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叶下珠
  • 8篇叶下珠复方
  • 7篇细胞
  • 5篇凋亡
  • 5篇星状细胞
  • 5篇肝星状细胞
  • 4篇星状细胞凋亡
  • 4篇细胞凋亡
  • 4篇肝星状细胞凋...
  • 4篇BCL-2表...
  • 2篇代谢产物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基因表达调控
  • 2篇肝癌
  • 2篇次级代谢
  • 2篇次级代谢产物
  • 1篇毒作用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12篇赵敏
  • 8篇李常青
  • 4篇李小翚
  • 3篇赵钟祥
  • 2篇王小龙
  • 2篇赵昉
  • 2篇梁曼谊
  • 1篇符林春
  • 1篇张清仲
  • 1篇徐培平
  • 1篇谭行华
  • 1篇申建柯
  • 1篇梁曼仪
  • 1篇赵舫
  • 1篇康水胜

传媒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新中医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病机初探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四诊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HIV/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腹泻、纳差、咽部不适、胃胀胃痛、吞咽困难、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适、胁痛、便秘、呕血黑便、黄疸。伴随消化道症状的HIV/AIDS患者中,最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消瘦、恶寒肢冷、乏力、低热、自汗、咳嗽、面色少华、皮肤瘙痒、心悸、头晕头痛、尿异常、盗汗、痰多、易感冒、腰膝酸软。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齿印舌、白腻苔、暗舌、淡红舌、胖大舌、红舌、淡白舌、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少苔、花剥苔、腐霉苔、紫舌;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虚脉、沉脉、迟脉、实脉、数脉、浮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HIV/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脾肾阳虚、痰湿内阻、气滞血瘀。
张清仲符林春谭行华赵敏徐培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消化道症状中医病机脾虚脾肾阳虚
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2023年
目的从民族药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代谢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对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NMR、ESI-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从2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lantrypinone(1)、oryzalactam(2)、phomoindene A(3)、cis-gregatin B(4)、huaspenone B(5)、stigmasta-7,22-dien-3β,5α,6α-triol(6)、ergosterol(7)、1-deoxy-2-demethylviridiol(8)、viridiol(9)、trichodermamides A(10)、chromone(11)、对-羟基苯乙酸(12)。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IC50为(62.9±1.02)μmol·L^(−1)[顺铂(cisplatin,DDP)IC50为(30.1±1.67)μmol·L^(−1)];化合物8和9抑制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IC50分别为(34.6±1.57)μmol·L^(−1)和(44.9±1.74)μmol·L^(−1)[DDP IC50为(20.6±1.42)μmol·L^(−1)]。结论化合物3,8和9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
阮清锋卢淇平陈小晶赵敏崔辉赵钟祥
关键词:山胡椒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癌Huh7细胞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与微小RNA let-7a网络的调控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癌Huh7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与微小RNA let-7a网络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作用于人肝癌Huh7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叶下珠复方II号高剂量组(48.0 g/L)和低剂量组(24.0 g/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药物作用后肝癌Huh7细胞分泌IL-6的变化;采用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癌Huh7细胞MicroRNA let-7a和miR-21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IL-6、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P65)、转录活化因子(STAT3)、蛋白激酶2(AKT2)、PTEN、K-ras、c-myc、Bcl-2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TEN、STAT3、AKT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肝癌Huh7细胞经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48 h,高、低剂量组Huh7细胞增殖率和上清液IL-6含量均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处理后microRNA let-7a表达量显著上升、miR-21的表达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F-κB/P65、STAT3、AKT2、K-ras、c-myc、Bcl-2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1),而PTEN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处理后PTE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STAT3、AKT2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IL-6表达和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调节IL-6信号通路与MicroRNA let-7a网络的失衡作用有关。
李常青王小龙康水胜梁曼谊李小翚赵敏
