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蔚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我院2007年-2009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12 962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5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27%,其中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05%;过敏反应28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 尤柳霞郑小蔚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抗组胺药物退热
- 泉州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浅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708例进行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以1-3岁患儿感染最多。占肺炎支原体总检出率的45.5%;病毒总检出率为78.5%,说明本市患儿呼吸道感染仍以病毒感染为主。结论通过分析比较,RSV和ADV在9项呼吸道病毒中是引起泉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进展快,需及时明确病原微生物种类,如能了解一个地区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以便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 郑小蔚王希敏王玉芳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IGM抗体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探讨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52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health donors,HD)PBMCs中5个经典的Ⅰ型干扰素趋化因子诱导基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 重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趋化物(interferon-inducible T cell alpha chemoattractant,I-TA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2,MCP-2)、 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计算趋化因子积分,并与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PBMC上述趋化因子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CP-1[180.4(54.1,501.1)比16.4(0.8,27.8)]、IP-10[320.4(104.8,534.7)比24.1(0.9,31.4)]、I-TAC[48.4(25.4,144.7)比24.1(3.6,31.3)]、MCP-2[201.6(104.3,658.7)比24.6(2.8,32.8)]、MIP-1α[168.3(110.4,527.6)比21.5(0.8,31.4)](Z=-4.775,-4.676,-4.479,-4.298,-5.022;P<0.0001).且趋化因子积分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显著增高[48.4(25.4,144.7)比2.2(0.6,4.0),Z=-5.630,P<0.01].同一患者,与稳定期相比,疾病活动期的趋化因子积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 MCP-1、IP-10、I-TAC、MCP-2、MIP-1α的mRNA水平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增高,趋化因子积分可能是反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活动的生物学标志物.
- 郑小蔚陈小青李秋兰黄小兰苏慧华林玲
- 关键词:趋化因子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积分与临床相关研究
- 【目的】 本研究以探索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外周血I型干扰素通路的异常活化为研究主要内容,通过探讨I型干扰素诱导基因(IFIG)的表达水平与IIM临床表型的关系,探寻外周血干扰素积分作为反映IIM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
- 郑小蔚
- 关键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异常活化
- 幽门螺杆菌的脂质组成及其与胃组织病变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从脂质组学角度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与胃组织病变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疾病患者31例,对其胃窦、胃体黏膜组织块进行病理检测与H. pylori培养与细菌鉴定,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血清H. pylori抗体分型。用LC-MS法检测H. pylori菌体的脂质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分析两组的脂质代谢谱差异,筛选差异性脂质代谢物。结果 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1例(无异变组)、萎缩/化生及肿瘤20例(异变组)。H. pylori血清抗体分型为抗体Ⅰ型、抗体Ⅱ型、阴性。与抗体Ⅱ型组比较,抗体Ⅰ型组HE染色可见胃壁细胞肿大、坏死,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同时伴肠异生、萎缩等;H. pylori共培养出27例;与无异变组比较,发现异变组有9个明显差异的脂质,其中胆固醇酯(CE)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化生组比较,发现肿瘤组的三酰甘油(TAG)与CE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脂质组学研究揭示幽门螺杆菌致胃组织病变损伤与菌体脂质CE/TAG有关。
- 李秋兰颜芙蓉李彩苹李永余赵越真郑小蔚陈津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C-MS
- 特发性炎性肌病外周血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Ⅰ型干扰素诱导基因(IFIG)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2例IIM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PBMCs中6个代表性的IFIG-2',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IFIT4、干扰素诱导蛋白(IFI)44、含蛋白2激进的S-腺苷甲硫氨酸域(RSAD2)和黏液病毒抗性蛋白1(MX-1)的mRNA水平,计算IFN积分,并与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IIM组患者OAS-1基因[90.4(40.2,350.8)]、IFIT1基因[112.7(49.8,151.1)]、IFIT4基因[127.8(110.4,200.2)]、IFI44基因[100.3(39.5,160.7)]、RSAD2基因[100.9(50.2,559.2)]、MX-1基因[110.7(60.3,298.9)]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5(2.1,27.8),21.5(0.4,31.4),21.5(0.8,51.2),5.2 (0.4,27.8),27.8(17.5,33.5),25.1(15.7,31.8)] (Z=-5.121,-4.359,-5.301,-4.906,-4.348,-4.151;P<0.01).与健康对照组[1.2(0.1,3.1)]比较,IFN积分在IIM患者中显著增高[65.7(3.6,136.9),Z=-5.778,P<0.01],尤其是伴有肺间质病变者[89.3 (41.9,176.7)] IFN积分高于非肺间质病变组[71.1(33.3,103.5)],Z=0.544,P<0.05].IFN积分与ESR呈正相关(r=0.234,P<0.05).结论 OAS-1、IFIT1、IFIT4、IFI44、RSAD2和MX-1的mRNA水平在IIM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IFN积分可能是反映IIM活动及肺部受累的生物学标志物.
