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实习项目是本院自动化(数控)专业必修的实习项目,也是学生重要的专业动手实践环节,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综合素质,因此考核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本校实习具体情况,提出了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建立,并进行了实践,通过实践,证明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必要的,可供同行借鉴。
- 曹锦江高世平王建红赵建峰
- 关键词:电气
- CAD/CAM/CNC/CMM在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CAD/CAM/CNC/CMM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必备技能之一,阐述了高等工科院校开展一体化实训项目教学的必要性,构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明确了项目教学目的,并以连杆模型零件的制造过程为例,叙述了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 赵建峰汪木兰张思弟
- 关键词:实训项目教学
- 汽车外覆盖件模具高速切削工艺规划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高速切削技术是汽车模具数字化制造的主要支撑技术,而汽车模具高速铣削加工中的工艺规划是保证和提高模具型面加工精度与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模具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在UG CAM软件平台上,结合汽车外覆盖件拉延模的高速加工,对数控编程策略、切削参数优化和刀具轨迹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利用五轴高速加工中心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 赵建峰杨征宇汪木兰
- 关键词:汽车覆盖件UG软件
- 基于UG NX7.5汽车门立柱拉延模的高速加工
- 2011年
- 以UG NX7.5的CAD/CAM为平台,并利用高速加工技术,对汽车门立柱的拉延模进行了数控编程策略设计,切削参数优化,刀具轨迹规划和切削仿真,并在五轴高速加工中心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 毕庆华赵建峰
- 关键词:拉延模UGHSM
- 基于C#的OPC客户端设计与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随着车间智能化程度的日益提升,车间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信息采集和数据通信日益频繁.为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统一管理,基于OPCDA架构设计一款客户端软件,并以传送带控制单元为例验证设备通信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OPC协议可以实现应用程序和工业控制设备之间高效、灵活的数据采集及读写任务,较好地实现了车间各类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的统一管理.
- 高世平赵建峰曹锦江
-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数据采集O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