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华

作品数:691 被引量:6,074H指数:44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8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35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8篇建筑科学
  • 2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理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矿业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8篇地基
  • 100篇荷载
  • 98篇桩基
  • 83篇复合地基
  • 76篇桥梁
  • 74篇载力
  • 74篇承载力
  • 73篇基桩
  • 71篇桩基础
  • 71篇沉降
  • 56篇路工
  • 55篇边坡
  • 54篇碎石
  • 51篇碎石桩
  • 50篇岩溶
  • 50篇公路
  • 49篇路基
  • 48篇桩土
  • 47篇道路工程
  • 40篇桥梁工程

机构

  • 687篇湖南大学
  • 33篇长沙理工大学
  • 26篇中南大学
  • 15篇湖南科技大学
  • 14篇湖南省高速公...
  • 12篇湖南省交通科...
  • 5篇湖北工业大学
  • 5篇重庆大学
  • 4篇湖南省交通规...
  • 3篇湖南工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交通部公路科...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90篇赵明华
  • 92篇曹文贵
  • 88篇张玲
  • 79篇杨明辉
  • 73篇邹新军
  • 55篇刘晓明
  • 52篇苏永华
  • 51篇陈昌富
  • 51篇杨超炜
  • 47篇赵衡
  • 36篇罗宏
  • 33篇马缤辉
  • 28篇雷勇
  • 26篇尹平保
  • 25篇刘猛
  • 25篇张永杰
  • 24篇肖尧
  • 22篇刘建华
  • 19篇蒋德松
  • 16篇蒋冲

传媒

  • 92篇湖南大学学报...
  • 64篇岩土力学
  • 53篇岩土工程学报
  • 49篇公路交通科技
  • 44篇中南公路工程
  • 30篇中国公路学报
  • 27篇岩石力学与工...
  • 2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7篇土木工程学报
  • 16篇工程力学
  • 15篇公路
  • 14篇水文地质工程...
  • 12篇公路工程
  • 1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0篇水利学报
  • 7篇建筑结构
  • 5篇矿冶工程
  • 5篇勘察科学技术
  • 5篇沈阳建筑大学...
  • 5篇第八届全国地...

