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鹏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2篇预后
  • 2篇死亡率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癌细胞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肠癌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增殖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直肠癌根治术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手术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邓鹏
  • 6篇徐惠绵
  • 3篇戴冬秋
  • 3篇邢亚楠
  • 2篇樊涛
  • 2篇宋英杰
  • 1篇陈峻青
  • 1篇常晓静
  • 1篇王舒宝
  • 1篇单吉贤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第8届全国胃...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直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清扫与预后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术中进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对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是否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第3站淋巴结)的患者分为非清扫组(D2组,188例)和清扫组(D3组,72例),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D2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3%、87.2%和77.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1%、83.0%和76.8%;D3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4%、79.2%和73.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1%、76.4%和71.0%。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与术后复发、转移及总生存时问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进行常规淋巴结清扫并非必要,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邓鹏戴冬秋陈峻青徐惠绵王舒宝单吉贤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转移预后
趋化因子CXCL1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16在胃癌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关系,从而探讨CXCL1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术中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实验检测CXCL16蛋白和mRNA水平。其表达情况与各项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XCL16在28例新鲜标本中,胃癌组织中CXCL16的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显示CXCL16主要表达于胃癌细胞、固有腺体和浸润炎性细胞的细胞核内。通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比较显示,CXCL16的核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和UICC分期密切相关,并提示良好预后。结论:CXCL16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能够提示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胃癌患者的预后。
邢亚楠邓鹏徐惠绵
关键词:胃癌CXCL16预后病理特征
miR-136通过抑制PPP2R2A表达调控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检测miR-136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利用MTT实验和Annex in V-PI实验检测转染miR-136 inhibitor的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利用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miR-136的靶基因。结果:抑制miR-136表达可以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miR-136能够与PPP2R2A mRNA 3'-UTR区结合。结论:抑制miR-136表达能够促进PPP2R2A蛋白表达,进而引起胃癌细胞凋亡。
邢亚楠邓鹏徐惠绵
关键词: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
ECRG4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邓鹏常晓静王振宁徐惠绵单吉贤戴冬秋
关键词:胃癌DNA甲基化5-AZA-DC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腹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2例经腹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2组:D0/D1组(n=35)和D2/D3组(n=587),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9.81%(61/622)和2.89%(18/622),D0/D1组和D2/D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9.88%(58/587),2组术后死亡率分别为2.86%(1/35)和2.90%(17/5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18.03%,11/6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70岁、肿瘤Ⅳ期、术前并存病、单纯手工或机械吻合、姑息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P<0.05),而淋巴结清除范围不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对胃癌TNMⅣ期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时应避免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樊涛宋英杰戴冬秋徐惠绵邓鹏
关键词:胃癌术后并发症死亡率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胃癌患者并存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并存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80年3月至200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28例70岁及以上胃癌患者并存疾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并存疾病为心血管疾病(259例,49.05%)、呼吸系统疾病(161例,30.49%)及糖尿病(72例,13.64%),主要给予调整血压、血糖及改善心、肺、肝、肾功能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10例)、肺部感染(10例)、返流性食管炎(9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7例)及吻合口漏(5例)。围手术期死亡10例,包括心肺功能衰竭6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吻合口漏1例及肠梗阻1例。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多并存高血压、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疾病。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对并存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不仅能降低手术的风险,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樊涛戴冬秋徐惠绵邓鹏宋英杰
关键词:老年患者胃癌并存疾病围手术期死亡率
大肠癌细胞HCT-15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分离及成瘤性比较
2015年
目的:依据人大肠癌细胞HCT-15的表面标志物,分离其中的干细胞亚群。建立裸鼠体内原代大肠癌荷瘤模型,比较各亚群肿瘤体积和质量。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其中CD133/CD44干细胞亚群。分选得到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分别接种于裸鼠体内,并观察肿瘤大小和质量。结果:CD133+CD44+和CD133+CD44-细胞亚群成功的从HCT-15细胞中分离出来。接种CD133+CD44+细胞的裸鼠形成的肿瘤体积[(2.76±0.22)cm3]和质量[(5.2±0.21)g]明显高于接种CD133+CD44-细胞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质量[(1.56±0.34)cm3,(3.4±0.18)g](P<0.05)。结论:CD44阳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成瘤能力明显高于CD44阴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
邢亚楠邓鹏徐惠绵
关键词:大肠癌CD133CD44成瘤性肿瘤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