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建军

作品数:58 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神经痛
  • 22篇经痛
  • 21篇三叉神经
  • 20篇三叉神经痛
  • 19篇血管
  • 16篇球囊
  • 14篇微球囊
  • 12篇栓塞
  • 12篇球囊压迫
  • 11篇动脉
  • 11篇手术
  • 11篇微球囊压迫
  • 8篇动静脉
  • 8篇栓塞治疗
  • 8篇静脉
  • 7篇动脉瘤
  • 7篇治疗三叉神经...
  • 7篇颅内
  • 7篇并发
  • 6篇减压术

机构

  • 56篇辽宁省人民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绥中县医院

作者

  • 56篇邹建军
  • 31篇马逸
  • 28篇李付勇
  • 26篇李岩峰
  • 25篇王斌
  • 24篇黄海韬
  • 12篇王全才
  • 9篇刘会
  • 9篇王天成
  • 8篇王明骧
  • 7篇张佩斯
  • 6篇杜谦
  • 5篇史万超
  • 4篇辛守强
  • 3篇孙海峰
  • 3篇何秋
  • 3篇王终林
  • 3篇岳楠
  • 3篇沈旭辉
  • 3篇李亮

传媒

  • 15篇中国微侵袭神...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见并发症(附1263例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见临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 263例采用PMC方法治疗并获得随访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面部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1 238例(98.0%),症状于12~24个月内消失,其中感觉减退伴感觉异常44例(3.5%);出现同侧咀嚼无力1 244例(98.5%),于2~3个月内逐渐恢复;发生角膜炎3例(0.2%);一过性展神经麻痹12例(1.0%),症状于1~3周内缓解。结论PMC的主要并发症是一定程度的感觉减退及同侧咀嚼肌肌力减退。感觉减退伴感觉异常、角膜炎及出血性并发症并不多见。不断的技术改进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斌马逸李岩峰邹建军黄海韬李付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手术后并发症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宽颈动脉瘤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三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辅助,分析支架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30例动脉瘤均成功应用支架辅助进行栓塞,所有支架均一次性释放成功,术后发生脑出血1例,缺血事件3例,无患者死亡。3~12个月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宽颈动脉瘤可明显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沈旭辉邹建军李付勇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循环
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一侧行PMC术后对侧PMC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对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PMC技术治疗的74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判定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一侧手术后咀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对侧手术时机。结果对74例患者共行145次手术(包括3例患者术后单侧疼痛症状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6.5%。随访1~7年,平均2.9年,疼痛复发率为2.1%。74例患者中行双侧手术者68例,其中57例在单侧进行PMC治疗后1~3个月内行对侧PMC术。结论 PMC技术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其中单侧进行PMC治疗后,可在术后1~3个月进行对侧的PMC手术。
李岩峰马逸黄海韬邹建军王斌李付勇王全才
关键词:球囊压迫手术时机
小脑幕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4例报告
1996年
小脑幕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4例报告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15)邹建军,杜谦,辛守强,王明骧,韩累信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小脑幕下脑动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国内外报道尚少,单独报道幕下A...
邹建军杜谦辛守强王明骧韩累信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小脑血管栓塞术
介入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栓塞治疗海面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栓塞海面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适应症和并发症进行初步讨论。方法:结合文献总结我省三家省级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省人民医...
邹建军梁传声梁国标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栓塞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compression,PMC)技术是当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诸多方法中较新的一种,由Mullan等人于1983年首次报道。我科于2000年12月至2007年9月采...
马逸李岩峰黄海韬邹建军王斌李付勇
文献传递
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血肿腔内止血方法效果初步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血肿腔内止血方法,并进一步探讨血肿腔内止血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前瞻『生研究93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在对血肿腔内进行止血时,试验组采取明胶海绵联合脑棉压迫出血点,对照组采取单纯双极电凝止血方法,术后次日复查CT,计算2组病例的颅内血肿清除率。术后2周行神经功能评估,判断术后2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情况。结果两种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血肿腔内止血方法术后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7%和79%,2组患者改良Rankin评分良好率分别为7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联合脑棉压迫出血点的止血方法优于传统的血肿腔内止血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清除血肿,同时保护神经功能。
王志超李付勇沈旭辉邹建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止血
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的脑血管并发症——10例报道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三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f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并发脑血管病的相关因素,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李付勇马雅文陈晓虹邹建军李岩峰王斌黄海韬王全才李亮马逸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气囊扩张术脑血管障碍
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报告
1995年
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报告邹建军,辛守强,杜谦,孙海峰,王终林,王明骧,韩景信1993年8~12月,我们采用国产微弹簧圈成功地栓塞治疗5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例病人共行6次治疗,男3例,女2例,年龄为26~60...
邹建军辛守强杜谦孙海峰王终林王明骧韩景信
关键词:颅内肿瘤动脉瘤栓塞术微弹簧圈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附11确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支架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颈、椎动脉狭窄的微创治疗成为可能.现将2002年8月~2004年2月辽宁省神经介入技术协作组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1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赵丽芬邹建军陈晓虹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动脉狭窄硬化性狭窄神经介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