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祎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血管
  • 3篇心肌
  • 3篇血流
  • 3篇慢血流
  • 3篇冠状动脉慢血...
  • 2篇导管
  • 2篇凋亡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型心
  • 2篇血栓
  • 2篇预后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阵发性心房颤...

机构

  • 9篇江门市人民医...
  • 6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邹祎
  • 8篇汤立军
  • 7篇冼伟进
  • 7篇余泽洪
  • 6篇陈小林
  • 5篇王晋明
  • 4篇朱中生
  • 3篇肖秀金
  • 3篇谭文锋
  • 3篇张庆华
  • 3篇郑劲松
  • 3篇吴钢
  • 2篇王小霞
  • 2篇何北海
  • 2篇黄振文
  • 2篇王晓霞
  • 2篇张美春
  • 2篇王芳
  • 1篇梁美合
  • 1篇聂叶廷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07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及9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完全闭塞。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的43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PCI的43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血B型钠尿肽原(Pro-BNP)水平、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以及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95.35%(41/43)与79.07%(34/43),χ^2=11.862,P=0.0006];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02%(40/43)与81.40%(35/43),χ^2=6.06,P=0.0335];抽吸组TIMI 2级血流(慢血流)、TIM1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98%(3/43)与13.95%(6/43),χ^2=3.12,P=0.0495,及0与6.98%(3/43),χ^2=5.29,P=0.0352];抽吸组术后1d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20±0.054)%与(0.408±0.052)%,t=1.0496,P=0.766;(56.5±4.5)mm与(57.6±4.4)mm,t=1.0419,P:0.7832);抽吸组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52±0.050)%与(0.432±0.049)%,t=3.3957,P=0.0482;(0.469±0.053)%与(0.413±0.052)%,t=4.9457,P=0.0336];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49.6±5.1)mm与(53.4±4.6)mm,t=3.4548,P=0.0473,(46.5±4.4)mm与(50.2±4.8)1/1/13,t=3.7260,P=
冼伟进余泽洪陈小林汤立军何北海邹祎区转换陈秀英梁美合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心肌组织灌注ST段回落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塑及其机制探讨
2003年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与肠系膜动脉重塑的发生与机制。方法 :选用 13周龄的SHR 10只、Wistar Kyoto大鼠 (WKY大鼠 ) 10只分为两组 :SHR组、WKY组。实验期 13周。观察指标 :血压、LVW BW、左室厚度 体重、中膜厚度 管腔半径、中膜面积 管腔面积、管腔半径 血管半径、心肌及肠系膜动脉的形态学 (光镜、电镜 )、血浆、心肌、肠系膜动脉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及血浆、心肌心钠素 (ANF)浓度。结果 :SHR组大鼠左室重量 体重 (LVW BW)、左室厚度 体重、中膜厚度 管腔半径、中膜面积 管腔面积、血浆及心肌ANF均比WKY组大鼠高 ,SHR组管腔半径 血管半径、心肌及肠系膜动脉AngⅡ浓度比WKY组低 (P均 <0 .0 5 ) ;心肌HE染色WKY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致密 ,心肌纤维无断裂 ,SHR组心肌纤维排列稀疏 ,中间可见断裂 ;心肌及肠系膜动脉电镜观察SHR组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性改变 ,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结论 :2 6周龄SHR左心室与肠系膜动脉有明显的重塑现象 ;SHR血浆、心肌、肠系膜动脉的AngⅡ无明显增高 ,AngⅡ水平升高不是SHR高血压及其心血管重塑的原因 ;肠系膜动脉重塑的主要原因可能系血管壁的细胞外基质 (ECM)堆积 ,而不是平滑肌细胞增殖。
朱中生王晋明王芳朱刚艳张美春邹祎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重塑
经两种导管注射地尔硫卓处理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地尔硫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入选导引导管组,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2.0 mg;21例入选微导管组,经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2.0 mg至靶病变远端: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和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图像,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1周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结果:2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微导管组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95%(20/21)vs.40%(8/20),P<0.05],而且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Ⅲ级亦较高(90%vs.35%,P<0.05),减少1周内住院期间MACE事件(5%vs.30%,P<0.05)。结论:与经导引导管相比,经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明显改善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郑劲松孟素荣李群笑吴群英彭新辉陈小林邹祎
关键词:微导管导引导管无复流现象地尔硫卓急诊PCI
P波离散度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01年
邹祎
关键词:P波离散度心电图