年份

  • 5篇2023
  • 18篇2022
  • 9篇2021
  • 20篇2020
  • 26篇2019
  • 19篇2018
  • 15篇2017
  • 21篇2016
  • 28篇2015
  • 26篇2014
  • 17篇2013
  • 26篇2012
  • 42篇2011
  • 26篇2010
  • 41篇2009
  • 55篇2008
  • 55篇2007
  • 57篇2006
  • 54篇2005
  • 35篇2004
6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散体材料桩膨胀量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体材料桩膨胀测试装置,由牵引绳、柔性套管、定位片、位移传感器、紧固件、测杆,读数装置组成,定位片串接在牵引绳上,牵引绳一端与位移传感器内的测杆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紧固件上,柔性套管套在牵引绳上,其一端与紧...
赵明华罗宏邹新军张玲陈昌富陈炳初雷勇马缤辉
文献传递
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被引量:77
2005年
本文探讨了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与岩石软化变形破裂过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特征参量的理论关系,建立了本构模型参数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常规试验所得到的峰值点的应力应变值即能确定整个本构模型的其它参数,再将峰值点的应力应变值与围压的关系进行拟合,即能将该模型推广成任意围压下的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试验表明,本文模型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岩石破裂的全过程。
杨明辉赵明华曹文贵
关键词:本构模型特征参量
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4
2009年
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的受力性状极为复杂,既要承受上部荷载,又要抵抗桩侧滑坡推力,具有承重与阻滑双重功能,且由于陡坡的存在,使得该类基桩与平地上无坡度的基桩在承载机理上存在明显差异。以竖向荷载下基桩挠曲微分方程为基础,采用方程分析法导出了高陡岩质边坡上桥梁桩基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以该准则为指导,开展陡坡桩基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不同组合荷载及加载方式条件下基桩弯矩及桩顶水平位移的情况,探讨了该类桩受力性状,并获得基桩桩侧土压力、抗力分布形态及影响范围的情况,以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陡坡上桥梁基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刘建华赵明华杨明辉
关键词:桩基础模型试验
大变形条件下桩土共同工作及试验研究被引量:50
2001年
首先总结和分析了目前大变形条件下桩土共同工作现状 ,然后采用层状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运用有限元—有限层法 ,对大变形条件下桩土共同工作性状进行了分析 ,并开发出相应的实用计算程序。最后探讨了柔性桩的室内模型试验 。
吴鸣赵明华
关键词:模型试验桩基土体
一种强夯处治溶洞区地基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夯处治溶洞区地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建造路段溶洞的特征;步骤二、选定预设的强夯参数对溶洞区进行大面积强夯:步骤三、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和强夯参数得到建造路段未击破溶洞顶板跨度的上限;步骤四、根...
刘晓明王艺钢赵明华陈仁朋黎莉蒋德松赵衡肖尧杨超炜曹文贵
文献传递
基桩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被引量:44
2005年
定义溶洞顶板稳定性安全系数为顶板岩体实际剪切强度与折减到临界破坏时的剪切强度之比值。综合运用强度折减技术、弹塑性有限元和二分法探讨基桩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得到能表征溶洞顶板稳定性且物理意义明确的安全系数,还可获得可能的破坏面及破坏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方法为基桩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
程晔赵明华曹文贵
关键词:强度折减技术弹塑性有限元溶洞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点安全系数法的基桩下伏溶洞稳定性分析
本文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分析基桩下伏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推导空间点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编制了溶洞点安全系数FISH命令流,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结合工程实例,得到了溶洞模型的点安全系数等值线图,并与模...
赵明华唐咸力胡晴
关键词:岩溶区基桩稳定性
文献传递
岩体离层作用下锚杆受力特性全历程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针对岩体离层作用下锚杆受力特性全历程分析问题,基于锚固界面的双指数曲线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方法,建立离层作用下锚杆受力特性的非线性解答,分析离层发展全历程过程中锚杆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以及岩体离层–锚杆轴力曲线的特性,并采用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锚杆轴向应变的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离层发展过程中,锚杆轴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性,且在离层发展后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离层产生的锚杆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均呈现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和非线性特征,且二者均随着离层的发展向两端传递。离层位置对锚杆的受力特性有很大影响:离层位于锚杆中心时,其两侧的锚杆轴力与界面剪应力均成对称分布,且随着离层发展的演变规律相同;离层偏离锚杆中心时,两侧锚杆轴力与界面剪应力分布则明显不同,界面剪应力在离层位置处存在着跳跃点,且锚固长度较小一侧的锚固界面先产生塑性变形直至整体滑移破坏,决定了锚杆所能承受的离层和抗拔荷载大小。研究结果为岩体离层作用下锚杆的受力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黄明华李嘉成赵明华陈昌富
关键词:岩土工程锚杆受力特性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机理及影响桩土应力比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针对散体材料桩受荷时不仅产生竖向固结,而且伴有侧向鼓胀这一变形特性,基于弹性理论解析,导出线弹性状态下桩体及桩周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得出正方形布桩和梅花形布桩这2种典型布桩方式下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桩体和桩间土体进行时效分析;基于弹性理论及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导出考虑时间效应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采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某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其结果表明,考虑时效后桩土应力比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且理论的桩土应力比变化曲线与实测曲线较吻合。
赵明华张玲刘敦平
关键词: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时效
高陡边坡桥梁基桩内力计算的幂级数解被引量:42
2007年
基于施工或外部荷载造成的岩(土)坡体滑动现象,以滑动面为界,对山区高陡边坡桥梁基桩荷载进行合理简化:将桩顶处的上部荷载分解成竖向与横向荷载共同作用,桩后岩质边坡滑坡体推力按抛物线分布,而桩前岩(土)体抗力稳定段呈线性分布,滑动面以下地基比例系数k服从(mz+C)的线性增长规律,在此基础上,计入桩顶P--效应的影响,采用矩阵计算方法,得到高陡边坡桥梁基桩内力分析计算的幂级数解。理论解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桩身弯矩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5%以内,且最大弯矩的误差仅为6%,故基桩内力分析的幂级数解合理、可靠,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杨明辉赵明华刘建华邬龙刚
关键词:高陡边坡桥梁基桩
共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