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尿管
  • 2篇脐尿管
  • 2篇细胞
  • 2篇小肠
  • 2篇螺杆菌
  • 2篇免疫
  • 2篇镜检
  • 1篇凋亡
  • 1篇毒力
  • 1篇毒性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一元腈
  • 1篇胰尾
  • 1篇胰尾部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郑发寿
  • 5篇樊晓明
  • 4篇马元华
  • 3篇王瑞娟
  • 2篇樊晓明
  • 2篇李如昌
  • 2篇刘红燕
  • 2篇刘红燕
  • 2篇姜雪
  • 1篇王宏儒
  • 1篇陈江
  • 1篇桂律
  • 1篇俞建平
  • 1篇石长清
  • 1篇朱江帆
  • 1篇钟先玖
  • 1篇孙彭龄
  • 1篇张友元
  • 1篇王振宇
  • 1篇金权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肝脏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尿管畸形伴感染1例
2004年
姜雪李如昌郑发寿陈卓金权曹凯
关键词:脐尿管畸形
腹腔镜辅助的全小肠内镜检查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小肠内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辅助下用内镜逐段对实验猪小肠进行检查,发现模拟病变后切除.结果:内镜检查肠管长度250~540cm,平均(320±140)cm.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8±36)min.动物内镜检查均发现模拟病变,完成模拟病变肠壁切除.结论:腹腔镜辅助全小肠镜检查技术上是可行的.
陈江朱江帆樊晓明郑发寿孙彭龄
关键词:小肠镜腹腔镜疾病模型微创外科
环氧合酶-2特异抑制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 2 (COX -2 )特异抑制剂SC2 36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SC2 36处理AGS细胞后 ,吖嘧橙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水平。caspase- 3的激活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活性片段、其底物多聚 (ADP 核糖 )聚合酶 (PARP)的裂解和比色法检测其催化活性来确定。结果 SC2 36处理AGS细胞可明显提高前凋亡蛋白Bak的水平 ,促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进入胞浆 ,并激活caspase 3。caspase 3的特异抑制剂z DEVD fmk可以抑制SC2 36诱导的凋亡 ,细胞凋亡率由 (33.4± 3.2 ) %下降到 (16 .1± 1.5 ) %。结论 SC2 36至少部分通过上调Bak、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及激活caspase 3的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樊晓明郑发寿刘红燕马元华王振宇
关键词:胃癌细胞凋亡环氧合酶-2AGS细胞免疫印迹法细胞色素CADP
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及临床对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1)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共32例(92.4%).有腹部肿块者12例(34.3%),有血便者8例(22.9%);(2)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9例(25.7%),肠梗阻13例(37.1%),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7例(20%),急性阑尾炎3例(8,6%);(3)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21例(60.0%),美克尔憩室4例(11.4%),盲肠游离症4例(11.4%),结肠肿瘤3例(8.6%)等;(4)本组病例除1例结肠腺瘤性息肉行纤维结肠镜切除术外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1)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最多;(2)近端空肠和回盲部是成人肠套叠的易发部位;(3)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4)治疗首选手术,术中应特别注意近端空肠和回盲部的探查。
刘红燕石长清樊晓明俞建平郑发寿
关键词:肠套叠成人小肠肿瘤手术
丙烯腈对大鼠肝脏的毒性被引量:1
2002年
郑发寿王瑞娟钟先玖桂律
关键词:大鼠肝脏丙烯腈一元腈毒性毒力
全文增补中
脐尿管疾病及治疗被引量:10
2004年
脐尿管疾病临床少见。为先天未闭锁的脐尿管在各种病因下所致的临床不适。本文就脐尿管来源、发病特点及治疗原则作一回顾。
姜雪李如昌郑发寿
关键词:脐尿管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关系。方法 :14 2例胃镜检查明确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同期 42 6例胃镜检查明确为消化性溃疡无并发症患者 (对照组 ) ,Hp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14 C尿素呼气实验、组织学检查 ,调查 2周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吸烟情况。结果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Hp( +) 12 3例( 86 62 % ) ,服NSAID 45例 ( 3 1 69% )。对照组 42 6例Hp( +) 3 66例 ( 85 92 % ) ,服NSAID2 8例 ( 6 5 7% )。NSAID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OR =6 5 9,95 %CI =2 44 -10 62 )。Hp本身不增加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OR =0 94,95 %CI =0 5 1-1 72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及对照组服NSAID者Hp感染减低 ( 77 78%、78 5 7%对 90 72 %、94 2 2 % )。服NSAID出血组Hp( +) 77 789% ( 3 5 /4 5 ) ,服NSAID对照组Hp( +) 78 5 7% ( 2 2 /2 8) ,两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 χ2 =0 0 0 6,P >0 .0 5 )。结论 :NSAID增加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危险。服NSAID者Hp感染减低。Hp感染不增加服NSAID患者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危险 。
郑发寿樊晓明刘红燕马元华王瑞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胃镜检查
胃增生性息肉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胃增生性息肉与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危险因素。方法12 454例次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样病变182例,病理确诊为增生性息肉88例;对照组为经胃镜检查的连续患者496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其中之一阳性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结果增生性息肉组女性65.91%(58/88),对照组51.61%(256/496),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性息肉组>50岁70.45%(62/88),对照组52.62%(261/496),差异有显著性(P<0.01)。增生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59%(52/88),对照组46.98%(233/4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性息肉组肠上皮化生和/或萎缩性胃炎21.59%(19/88),对照组7.46%(37/45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女性、>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和/或萎缩性胃炎是胃增生性息肉的危险因素。
郑发寿樊晓明刘红燕马元华王瑞娟
关键词:增生性息肉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PPAR-γ对大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带有癌旁正常黏膜的大肠癌组织中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01)。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PPAR-γ的表达程度与PCNA显著相关(P<0.001)。结论:PPAR-γ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PAR-γ可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马元华郑发寿樊晓明张友元
关键词:大肠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以脾脓肿为首发症状的胰尾部癌一例
2007年
患者,女,63岁。因“发热伴腹痛2d”于2005年9月至我院就诊。2d来体温最高38.61℃,腹痛位于左上腹,伴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腹泻、尿频、尿急、尿痛,无胸闷、胸痛。体检:体温38.3℃,心率88次/分,血压130/90mm Hg,心肺无异常,全腹平软,中上腹及左上腹均有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5.7×10^9/L,中性粒细胞85%,
王宏儒郑发寿樊晓明
关键词:首发症状胰尾部脾脓肿左上腹腹痛中上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