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慧瑾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急性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5篇化疗
  • 4篇髓系
  • 4篇髓系白血病
  • 4篇细胞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急性髓系
  • 4篇急性髓系白血...
  • 3篇预后
  • 3篇真菌感染
  • 3篇淋巴
  • 2篇伊曲康唑
  • 2篇伊曲康唑口服...
  • 2篇深部真菌
  • 2篇深部真菌感染
  • 2篇粒细胞
  • 2篇淋巴瘤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赵慧瑾
  • 9篇沈杨
  • 9篇李军民
  • 8篇沈志祥
  • 4篇游建华
  • 4篇杨晨敏
  • 3篇陈瑜
  • 3篇陈秋生
  • 3篇曾晓颖
  • 2篇倪麟
  • 2篇沈扬
  • 2篇陈佳和
  • 2篇陈丽
  • 2篇胡翊群
  • 2篇钱樱
  • 1篇程澍
  • 1篇黄小飞
  • 1篇陈钰
  • 1篇李啸扬
  • 1篇杜心圩

传媒

  • 4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1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重新评估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125例初治DLBCL患者接受6个疗程的R—CHOP[利妥昔单抗375mg/m^2,缓慢静脉滴注,第1d;环磷酰胺750mg/m^2,静脉推注,第2d,阿霉素50mg/m^2,静脉推注,第2d;长春新碱1.4mg/m^2(最大剂量2.0mg),静脉推注,第2d,泼尼松60mg,口服,第2~6d]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治疗反应的评估和随访。结果在入选的125例患者中,86例(68.8%)获得完全缓解(CR),16例(12.8%)获得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为81.6%,11例患者(8.8%)获得疾病稳定(SD),12例患者(9.6%)疾病进展。在单因素分析中,ECOG分级、临床分期、LDH水平、结外病变、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和巨块病变的有无均与CR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ECOG评分、临床分期和巨块病变对获得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8、0.0000和0.0040)。患者24个月的治疗至失败时间(TTF)、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59.7±5.3)%、(67.1±5.6)%和(77.6±5.8)%。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和结外病变对TTF、OS和DFS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其余IPI因素,包括LDH、临床分期和行为状态对OS率和TTF均有显著影响,而对DFS率无明显影响。在多因素分析中,是否获得CR是影响TTF唯一的预后因素(P=0.001),它同时影响OS率(P=0.001)。其他影响OS率的指标包括LDH水平和ECOG评分(P值分别为0.002和0.009)。巨块病变是影响DFS率的唯一重要因素(P=0.007)。结论R—CHOP方案治疗中,IPI预后积分的预后意义具有一定局限性。6个疗程治疗后获得CR和巨块病变可能是IPI外另两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
沈杨姚钰李军民陈秋生游建华赵慧瑾程澍沈志祥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国际预后指数
以前纵隔占位表现起病的急性白血病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09年
杨晨敏沈杨赵慧瑾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肉瘤免疫分型化疗
10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p170、GSTP-1表达分析
2001年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原发性耐药蛋白p170、GSTP 1表达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AML患者治疗前骨髓液 ,采用ABC AP法检测p170、GSTP 1。结果  1 10 5例初治AML中 12例 (11 4% )出现p170或GSTP 1的阳性表达。 2 耐药表达阳性的 12例中CR 6例 (5 0% ) ,有效率 (CR +PR) 6 6 7% ;3 12例耐药表达阳性的患者中目前 7例死亡 ,2例复发 ,从总生存曲线来看下降较快。无病生存曲线反映 18个月追踪仅剩 2 5 %左右 ,与耐药表达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成人AML原发性耐药的表达是治疗效果差的指标之一 。
曾晓颖陈佳和沈志祥赵慧瑾李军民杜心圩倪麟胡翊群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P170预后
164例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临床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的一般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CD45/侧向角散射(SSC)设门十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64例AML(非M3)患者抗原CD2、CD4、CD7、CD19、CD79a、CD11b、CD13、CD15、CD33、CD64、CD14、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34、CD38、CD56的表达。回顾分析不同免疫表型与年龄,性别,法国、美国和英国(FAB)分型,初诊时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64例AML(非M3)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13(97.6%)、CD33(97.6%)、CD117(89.6%)和MPO(84.8%);与祖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38(92.7%)、HLADR(84.8%)、CD34(63.4%),部分AML患者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表达率最高的是CD7(30.5%),其次分别是CD56(22.0%)、CD4(18.3%)、CD19(9.8%)。CD19+、CD56+的AML患者中,M2多见,其中CD19+尤多见于M2b患者中,且CD19+、CD56+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CD19-、CD56-的患者(P=0.048、P=0.038)。56.7%的AML患者具有白血病相关抗原表型(LAIP)阳性,以M2、M4、M5为主,LAIP表现为抗原跨系列表达(约87.1%,以CD7+CD117+CD34+/-、CD56+CD117+CD34+/-为主)、抗原表达量异常(约32.3%,以CD33dim为主)、抗原非同步表达(约6.5%,以CD11b同期表达为主),其中,存在抗原非同步表达的AML患者显示较短的总生存(OS)期、无病生存(DFS)期,提示其预后较差。结论:免疫表型对预测AML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胡伊陈云硕王盼盼程雯艳赵慧瑾沈杨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预后
