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婕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单纯性
  • 7篇肥胖症
  • 6篇单纯性肥胖
  • 6篇单纯性肥胖症
  • 6篇针刺
  • 6篇针刺疗
  • 6篇针刺疗法
  • 6篇刺疗法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 3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肥胖
  • 2篇肥胖症患者
  • 2篇BMI指数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功能
  • 1篇对照临床试验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郑婕
  • 6篇姚红
  • 6篇张子谦
  • 6篇童娟
  • 4篇潘娱
  • 4篇陈建雄
  • 2篇黄少惠
  • 2篇曹彩英
  • 2篇陈健雄
  • 2篇李蒂凤
  • 1篇刘昌盛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安慰针对照组(42例),另纳入健康对照组30例。针刺组及安慰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控制饮食,取腹部(中脘、中极等)及四肢(梁丘、足三里等)相应穴位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肌酐、尿素氮、尿酸及不良反应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针刺组BMI低于安慰针对照组(P<0.01)。代谢指标中针刺组血清总胆固醇、葡萄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余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评分治疗后针刺组饥饿感分值较安慰针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并相应降低其血清总胆固醇及葡萄糖,患者针刺治疗后未出现乏力、厌食及腹泻等不良反应,针刺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童娟陈建雄张子谦刘昌盛潘娱郑婕姚红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针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运用安慰针对照观察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运用安慰针对照观察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有效性,初步观察并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9例肥胖症患者分成...
郑婕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针刺疗法减肥
文献传递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食欲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食欲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6例和安慰组42例。试验组取腹部以脐为中心12穴并配合梁丘(双)、足三里(单)、阴陵泉(单)进行针刺,隔日1次,共治疗12次;安慰组采用假针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热量摄入、胃液体残存率、食欲情况VAS量表分值及3个月后回访BMI及热量摄入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BMI较安慰组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0.5h、1h胃液体残存率均较安慰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进食欲望、饥饿感、意愿进食数量的分值都较安慰组有明显改善(P<0.05)。3个月后随访中显示,试验组BMI较安慰组仍有明显改善(P<0.01),且摄入热量较安慰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并减慢胃排空,降低患者食欲,控制其摄食行为,达到减重及控制体重的效果。
姚红陈健雄张子谦潘娱郑婕童娟
关键词:肥胖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减重
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肓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安慰组42例,另纳入健康对照组30例。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受饮食控制。治疗取腹部以脐为中心12穴并配合下肢梁丘(双)、足三里(单)、阴陵泉(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CT扫描下)分值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BM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BMI为(29.38±2.92),对照组BMI为(31.35±3.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指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同醇、葡萄糖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总胆固醇〈0.01;P葡萄糖指数〈0.01)。两组间腹部皮下脂肪层、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腹部〈0.01,P左大腿根部〈0.01,P右大腿根部〈0.01)。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BMI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指数,并相应降低其血清总胆同醇、葡萄糖指数及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提示针刺疗法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局部脂肪蓄积,并调整体内代谢功能。
童娟陈建雄张子谦潘娱郑婕姚红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安慰组4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受饮食控制。治疗取腹部以脐为中心12穴并配合下肢梁丘(双侧)、足三里(单侧)、阴陵泉(单侧)穴位。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CT扫描下)分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及腹部皮下脂肪层、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BMI、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提示本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并未能将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各项指标降至正常范围,表明单纯运用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治疗效果有限。
童娟陈健雄张子谦潘娱郑婕姚红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安慰针与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以下简称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实验方法,将79例肥胖症患者分成针刺疗法治疗组(53例)和安慰针法的对照组(26例)。在营养科饮食基线控制下,两组均取腹部以脐为中心12穴配以梁丘(双)、足三里(单)、阴陵泉(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周期(12次)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以下简称BMI指数)、腰围、腹部皮下脂肪层(CT扫描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53例、26例患者完成12次治疗。治疗组治疗12次后BMI指数、腰围、腹部皮下脂肪层均下降,其中BMI指数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疗法对患者有改善BMI指数的作用,两组患者组间比较腰围及皮下脂肪层面积未见明显减少。
郑婕童娟陈建雄张子谦李蒂凤黄少惠曹彩英姚红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针刺疗法
安慰针为对照的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以下简称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实验方法,79例肥胖症患者分成针刺疗法的治疗组(53例)和安慰针法的对照组(26例)。在营养科饮食基线控制下,两组均取腹部以脐为中心...
郑婕童娟陈建雄张子谦李蒂凤黄少惠曹彩英姚红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针刺疗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