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香 作品数:6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大豆表观光合作用遗传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为了深入研究大豆主要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于2007年选取4个光合速率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以及利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置的杂交组合后代共30份为试材,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了高光效大豆光合速率与主要光合生理... 郑宝香关键词:大豆 光合性状 基因遗传 文献传递 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007年 为建立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进行了抗(耐)旱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系)筛选,土壤水份对高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的影响,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研究,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等单项研究及对高油高产抗旱单项栽培技术组装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种植的抗(耐)旱高油大豆品种黑农37、黑农41、黑农44、合丰40、垦农4、红丰11、黑河27、合丰47;黑农41品种,任何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都会对其产量和油分含量造成负面影响,其干旱胁迫影响程度表现为:结荚~鼓粒期>鼓粒期>结荚期>花期>苗期,以结荚~鼓粒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可使单株产量下降27.1%,油分下降12.6%;秋翻秋起垄整地是较好蓄水保墒耕作技术,较春搅茬起垄有较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4.28%~16.67%;黑农44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垄上穴播为20~25万株hm-2,垄上双条播为25万株hm-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其增产幅度为13.55%~25.4%;提出建立高油大豆高产高油同步旱作栽培技术体系的最佳模式:以高油品种黑农44为核心,在蓄水保墒的秋翻秋起垄的耕作基础上,配之穴播+优化施肥(N7+P14+K10)+抗旱种衣剂+抗旱叶面肥+行间覆膜。 栾晓燕 杜维广 满为群 刘鑫磊 马岩松 郑宝香 陈怡 刘艳关键词:高油大豆 优质高产 旱作栽培 与大豆SMV3号株系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的鉴定 被引量:11 2006年 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的遗传研究一直是大豆抗病遗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哈91R3-301×黑农41组合构建了遗传群体,其F2分离单株的SSR标记基因型基本符合1:2:1的比例,说明这个群体没有偏分离。根据F3株系的病情指数分布推测SMV3的F2成株抗性似乎由多基因控制。根据SSR分子标记的基因型和F2:3株系对SMV3抗病性表型结果连锁分析,推测Satt296是与大豆花叶病毒(SMV)3号株系抗性主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应用Joinmap作图软件将该标记定位在D1b连锁群上,这一结果与部分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与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其他的RIL群体中的验证得到了初步证实,推测定位在D1b连锁群上的抗性座位可能是控制SMV3的主基因之一,该标记可望应用于大豆抗SMV3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栾晓燕 李宗飞 满为群 白羊年 马岩松 刘鑫磊 郑宝香 杜维广关键词: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SSR标记 高光效大豆光合速率与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7 2008年 为明确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在3个关键的生殖生长时期4个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对光合速率(Pn)的影响;明确高光效大豆品种的Pn高于低光效大豆品种的诸多影响因素;明确大豆叶片的Pn与几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密切关系。选用4个光合速率不同的大豆品种(两个高光效品种:黑农40、黑农41;一个中光效品种:黑农37;一个低光效品种:黑农26)于大豆的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测定上述4个品种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并且通过Pn、Tr的观察值推算出水分利用率(WUE=Pn/Tr)。通过多元相关分析,研究了Cond等光合生理指标对Pn的影响,以及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光合能力的大豆品种叶片的Pn在R3、R5、R6期分别与Cond、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i在3个生育时期大多呈微弱负相关;与WUE在R5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R3、R6期大多呈微弱正相关。但是,高光效品种在Pn与Cond、Ci、Tr及WUE的相关性方面比低光效品种密切。R5期大豆叶片的Pn与收获指数呈正相关,但不同光合水平大豆品种的Pn与单株重、单株粒重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郑宝香 满为群 杜维广 栾晓燕 刘鑫磊 马岩松关键词:大豆 高光效 光合生理指标 农艺性状 S.B技术对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5 2008年 为鉴定沈阳好好农场有限公司研制的S.B技术对大豆增产保质的效果,应用S.B增产剂处理黑农44和黑农48,采用品种(A)、S.B施肥(B)、掐尖时期(C)2×2×3复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B增产剂对黑农44和黑农48产量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其增产幅度由13.2%到22.15%,同时S.B技术起到了保持黑农44和黑农48品种品质种性的作用。 栾晓燕 马岩松 刘鑫磊 郑宝香 满为群 刘国民 曹启龙 杜维广关键词:大豆 随机区组 大豆主茎节数数量性状座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2015年 为了定位控制主茎节数的QTL并明确其遗传效应,利用100对SSR引物,并采用Mapmaker Exp3.0和复合区间法,研究构建了一张包括3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以‘黑农37’(栽培大豆)×ZYD581(野生大豆)组合的亲本、F2、F3为试材,分别在chr1连锁群上定位了一个影响大豆主茎节数的QTL,2007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2这个区间内,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是0.01 c M,与Satt242的遗传距离是24.69 c M,其遗传贡献率为17.22%,加性效应为-3.2608;2008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0之间,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为0.59 c M,与Satt240的遗传距离为6.01 c M,其遗传贡献率为6.68%,加性效应为-1.4965。2年大豆主茎节数QTL分析表明,在chr1连锁群上Satt238附近确定了1个控制大豆主茎节数QTL位点。 郑宝香 刘鑫磊 满为群关键词:大豆 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