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霞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葡萄
  • 4篇葡萄孢菌
  • 4篇灰葡萄孢
  • 4篇灰葡萄孢菌
  • 3篇短梗霉
  • 3篇合成酶
  • 3篇IPC
  • 1篇毒素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基因
  • 1篇致病机理
  • 1篇致病因子
  • 1篇神经酰胺
  • 1篇同源
  • 1篇同源重组
  • 1篇转化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形态
  • 1篇基因
  • 1篇肌醇磷脂

机构

  • 4篇新疆大学

作者

  • 4篇苟萍
  • 4篇赵红霞
  • 1篇郭星军
  • 1篇林慧珍
  • 1篇刘圣红
  • 1篇赵莉
  • 1篇刘小平
  • 1篇孙九丽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灰葡萄孢菌及其抗短梗霉素突变体AUR1基因序列及其酶活性的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灰葡萄孢菌及其抗Ab A突变体AUR1基因序列与IPC合成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野生型及突变体的AUR1的基因序列,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IPC合成酶活力,苯甲酰化法测定神经酰胺含量。【结果】AUR1基因序列和IPC合成酶活性测定表明4株不同的突变体均产生了对IPC合成酶抑制剂Ab A的抗性,它们的突变类型为:(1)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2)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和P155S氨基酸突变;(3)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和V33A的氨基酸突变;(4)AUR1序列中缺失内含子和P155S、S177P、F237L的氨基酸突变。AUR1缺失内含子和既缺失内含子又伴随P155S氨基酸突变的突变体的Ab A抗性较强。神经酰胺含量测定表明野生型IPC合成酶被抑制,导致神经酰胺积累,而突变体则能抵抗Ab A对IPC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结论】AUR1基因中的内含子对IPC合成酶的调控起重要的作用。Ab A通过抑制IPC合成酶引起神经酰胺积累,IPC合成酶是鞘脂代谢的关键酶。
赵莉苟萍林慧珍赵红霞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
短梗霉素A对灰葡萄孢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考察短梗霉素A(AbA)对灰葡萄孢菌野生株BcAUR1及其AUR1基因内含子缺失突变株BcAUR1a生长的影响,明确AbA抑制真菌生长的机理。AbA敏感性试验表明,低浓度AbA(8μg/mL)显著抑制野生株BcAUR1菌体的生长,高浓度AbA(50μg/mL)存在下观察不到BcAUR1的生长迹象。突变株BcAUR1a则不受AbA的影响,在低浓度和高浓度AbA存在下均能正常生长。AbA抑制BcAUR1侵染柑橘果实,但BcAUR1a在高浓度AbA存在下也能够有效感染柑橘果实。这两个试验均证实了突变株BcAUR1a具有AbA抗性。电镜观察表明,AbA引起BcAUR1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形态异常,质膜和液泡膜断裂,细胞内物质泄露。AbA抑制灰葡萄孢菌生长的机制是由于IPC合成酶受到抑制,导致鞘磷脂类物质合成不足,细胞膜结构破坏,胞内物质外漏。
赵红霞苟萍刘小平刘圣红郭星军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IPC合成酶细胞形态
灰葡萄孢菌AUR1基因对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明确灰葡萄孢菌AUR1基因(Bc AUR1)对灰葡萄孢菌细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Bc AUR1的P和T片段,依次克隆于p TFCM质粒载体的潮霉素基因两侧,构建灰葡萄孢菌AUR1断裂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灰葡萄孢菌,在潮霉素抗性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Ab A处理灰葡萄孢菌,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断裂基因转化子比空载转化子显著减少,说明Bc AUR1断裂基因同源重组替代了宿主AUR1基因,导致转化子不能存活。Ab A显著影响野生型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发育,导致孢子萌发延迟、菌丝形态异常,不能形成分生孢子头;但Ab A不影响抗Ab A突变体Bc AUR1a的生长发育。[结论]AUR1基因对灰葡萄孢菌生长、发育和繁殖起重要作用。
赵红霞孙九丽苟萍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同源重组转化子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灰葡萄孢菌能引起多种双子叶植物感染灰霉病,导致农作物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各种致病因子的研究,为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阐述了灰葡萄孢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并分析了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灰葡萄孢菌能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多种感染模式侵染植物,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该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毒素,分泌胞外水解酶,共同协同作用完成致病过程。
赵红霞苟萍
关键词:灰葡萄孢菌致病因子毒素致病基因胞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