初发APL患者接受ATRA+ATO±化疗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接受ATRA+ATO±化疗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17例初治成人APL患者,比较早期死亡与非早期死亡的患者在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等检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17例患者中早期死亡36例,早期死亡率为8.6%。低、中、高危患者相应组别早期死亡率分别为1.9%,8.1%,16.2%(P=0.001)。出血引起的死亡21例,心脏功能衰竭和严重肺部感染各5例,维甲酸综合征3例,脑梗死1例,还有1例原因不明。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起病时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危险分层、出血症状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P<0.001,P=0.007,0.031和0.022)。结论: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APL早期死亡最为常见的原因。患者起病时的体能状态、危险分层、出血症状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APL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丽祝洪明李啸扬赵慧瑾张赟翔李军民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高危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诱导化疗缓解率间的关系. 方法:初治ANLL179例应用DA、MA或IDA-A方案诱导化疗.观察化疗前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及化疗后反应. ...
曾晓颖陈钰赵慧瑾李军民沈扬沈志祥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急性白血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急性白血病(AL)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AL住院高危患者入选研究。治疗组接受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性治疗,剂量为200mg,每天2次,持续至粒细胞缺乏(粒缺)恢复或发生发热或其他感染性事件。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143例患者入选研究,其中预防治疗组65例患者,17例(26.2%)出现发热,对照组78例患者,26例(33.3%)出现发热。两组比较,发热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367)。伊曲康唑口服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9.2%)。预防治疗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390233元,人均6004元;对照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410200元,人均5259元。预防治疗组的粒缺-真菌治疗终点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8)。结论:伊曲康唑口服液可安全地应用于AL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预防治疗。
沈杨杨晨敏陈瑜游建华赵慧瑾陈秋生李军民沈志祥
关键词:伊曲康唑高危真菌感染
阿扎司琼和蒽丹西酮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恶心和呕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盐酸阿扎司琼预防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接受DA方案(D:柔红霉素45 mg/m2,d1-3;A:阿糖胞苷100 mg/m2,d1-) 或VDP方案(V:长春新碱1.4 mg/m2,d1;D:柔红霉素45 mg/m2,d1-3;P:泼尼松60 mg/d),患者在化疗前 30 min接受阿扎司琼10 mg或蒽丹西酮8 mg预防治疗。结果阿扎司琼和蒽丹西酮组第1-3天的呕吐预防有效率分别为96.7%、94.2%、91.7%和94.1%、91. 7%、88.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应用药物后,阿扎司琼和蒽丹西酮组仍分别有12例(10.0%)和13例(15.5%)患者出现Ⅱ-Ⅲ级恶心;10例(8.3%)和10例(11.9%) 患者出现Ⅱ-Ⅲ级呕吐。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和头痛。结论盐酸阿扎司琼是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呕吐的有效药物,耐受性较好。
沈杨游建华赵慧瑾钱樱李军民沈志祥黄小飞
关键词:阿扎司琼蒽丹西酮呕吐急性白血病
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临床进程缓慢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晚期惰性NHL的主要的治疗措施,并具有相当高的缓解(OR)率。大部分惰性NHL患者会复发并须进一步治疗,但通常都不如初次治疗有效。近年来氟达拉滨已被广泛用于恶性淋巴瘤,尤其是惰性NHL的治疗。研究显示,氟达拉滨单药在初治的惰性NHL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70%,在曾接受过其他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惰性NHL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0%~60%。氟达拉滨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如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和地塞米松(FMD方案)的有效率达70%~90%,氟达托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的有效率为85%~95%。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两种含氟达托滨的化疗方案——FMD方案和FC方案分别在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惰性NHL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杨晨敏李军民赵慧瑾陈瑜沈扬沈志祥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联合化疗治疗氟达拉滨药物联合应用复发难治NHL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血液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32例发热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第1天7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随后每天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治疗持续时间为体温好转、粒细胞缺乏恢复后继续使用3 d;若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间体温未好转,最长使用2周。结果:23例(72%)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体温好转。主要不良事件是转氨酶升高(4/32)和低钾血症(4/32),经治疗均好转。3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事件。结论:卡泊芬净是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赵慧瑾钱樱陈丽沈杨
关键词:卡泊芬净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性血液恶性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