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忠鹏

作品数:24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骨折
  • 6篇关节
  • 4篇皮瓣
  • 3篇蛋白
  • 3篇切开
  • 3篇切开复位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置换
  • 3篇复位
  • 2篇修复手部
  • 2篇支皮瓣
  • 2篇置换术
  • 2篇软组织
  • 2篇手部
  • 2篇术后
  • 2篇凝血
  • 2篇评分
  • 2篇肱骨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肱骨近端骨折

机构

  • 15篇石河子大学医...
  • 11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吐鲁番市人民...

作者

  • 24篇邱忠鹏
  • 10篇李刚
  • 9篇杜新辉
  • 4篇王维山
  • 3篇王思博
  • 2篇陈磊
  • 2篇陈凯
  • 2篇史晨辉
  • 2篇李刚
  • 2篇刘克宇
  • 1篇王珊
  • 1篇王业忠
  • 1篇李蓓
  • 1篇马克涛
  • 1篇邓迎杰
  • 1篇郑秋坚
  • 1篇张忠双
  • 1篇杨坚
  • 1篇张庭
  • 1篇秦梦婷

传媒

  • 7篇农垦医学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从细粒棘球蚴中提取总蛋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细粒棘球蚴中提取总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RIPA:PMSF=100:1配置裂解液;(2)将细粒棘球蚴从培养箱中取出后放置于冰上,取预冷的2ml离心管,将细粒棘球蚴移入离心管管内离心,离心后...
马青源王思博王珊王维山陈凯杜新辉邱忠鹏
文献传递
全关节置换术患者组织因子、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的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髋关节成形术(TJA)患者组织因子(TF)、微粒组织因子(MP-TF)、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预测TJA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方法共60例TJA患者(TJA组)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采集TJA患者血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测定研究对象TAFI、TF和MP-TF水平;采用Stago STA-R全自动立式血凝分析仪检测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TF和MP-T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组的TF水平均都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相比,TJA组MP-TF水平术前和术后组水平均升高。TJA术前和术后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在接受TJA治疗前、后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改变。并且手术能加剧这种变化。
张庭邓迎杰邱忠鹏高立华
关键词:全关节置换术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纤维蛋白原
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患健侧位移差值及屈曲挛缩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患健侧位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屈曲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提高复位稳定性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但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方案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
李小磊魏鹏邱忠鹏
关键词:关节镜螺钉缝线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固定和钢板固定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小头骨骨折后用生物型可吸收材料和钢板材料固定的患者手术、预后各项情况及经济效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采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的病例为研究样本,患者共计62人,该样本均为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其中钢板内固定组30例,生物型可吸收棒固定组32例,后进行随访;通过VAS评分、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手术过程耗时、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手术、住院、其他费用总和等情况,并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患者肢体查体情况判断骨折愈合时间。结果:①与钢板内固定组比较,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治疗总花费少,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在手术一周后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组患者(P<0.05);③两组患者在手术6个月、12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④手术一年后,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患者肘关节伸屈范围、手臂旋转范围等能力优于钢板内固定组患者(P<0.05);⑤两组患者愈合情况均为Ⅰ期愈合,钢板内固定组发生异位骨化病例4例,出现活动受限病例3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占比达到21.88%;生物型可吸收棒组出现活动受限病例2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占比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满意度为90.63%,生物型可吸收棒组满意度100%。结论:生物型可吸收棒和钢板内固定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均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但生物型可吸收棒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术后无需再次取出,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后取出的费用,且患者生理和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更加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麦麦提艾力·库尔班李刚邱忠鹏
关键词:桡骨小头骨折
Neer分型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成本效果临床经济学分析
目的:  探讨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总体成本,利用临床经济学方法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30例二、...
邱忠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内固定
