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 作品数:19 被引量:16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近53a宁夏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2015年 利用1961~2013年宁夏25个常规观测站资料和2007~2013年220个区域自动站暴雨观测资料,对宁夏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宁夏暴雨呈“南多北少”的整体分布特征,暴雨易发区为中卫市以南和贺兰山东麓。近53 a来,宁夏暴雨有3个集中期,尤其是21世纪后暴雨剧增,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和银川平原暴雨频数增加明显。宁夏暴雨存在明显的月、日变化特征,暴雨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到9月上旬,短时暴雨主要集中在午后到夜间(即下午16时至次日02时),这一特征与气温(热量)及对流发展的日变化比较一致。宁夏暴雨发生频数存在明显的准16 a、20 a年代际、2~3 a年际变化特征和准10 d的低频振荡特征。 邵建 裴晓蓉 刘娟 石宏磊 王式功 胡文东关键词:暴雨 气候特征 精细化 基于FY-4A卫星数据的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指标 2024年 选取2018—2021年汛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相关性分析、箱线图法和极值统计法,尝试研究FY-4A卫星产品在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监测预警指标。研究表明:(1)FY-4A卫星多通道数据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的定量化指标予以应用。(2)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13项产品统计出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指标,其中赋值类指标4项,数值判别类指标9项(含辅助指标3项);初步设定13项指标中有9项达标时,短时强降水会发生。(3)在评估基础上完善了指标,监测预警效果有所提高,TS评分提高5.4%,空报率降低2.7%,漏报率降低1.9%。 邵建 邵建 陈敏 张亚刚 张肃诏 邵雅涵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监测预警指标 贺兰山区两次极端暴雨动力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利用WRF模式地形敏感性试验,结合气流过山理论,研究了贺兰山地形对2016年8月21日、2018年7月22日贺兰山区两次极端暴雨的动力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贺兰山地形对其迎风坡降水的正贡献可达57%,对腾格里沙漠降水的负贡献可达63. 6%,对银川平原降水的影响取决于回涌作用;贺兰山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湿Froude数在0. 48~1的情况下;贺兰山通过地形阻挡使气流绕行,影响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从而影响强降水的落区与强度;贺兰山地形可在迎风坡产生-14×10^-7g·cm^-2·h Pa^-1·s^-1的水汽辐合中心,地形的辐合抬升加强了迎风坡暖湿气流的抬升,增强了高能高湿层的厚度,从而对迎风坡降水有增强作用;狭管效应和喇叭口地形收缩作用使贺兰山主峰东南侧成为强降水易发区。 陈晓娟 陈晓娟 王咏青 纪晓玲 纪晓玲关键词:暴雨 动力作用 数值模拟 地形 宁夏强对流天气FY-4A卫星云物理参数特征 2025年 采用2018—2020年FY-4A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观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利用正态分布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卫星产品在宁夏地区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三类强对流天气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对流性的差异导致FY-4A卫星产品表现出迥异的分布特征。短时强降水时云顶温度、相当黑体温度主要集中在200~280 K,云状差异导致温度区间存在明显不同;雷电、冰雹时,主要区间位于210~270 K;超过50%的短时强降水、75%的雷电和90%以上的冰雹发生在对流层中层以上,即大致5000 m(500 hPa)以上的高空;不同对流天气云滴半径有着明显的差别,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分别对应着较小云滴、中等云滴和较大云滴;云中液水含量高于500 g·m^(-2)时易发生短时强降水,雷电介于250~400 g·m^(-2),而冰雹则介于400~600 g·m^(-2);中等强度的对流层折叠最深深度有利于强降水和雷电发生维持,而冰雹则需要更深的折叠深度。除云顶温度及雷电、冰雹序列中的云顶高度表现为正态分布或准正态分布特征外,其余产品均呈现非正态分布特征。FY-4A产品与短时强降水显著相关的有对流层折叠最深深度、相当黑体温度、云顶温度和云中液水含量;与雷电显著相关的有对流层折叠最深深度、相当黑体温度和云顶温度;与冰雹显著相关的有云顶高度、对流层折叠最深深度、云中液水含量、相当黑体温度和云顶温度,这些产品应在监测预警中予以重点关注。 