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塑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并比较二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13周龄的SHR30只、Wistar-Kyoto(WKY)大鼠10只,随机分为4组:SHR组,厄贝沙坦组,咪达普利组,WKY组。实验期15周。观察血压、左室重量/体重(LVW/BW)、左室厚度/BW,心肌的形态学(光镜、电镜),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钠素(ANF)浓度。结果:与SHR组相比,咪达普利组、厄贝沙坦组血压控制良好,LVW/BW、左室厚度/BW均比SHR组小(均P<0.05),血浆、心肌的ANF水平均比SHR组低(均P<0.001),咪达普利组血浆AngⅡ水平低于S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AngⅡ水平低于SHR组(P<0.05),厄贝沙坦组血浆、心肌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SHR组(均P<0.001),两组心肌结构改变尤其是纤维化均比SHR组减轻,咪达普利组减轻更明显。结论:咪达普利、厄贝沙坦不仅能良好地控制血压,而且可以抑制SHR左心室重塑;在防止心肌和肠系膜动脉结构改变尤其是纤维化方面,咪达普利作用可能优于厄贝沙坦。
朱中生王晋明王芳张美春胡钢英吴钢邹祎
关键词:咪达普利自发性高血压左心室重塑厄贝沙坦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早的患者187例,选择同期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10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的斜率(TS):将窦性心率震荡分类为HRT1(TO<0且TS>2.5ms/RR间期)、HRT2(TO≥0或TS≤2.5ms/RR间期)、HRT3(TO≥0且TS≤2.5ms/RR间期),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与对照组比较TO、T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在心功能Ⅲ级与Ⅳ级时HRT2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同分级心功能的窦性心率震荡分类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窦性心率震荡分类亦有显著性差异(HRT1p<0.01,HRT2p<0.05,HRT3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汤立军李瑞庆严家常邹祎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震荡预后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与冠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6例为I组,男38例,女28例。冠脉造影正常无冠脉慢血流的患者88例为II组,男51例,女37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所有患者在住院后随访1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无PAF。P波离散度(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计算PAF在各组的发病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组患者Pd与II组比较明显延长(39.3±12.6)vs21.5±10.8milliseconds,P<0.01).,PAF发病率明显比II组升高(18.2%vs7.9%,P<0.01)结论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中患者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率升高。
邹祎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黄振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阵发性心房颤动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参数探讨被引量:12
2002年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的临床相关无创预测参数。 78例EH患者按有无PAF分为二组 ,对比分析一般临床特征、2 4h动态血压 (ABPM)、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ECG)、多普勒超声等临床数据 ,多元逐步回归探讨PAF的预测参数。结果 :与无PAF组比较 ,PAF组ABPM显示 2 4h、白昼、夜间收缩压均值偏高(16 0 .1± 8.1vs 14 7.6± 8.6mmHg ,16 9.9± 7.2vs 15 9.8± 7.8mmHg ,14 9.8± 11.1vs 130 .7± 10 .1mmHg ,P均 <0 .0 1) ;ECG最宽P波 (Pmax)、P波离散度 (Pd)偏大 (12 2 .7± 11.7vs 10 8.5± 7.6ms,4 6 .6± 5 .4vs 31.5± 6 .7ms ,P均<0 .0 1) ;多普勒超声提示左房直径 (LA)较大 (48.5± 5 .7vs 37.7± 3.2mm ,P <0 .0 1) ,左室肥厚 (LVH)比例增加 (12 /2 7vs 16 /5 1,P <0 .0 1) ,舒张期二尖瓣流量A波最大速度较小 (36 .4± 6 .7vs 6 1.2± 5 .2cm/s,P <0 .0 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收缩压均值、Pd、LVH、LA、A波最大速度均是预测PAF的独立参数。结论 :EH患者夜间收缩压均值、Pd、LVH、LA。
邹祎王晋明肖秀金张庆华吴钢朱中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阵发性心房颤动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邹祎王晋明肖秀金张庆华吴钢朱中生
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心肌细胞凋亡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住院并接收PCI治疗的87例UAP患者,术前及术后1,12,24,48h分别测定血浆CRP及cTnI水平,并分析术前术后的变化,将PCI术后12hCRP>3.0mg/L、cTnI>2.0μg/L的65例患者作为A组;其他22例为B组作对照,分析CRP、cTnI与冠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入数及合并症的关系,观察CPR、cTnI的水平与住院期间及随防1年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87例UAP患者PCI治疗后,CPR、cTnI均明显升高(P均<0.05)。CPR、cTnI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球囊扩张的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入数及合并症呈正相关。(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住院期间及随防期间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PCI治疗会引起UAP患者炎症激活及心肌损伤,且对术后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汤立军王丹邹祎谭文锋冼伟进余泽洪陈小林
关键词:心绞痛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