关键词:肝癌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调控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人肝癌HepG_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叶下珠复方II号(CPU II)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比较不同浓度的叶下珠复方在不同作用时间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结合Annexin V-FITC/PI荧光双染法观察CPU II诱导24h后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人肝癌HepG2细胞经叶下珠复方II号处理一定时间后,增殖比率明显下降,2.60mg/ml以上的叶下珠II号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48h 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FCM结果显示,随着叶下珠复方II号浓度的增加(2.6、26.0、130.0mg/ml),细胞的凋亡率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叶下珠复方II号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增殖,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申建柯李常青梁曼仪赵敏
关键词:增殖MTTANNEXIN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来源的杂萜类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为获得结构多样、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对1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菌种经过活化后,经大米固体培养基大规模发酵后的菌丝体用甲醇浸提,旋干后,用水混悬,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反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分离,对获得的单体成分采用核磁共振(NMR)、单晶衍射、电子圆二色谱(ECD)、高分辨质谱(HRMS)等手段进行鉴定,结合相关文献数据从而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获得6个杂萜化合物,依次为preaustinoid A6(1)、1-oxymethyl-hydropreaustinoid A1(2)、preaustinoid A1(3)、miniolutelide A(4)、miniolutelide B(5)、chrysogenolide C(6)。结论以上6个化合物均属于由3,5-二甲基苔色酸(即DMOA)途径衍生合成的杂萜类化合物,并且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Penicillium sclerotiorum中分离获得,其中A环开环的化合物1、2在天然产物中并不常见,此前共报道此类型化合物仅4个,化合物4的单晶数据为首次报道。
赵敏唐渝茜阮清锋盘文聪赵钟祥崔辉
关键词: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H22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48只,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7.5g/kg)、低剂量组(18.75g/kg)、环磷酰胺(20mg/kg)治疗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环磷酰胺(20mg/kg)组。造模次日开始给药治疗,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组灌胃给药,环磷酰胺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用药组灌胃叶下珠复方Ⅱ号同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每日1次,连续给药8d。于末次给药后24h,检测各组小鼠抑瘤率、肝肾功能、胸腺和脾脏指数。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瘤重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叶下珠复方II号高、低剂量与环磷酰胺合用后,抑瘤率分别为74.3%和66.9%,均大于两药合用的理论相加效应值72.2%和64.8%。叶下珠复方II号高剂量联合环磷酰胺组脾指数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且小鼠的血清ALT、AST、CRE、UREA水平均明显环磷酰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的双重作用。
梁曼谊李常青王小龙赵敏李小翚
关键词:环磷酰胺肿瘤化疗减毒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TGF-β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T6)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60mg/ml)、中剂量组(1.80mg/ml)和低剂量组(0.9mg/ml),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后HSC-T6细胞TGF-β1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HSC-T6细胞后,高、中、低各剂量组对HSC-T6细胞增殖、TGF-β1mRNA及Ⅰ型胶原合成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明显加强。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明显降低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赵敏李常青赵舫李小翚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TGF-Β1
瘤背石璜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液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瘤背石璜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液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对真菌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HMR)、质谱(MS)以及电子圆二色谱(ECD)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真菌液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eniazaphilone J(1)、5-chloroisorotiorin(2)、(+)-sclerotiorin(3)、deacetylsclerotiorin(4)、isochromophiloneⅢ(5)、penazaphilone E(6)、2,4-dihdroxy-6-(5,7-dimethyl-2-oxo-trans-3-trans-5-nonadienyl)-3-methylbenzaldehyde(7)、6-((1E,3E)-3,5-dimethylhepta-1,3-dien-1-yl)-2,4-dihydroxy-3-methylbenzaldehyde(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具有罕见的氮-氮键结构,把该化合物命名为peniazaphilone J。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卢淇平赵敏崔辉赵钟祥
关键词:液体发酵聚酮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和miR-16/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和miR6/Bcl-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6细胞,分为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60mg/m...
李常青赵敏李小翚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和miR-16/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和miR_16/Bcl-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_T6细胞,分为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60...
李常青赵敏李小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