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子云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鬼针草
  • 2篇总黄酮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抗肝纤维化
  • 2篇黄酮
  • 2篇鬼针草总黄酮
  • 2篇肝纤维化
  • 1篇星状细胞
  • 1篇诱导大鼠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诱导分化作用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细胞
  • 1篇乳腺癌细胞株
  • 1篇乳腺癌细胞株...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新星药...

作者

  • 5篇邓子云
  • 4篇葛金芳
  • 4篇陈飞虎
  • 3篇高文凡
  • 3篇雷静
  • 2篇赵杰
  • 2篇李宁
  • 1篇王晓宇
  • 1篇陈冠儒
  • 1篇李晓祥
  • 1篇韩续
  • 1篇李悦
  • 1篇周仁鹏
  • 1篇王志森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钙络合剂BAPTA-AM对胞外酸化诱导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BAPTA-AM对胞外酸化诱导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使用胰酶-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正常组(p H 7.4)、酸化组(p H 6.0)、以及分别经BAPTA-AM处理的正常组和酸化组,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软骨细胞胞内钙离子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ULK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的表达,吖啶橙染色分析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情况。结果与p H 7.4正常组比较,p H 6.0酸化刺激明显增加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内Ca2+的浓度,且自噬标志物Beclin-1、ULK1 mRNA及LC3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酸性自噬溶酶体形成增多,同时酸化刺激能引起Ca MKKβ及pAMPK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磷酸化蛋白p-m TOR水平明显降低。BAPTA-AM酸化组自噬水平和Ca MKKβ及p-AMPK表达明显降低,p-m TOR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BAPTA-AM能明显减弱胞外酸化诱导软骨细胞自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内Ca2+有关。
高文凡陈飞虎葛金芳邓子云雷静周仁鹏王志森
关键词:BAPTA-AM关节软骨细胞CA2+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诱导分化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n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mate,ATPR)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抑制增殖诱导分化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TT检测细胞增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粘蛋白MUC-1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RARα、RARβ、RARγ和维甲类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s,RXR)RXRα、RXRβ、RX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TPR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染色后镜下观察MDA-MB-231细胞生长密度降低,形态趋于正常。ELISA结果显示,ATPR作用后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培养上清中MUC-1的浓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中G0/G1期表达量增加,S期表达量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比例增加。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PR作用后,R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RXRs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ATPR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其机制可能与RARγ的表达有关。
雷静陈飞虎葛金芳李悦高文凡邓子云
关键词:维甲酸受体
鬼针草总黄酮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鬼针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筛选出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MCI小孔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等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单体化合物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鬼针草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为3-羟基乙酰基吲哚(1)、山奈酚(2)、6,7,3',4'-四羟基橙酮(3)、槲皮素(4)、奥卡宁(5)、松脂素(6)、1,2,13-三羟基-3,11(E)-十三二烯-5,7,9-三炔(7)、异奥卡宁(8)、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9)、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0)、(2S/2R)-异奥卡宁-7-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葡糖苷(11/12)、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二羟基-3,11(E)十三二烯-5,7,9-三炔(13)。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鬼针草种属中分离得到。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4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作用。
邓子云陈飞虎李宁高文凡赵杰韩续雷静葛金芳李晓祥
关键词:鬼针草化学成分
鬼针草总黄酮部分化学成分研究及其抗肝纤维化活性初步筛选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是菊科鬼针草属植物,其茎直立,叶绿色,花呈白色或黄色,种子黑色且微小。鬼针草属植物资源丰富,约有240种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产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生长于村旁、路边荒...
邓子云
关键词:鬼针草化学成分抗肝纤维化
文献传递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对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筛选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单体。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树脂、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并运用波谱技术测试,鉴定其结构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紫云英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4),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酮(5),7,8,3',4'-四羟基二氢黄酮(6),(R/S)-异奥卡宁-7-O-β-D-葡萄糖苷(7),(R/S)-异奥卡宁-3'-甲氧基-7-O-β-D-葡萄糖苷(8),6,7,3',4'-四羟基橙酮(9),海生菊苷(10),6,7-二羟基香豆素(11),3-咖啡酸酰基-2-甲基-D-赤藓糖酸-1,4内酯(12),(7S,8R)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3),丁香酚-O-β-D-呋喃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4),(+)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8,13~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初步的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6有较强体外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能力;化合物1,2,6,7有较强体外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能力。
王晓宇陈冠儒邓子云赵杰葛金芳李宁陈飞虎
关键词:鬼针草化学成分抗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