邵建 邵建 裴晓蓉 张肃诏 程瑶 马贝贝 陈豫英关键词:强对流 基于葵花-8卫星宁夏暴雨监测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基于葵花-8卫星红外通道资料和地面降水数据,对2017年5—9月宁夏暴雨过程进行云团识别、特征参数(云顶平均亮温、最低亮温、亮温梯度、冷云面积和降温率)计算及监测预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所选云团特征参数在不同类暴雨过程中有较明显的表现特征。暴雨发生时,云顶平均亮温和最低亮温分别介于213~228 K和199~227 K,亮温梯度处于4~50℃/km,冷云面积介于2.7×10^(1)~5.7×10^(4)km^(2),降温率处于6~36℃/h。云顶亮温和冷云面积更有利于判别暴雨类型,亮温梯度和降温率更有利于预估降水量。参数在不同降水量级中的表现差异较明显,当降水量达30、40、50和85 mm时,需密切监测云团参数变化趋势,当其出现异常或突变时,应及时考虑降水量持续增加的可能性。 张晓茹 李映春 纪晓玲 邵建关键词:暴雨 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在宁夏暴雨天气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SOMs),对1961—2017年宁夏55次典型暴雨过程的500 h Pa环流场进行分型,总结每种类型的环流特征,并结合实况,计算暴雨发生概率。结果表明,SOMs算法可以成功实现宁夏暴雨的分型。影响宁夏的暴雨基本可分为蒙古冷涡型、平直气流型、河西低槽型和两高夹击型4种类型。其中,蒙古冷涡型最易产生暴雨,两高夹击型不易产生暴雨。在4种分型中,蒙古冷涡型和平直气流型的分型效果较好。对2016—2017年汛期13次典型暴雨反算分型,发现其分型准确率达84. 6%。 邵建 邵建 裴晓蓉 胡文东 裴晓蓉关键词:暴雨 宁夏近44年水汽时空分布及环流差异特征分析 利用NCEP/NCAR(1961-200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降水实况资料,对宁夏水汽含量(通量)的年际、年代际演变特征及不同区域和季节的分布特征及夏季水汽输送偏多年和偏少年环流差异特征的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陈楠 彭维耿 邵建关键词:环流 文献传递 等值线自动分析方法与软件实现 被引量:3 2005年 论述了规则分布的二维网格点数据场中,使用追踪方式进行等值线分析的算法,通过完成点的属性标记法,提高了分析速度,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避免了累积记录法可能产生的错误;使用V isual B asic语言,实现了等值线分析范围的自动选择、分析步长设置,并利用B样条曲线,完成了对等值线线段的光滑处理,为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软件支持. 侯革 丁建军 邵建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的环境条件及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 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逐时FY-2E红外卫星云图、自动站和本地WRF等资料,对2010年8月10日夜间宁夏东部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环境条件、垂直风切变及中尺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环境条件下,伴随副高北抬、低空急流发展,在高原槽、低涡切变、地面冷锋和地面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下,激发中尺度天气系统在宁夏东部产生的;随着暴雨时段临近,暴雨区上空低空急流和垂直风切变增强,湿层加厚,中低层空气趋于饱和,近地面层持续东风,低层湿层上部维持逆温层,对流不稳定能量急剧释放;强对流暴雨出现在中尺度暴雨云团发展阶段的后期和成熟阶段的早期,在地面气旋式环流右前方、地面辐合线北侧、对流云团发展的前端、冷云中心略偏后的位置上;暴雨站点上空TBB和降水位相变化有一致性,降水峰值对应TBB峰值。 陈楠 陈豫英 杨侃 邵建 穆建华 陈晓娟 聂金鑫关键词:强对流暴雨 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对流云团 宁夏近44年水汽时空分布及环流差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NCEP/NCAR(1961-200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宁夏水汽含量(通量)的年际、年代际演变特征及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同期宁夏24个气象站降水实况资料,通过对夏季水汽输送偏多年和偏少年环流差异特征的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宁夏水汽含量呈明显减小趋势,2001年后有所增加,中部干旱带水汽含量最小,固原市水汽含量最大;从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不同区域纬向水汽通量总体为增加趋势,之后,均在波动中减少;引黄灌区和固原市60年代到70年代经向水汽通量有所增加,之后显著减小,中部干旱带近40多年经向水汽通量为逐渐减少趋势。同时,水汽输送偏多年,宁夏处于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河套地区受纬向西风控制,南风偏强,且从太平洋到孟加拉湾上有较大的水汽由南向北输送;水汽输送偏少年,河套地区处于平直气流里,东风气流较强,水汽输送较偏多年显著偏弱。 陈楠 陈豫英 彭维耿 邵建关键词: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