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灵敏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手术
  • 5篇手术治疗
  • 5篇显微手术
  • 5篇疗效
  • 5篇胶质
  • 4篇动脉瘤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细胞
  • 4篇颅内
  • 4篇胶质瘤
  • 3篇动脉
  • 3篇肿瘤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原发性
  • 2篇入路

机构

  • 2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汉川市人民医...

作者

  • 21篇邵灵敏
  • 13篇刘仁忠
  • 9篇陈谦学
  • 7篇连海伟
  • 6篇易伟
  • 5篇刘佳
  • 5篇简志宏
  • 4篇吴庭枫
  • 4篇杨振兴
  • 4篇李继强
  • 3篇王高华
  • 3篇王峻
  • 3篇秦兴平
  • 2篇吴鹏
  • 2篇刘莹
  • 2篇张淑娣
  • 2篇陈治标
  • 2篇熊晓星
  • 2篇葛培林
  • 2篇王惠玲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调微小RNA-19a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下调微小RNA(miR)-19a的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转染miR-19a抑制物的效率.转染后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U87细胞中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的表达,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U87细胞的侵袭能力.构建报告质粒,于转染后72 h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a和LRIG1的相互作用.结果 FQ-PCR结果显示转染miR-19a抑制物后,U87中miR-19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了(78.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R-19a抑制物后,U87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25.9±3.9)个和(85.3±6.1)个(P<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下调miR-19a后野生型报告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4.89±0.26)倍(P<0.01),而突变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在下调miR-19a后,LRIG1沉默组的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47.8±3.1)个和(22.7±4.2)个(P<0.05).结论 下调miR-19a可以抑制U87细胞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是上调LRIG1的表达.
邵灵敏陈谦学吴庭枫李云涛李继强刘骏辉
关键词:胶质瘤
稳定低表达BAG3的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构建稳定低表达BAG3的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的方法。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提取pEGFP-BAG3-sh RNA质粒后采用ABI3130基因测序仪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后的质粒分别转染到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利用嘌呤霉素筛选转染的U87细胞,通过RT-PCR、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对转染后的U87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pEGFP-BAG3-shRNA质粒测序结果包含干扰序列,筛选后的干扰组和对照组U87细胞转染效率分别为85%和93%,RT-PCR结果显示sh BAG3质粒干扰组BAG3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印迹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hBAG3质粒干扰组BAG3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能稳定低表达BAG3,可用于后续BAG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李继强杨吉安邵灵敏吴庭枫刘宝辉陈谦学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RNA干扰
经Dolenc入路治疗巨大颈眼动脉瘤24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经Dolenc入路治疗巨大颈眼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巨大颈眼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手术采用Dolenc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从硬膜外磨除前床突、视柱及视神经管上外侧壁,尽早暴露颈内动脉床突段。“T”形剪开硬脑膜,解剖外侧裂池、颈内动脉池释放脑脊液,剪开颈内动脉远侧硬膜环和视神经鞘,将视神经移位,临时阻断颈内动脉床突段,分离并夹闭瘤颈,吸空瘤腔内的血液,重建远侧硬膜环。结果24例巨大颈眼动脉瘤均直接夹闭,术后早期死亡1例,动眼神经麻痹11例,无脑脊液漏。随访1~5个月,5例视力、视野障碍明显改善,1例尿崩患者尿量恢复正常,lO例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总体效果以GOS标准评估,恢复良好19例,轻残4例,死亡1例。结论Dolenc入路有利于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是显微手术治疗巨大颈眼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邵灵敏刘仁忠简志宏
关键词:显微手术前床突
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34~72岁,平均46.5岁,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表现为突发头痛13例,脑神经受累5例,癫痫发作3例。患者的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术前采用CTA和(或)DSA共检查出24个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5例,远外侧入路5例,枕下正中入路1例。24个后循环动脉瘤均成功夹闭。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5例(71.4%),轻度残疾4例(19.1%),重度残疾2例(9.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充分利用脑的自然间隙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干、脑神经、穿支动脉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邵灵敏刘仁忠简志宏胡灿刘佳秦兴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椎动脉显微手术
神经节苷脂对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近十年所有发表的神经节苷脂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GRADEpro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3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节苷脂组患者治疗后1周[WMD=4.72,95%CI(3.22,6.21),P〈0.01]和治疗后3~4周[WMD=5.59,95%CI(4.39,6.79),P〈0.001]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改善患者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吴鹏王跃飞邵灵敏陈谦学