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8年3月三家医院收治157例患者进行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159个髋关节(股骨头坏死组99个,髋关节发育不良组60个)均采用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本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髋臼杯倾斜角度和前倾角、股骨柄对齐和股骨管充填率和各组的植入物、松动或手术失败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大小、住院天数、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或WOMAC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组与发育不良组相比,有较大的髋臼杯(P=0.028),但股骨柄大小相似(P>0.05)。两组的髋臼杯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7°±4.8°比42.8°±5°)(P=0.440)。末次随访,有三例患者进行了翻修术(发育不良组有1例脓毒性松动,股骨头坏死组有2例假体周围骨折)。在本研究中没有发现脱位的病例。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存活率为99.4%,股骨柄存活率为98.1%。结论: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治疗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林军郑秋坚臧学慧邱忠鹏高立华
关键词: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骨坏死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骨折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骨折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包括骨盆髋臼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①A组:60例,入院至术前12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术后8~12 h开始10 mg/d口服至出院。②B组:60例,入院至术前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 IU/d,术后8~12 h开始4100 IU/d皮下注射至出院。结果术后DVT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凝血指标:术后第1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物抗原指标A组均高于B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指标: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指标A组均低于B组(P<0.001);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介素6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在下肢骨折患者中预防DVT均具有较好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从药物效果的角度分析,利伐沙班预防DVT发生的效果更好。
孙伟文杜新辉邱忠鹏卢阳阳艾力李刚
关键词: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
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在骨科术后DVT中的诊断价值
2023年
探讨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78例骨科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DVT分为观察组(DVT)和对照组(无DVT)。检测患者的纤溶活性、凝血指标,分析其与术后DVT的关系。结果:78例骨科患者术后发生DVT者为13例(16.67%),未发生DVT者为65例(83.33%)。观察组D-D、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诊断骨科术后DVT的AUC与Fbg、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诊断骨科术后DVT的AUC与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诊断骨科术后DVT的AUC与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D、Fbg、PT、APTT单独诊断相比,联合检测对DVT的AUC高(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会出现异常,D-D、Fbg、PT、APTT对骨科术后DVT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诊断准确性可通过联合检测提高。
梁海燕王慧娟邱忠鹏
关键词:骨科术后DVT凝血指标
颈前路“杂交式”与颈后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行"杂交式"颈前路治疗及33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资料、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颈前路组:56.23±7.64岁,颈后路组:55.76±8.18岁)、性别(颈前路组:22男/14女,颈后路组:20男/13女)、颈椎生理曲度D值(颈前路组:7.41±3.14,颈后路组:8.19±2.74)、JOA评分(颈前路组:9.08±1.09分,颈后路组:8.82±1.26分)、病程(颈前路组:17.24±7.36月,颈后路组:15.75±5.78月)和受累节段(颈前路组:3.11±0.26个,颈后路组:3.24±0.39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后路相比,颈前路的术中出血量(颈前路组:221.79±178.02 mL,颈后路组:483.07±434.25 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颈前路组:196.54±51.88 min,颈后路组:175.12±54.93 min)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颈前路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逐渐增大,而颈后路组患者椎生理曲度减少,JOA评分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出现植骨未融合、声音嘶哑和脑脊漏液,颈后路组发生轴性疼痛和C5神经根麻痹,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前路组:13.89%,颈后路组:12.12%)(P>0.05)。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各有优点,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孙永彪艾合买提.吾买尔赵岩木热提.卡哈尔张忠双马克涛陈磊邱忠鹏贾昊若
腓动脉穿支矩形推进皮瓣修复跟腱区软组织缺损10例
2022年
目的探讨以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动脉穿支为血供来源的矩形推进皮瓣在修复跟腱区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共收治跟腱区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5.5 cm~4.5 cm×6.0 cm;应用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动脉穿支矩形推进皮瓣进行创面修复,供区皮肤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10例跟腱区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完全成活,经过6~1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皮瓣颜色、质地、厚度和跟腱区皮肤一致,供区皮肤仅遗留线形瘢痕,足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活动度评分96~98分,10例均为优。结论以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动脉穿支为血供来源的矩形推进皮瓣在修复跟腱区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修复后的皮瓣颜色、质地、厚度方面较其他术式更接近跟腱区皮肤,适合推广应用。
肖军邱忠鹏邵辉戴毅王思博李刚杜新辉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跟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