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越

作品数:68 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地黄
  • 30篇六味地黄
  • 19篇制剂
  • 18篇六味地黄生物...
  • 12篇地黄汤
  • 12篇中药
  • 12篇六味地黄汤
  • 12篇黄汤
  • 10篇光合细菌
  • 9篇色谱
  • 9篇教学
  • 9篇果蝇
  • 8篇药学
  • 8篇色谱法
  • 8篇中药学
  • 7篇丹皮
  • 7篇多糖
  • 6篇阴虚
  • 6篇衰老
  • 6篇相色谱

机构

  • 56篇广东药学院
  • 7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武汉生物工程...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韩国庆熙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研...

作者

  • 67篇赵越
  • 10篇夏少秋
  • 10篇朱颖
  • 9篇吴亚军
  • 8篇贾真
  • 7篇宋涛
  • 7篇揭晶
  • 6篇郭丽冰
  • 6篇韩彬
  • 6篇丘婷
  • 6篇陈艳芬
  • 6篇臧建伟
  • 6篇徐文雅
  • 6篇李天河
  • 5篇戴王强
  • 5篇杨霞
  • 5篇翁志平
  • 5篇李军
  • 5篇刘文秀
  • 5篇吴思

传媒

  • 12篇广东药学院学...
  • 8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成药
  • 3篇陕西中医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草药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药学教育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类球红细菌中辅酶Q_(10)超声提取工艺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优选类球红细菌中辅酶Q_(10)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辅酶Q_(10)质量浓度,以菌体中辅酶Q_(10)的质量浓度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波输出功率、超声波每次提取时间和超声波每次辐射时间这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类球红细菌中辅酶Q_(10)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输出功率为250 W,超声波每次提取时间为10 min,超声波每次辐射时间为8 s。在该条件下,辅酶Q_(10)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为11.535 1μg/m L,实测平均值为11.451 8μg/m L。结论本文所得工艺方法切实可行,为类球红细菌发酵生产辅酶Q_(10)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林勤徐文雅董斌陈艳芬赵越
关键词:类球红细菌辅酶Q10响应面法
RP-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测定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中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himate^TMAQ—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4nm。结果丹皮酚的质量浓度在1.024~25.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0,n=5),平均回收率103.3%,RSD为1.5%。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
安中原董建华管淑玉吴亚军赵越
关键词: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丹皮酚
在中药学教学中弘扬祖国医学优秀文化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中药学课程特点,以自主研发的卫生部CAI《中药学》多媒体课件为核心,探讨如何在中药学教学中弘扬祖国医学优秀文化之实践,提出中药学本科教学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强调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建立具备现代教学特点的中药教学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韩彬赵越李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文化本科教学
丹皮酚巴布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制备丹皮酚巴布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外观、初黏力、剥离强度为考察指标,考察丹皮酚的加入量、基质的黏度、混合温度、搅拌时间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丹皮酚巴布剂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所制得的丹皮酚巴布剂为微黄色膏体,且含量合格。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得的巴布剂可反复使用,携带方便。
揭晶周静李威赵越
关键词:丹皮酚巴布剂
六味地黄生物制剂的醇沉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优选六味地黄生物制剂最佳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皮酚含量、多糖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六味地黄生物制剂的药液浓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度为0.25g/ml,在温度为25℃时加入适量的乙醇使含醇量为65%,醇沉24 h。结论优化的醇沉工艺稳定可行,保证六味地黄生物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刘文秀杨霞翁志平王计长汤佩莲赵越
关键词:六味地黄生物制剂丹皮酚多糖浸膏正交试验
治疗老年性皮肤搔痒症新药肤痒宁的研制
沈志滨赵越房志坚陈燕忠陈幼竹胡旭光杨苑芬
该成果对未见报道的民间药香鳞毛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开发成新药肤痒宁软膏,较好完成了生药学、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和毒理学等研究。该成果属纯中药制剂,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好,不宜复发,若投入市...
关键词:
关键词:生产工艺纯中药制剂
六味地黄汤经光合菌作用后多糖含量的变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经光合菌作用后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苯酚-浓硫酸比色法对六味地黄汤经光合细菌作用前后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六味地黄汤经光合菌作用后多糖含量发生变化;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62%。结论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也较高,简单易行,可用于该制剂多糖含量控制。
杨苑芬曾常青冯俊卿赵越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光合菌多糖
六味地黄汤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乙腈-0.15%磷酸梯度洗脱方法。结果:马钱苷平均回收率100.1%、RSD为2.0%,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97.2%、RSD为1.1%,芍药苷平均回收率101.8%,RSD为1.1%,丹皮酚平均回收率99.6%、RSD为1.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地黄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曾常青曾宇赵越邹银英揭晶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迪胶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观察通迪胶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方法 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迪胶囊组(0.55 g/kg)、甲氨蝶呤组(2.055mg/kg),各组于初次免疫后16d开始灌胃给药,给药50 d.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Th1、Th2、Th17和Treg脾脏细胞水平.结果 通迪胶囊组小鼠的关节损伤减轻,血清因子CRP、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Th1/Th2及Th17/Treg细胞比例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通迪胶囊可以调节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平衡,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小鼠关节病理损伤,缓解关节炎症状.
吴晓东黄闰月陈秀敏陈秀敏赵越王茂杰
关键词:通迪胶囊CRPTNF-Α淋巴细胞
牡丹皮光合细菌代谢前后的薄层鉴别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牡丹皮光合细菌代谢前后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TLC)两次展开鉴别牡丹皮经光合细菌代谢前后化学成分。结果 TLC在同一薄层板上检识牡丹皮中芍药苷、没食子酸、丹皮酚、自制单体化合物Ⅵ晶体,斑点清晰。结论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证明了牡丹皮在光合细菌代谢前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
吴亚军宋涛朱颖夏少秋郭加刘婷婷赵越
关键词:牡丹皮光合细菌薄层色谱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