关键词: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神经节苷脂
经Dolenc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2023年
目的探讨经Dolenc入路手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经Dolenc入路手术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周CTA检查显示26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5例、脑积水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偏瘫1例,无脑脊液漏,无手术死亡病例。26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动眼神经麻痹5例中,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1例;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1例偏瘫恢复生活自理。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6例,1分3例,2分4例,3分3例;CTA复查未见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重要方式,经Dolenc入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黄壮邵灵敏连海伟刘仁忠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显微手术疗效
立体定向辅助下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攻击行为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ALIC-RSF)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SCZ)伴发的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立体定向辅助下ALIC-RSF治疗的35例伴攻击行为的难治性SCZ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使用外显攻击量表(MOAS)、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疗效。使用R软件,采用LASSO回归分析检验PANSS评分与术后12个月MO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12个月,MOAS评分、PANSS评分、SD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而MoC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大多在术后2周恢复,2例术后1年表现轻度行为懒散、兴趣缺乏的症状。术后12个月MOAS评分改善率与PANSS阳性评分改善率、术前PANSS子项被害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PANSS子项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评分、不合作评分以及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LIC-RSF对难治性SCZ的攻击行为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何伟斌王惠玲邵灵敏李宸辉黄欢刘莹张淑娣王高华刘仁忠易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内囊前肢毁损术疗效
X射线损伤修复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X射线损伤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与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查找XRCC1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共3788例脑胶质瘤患者和4026例非脑胶质瘤对照病例。研究结果显示:XRCC1Arg194Trp[等位基因模型C比T:优势比(OR)=0.83,95%可信区间(CI):0.77—0.90:共显性模型CC比TT:OR=0.59,95%CI:0.48~0.72;显性模型CC比CT+TT:OR=0.86.95%CI:0.79~0.95;隐形模型CC+CT比TrF:OR=0.61,95%CI:0.50—0.74]和Arg399Gln(等位基因模型G比A:OR=0.78,95%CI:0.72~0.84;共显性模型GG比AA:OR=0.56,95%CI:0.47~0.66;显性模型GG比GA+AA:OR=0.77,95%CI:0.70~0.84;隐形模型GG+GA比AA:OR=0.62,95%CI:0.53—0.73)的基因多态性与群胶质瘤发病之间有明显相关,XRCClArg280His的基因多态性与胶质瘤发病之间无相关(等位基因模型G比A:OR=0.96,95%CI:0.75~1.23;共显性模型GG比AA:OR=1.04,95%CI:0.60~1.78;显性模型GG比GA+AA:OR=0.96,95%CI:0.76~1.22;隐形模型GG+GA比AA:OR=1.03,95%CI:0.62~1.72)。结论XRCC1Arg194Trp等位基因C突变为T以及Arg399Gln等位基因G突变为A将明显增加脑胶质瘤的发病风险,XRCC1 Arg280His的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瘤的发病风险无关。
李继强陈谦学刘宝辉邵灵敏吴庭枫杨吉安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脑胶质瘤META分析
Rho激酶在胶质瘤侵袭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脑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约占成人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80%。其具有局部高侵袭力、高核分裂活性、血管生成和局部坏死等特点。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其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9.8%。
李云涛陈谦学吴庭枫邵灵敏
关键词:胶质瘤侵袭力RHO激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
颈内动脉窝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窝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颈内动脉窝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0.2岁(35-72岁)。女性发病多见,女∶男=2.57∶1。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占64.0%;其次为视力、视野损害,占28.0%。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5例,Ⅳ级4例。本组25例均采用翼点入路,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剪开远侧硬膜环后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偏瘫2例(8.0%),动眼神经麻痹5例(20.0%),视野缺损2例(8.0%),切口感染1例(4.0%)。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18例(72.0%),轻度残疾3例(12.0%),重度残疾4例(16.0%)。统计学分析表明老年患者及Hunt-HessⅣ级者预后不良(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窝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术中暴露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邵灵敏陈谦学刘仁忠吴鹏刘骏辉李继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前床突蛛网膜下腔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