- 郑小蔚陈小青章涛李秋兰洪文婷林玲
- 关键词:肌炎生物学标志物
- 基于CiteSpace的21-三体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2021年
-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21-三体综合征研究热点及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从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所有关于21-三体综合征领域的文献。采用Excel 2013对年发文量趋势分析,用CiteSpace 5.6.R2软件对作者合作、关键词聚类以及研究热点、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03篇相关文献,经过清洗去重后保留698篇。年发文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研究单位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为核心。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为:#121-三体综合征、#2染色体核型、#4唐氏综合征、#5原位杂交、#6产前诊断、#7染色体、#9先天愚型、#10染色体联合、#11瑞芬太尼、#12幼稚细胞、#13危险因素、#14染色体非整倍体、#16孕妇血清标记、#18免疫性。根据Strength值关键词突现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有氨基酸、血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羊水、先天愚型、染色体、综合征、减数分裂、三体综合征、短串联重复序列、产前筛查。近10年的研究前沿热点:产前诊断(2010-2012)、21-三体(2010-2018)、产前(2013-2021)、胎儿(2013-2021)、无创产前检测(2015-2021)、超声检查(2016-2021)。结论我国的21-三体综合征研究相对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诊断层面、预防层面以及治疗层面的研究。
- 颜芙蓉郑小蔚周爽王礼兴潘瑶章九云
- 关键词:21-三体综合征妇科代谢组学可视化文献计量学
-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20对RSA患者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胚胎流产物染色体培养,利用CNV-seq检测胚胎流产物染色体,探求染色体检测在RS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420例RSA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有42对异常核型,阳性率10.0%;420对RSA胚胎组织染色体,成功383对,有113例异常核型,阳性率29.5%;利用CNV-seq检测420对胚胎染色体,异常结果362对,占86.2%,阴性结果58对,占13.8%;420例RSA孕妇中,年龄≥40岁组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率34.2%;根据流产次数,流产3次的异常核型比率最高,为37.8%。结论外周血染色体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RSA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RSA的发生率也在递增,采取有效的遗传咨询及干预措施对婚育指导和提高下一代质量有重要意义。
- 郑小蔚黄小兰陈小青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
- 活血养血方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粘连25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子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A)是指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导致宫腔感染,进而引发组织粘连,使宫腔部分或全部闭锁,导致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活血养血方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粘连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黄小兰罗湘闽郑小蔚杨澍
- 关键词:子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厚度E2
- 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并探讨HPV52与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感染途径,预防其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子宫病变筛查的2 83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统计2 830名受检女性HPV的感染率,分析受检女性年龄分布与HPV感染的关系;比较几种高危险型HPV的阳性率;观察几种HPV与宫内病变的关系,最后观察HPV52与HPV58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年龄30-39岁的女性HPV的感染率最高,为21.66%,年龄20-29岁的女性HPV感染率最低,为7.40%,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PV的人群中,亚型为HPV16的感染率最高,为37.7%,其次HPV52和HPV58,感染率分别为18.4%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结果显示,HPV16更容易导致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子宫病变,其次为HPV52和HPV58,且不同类型HPV所导致的子宫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304,P〈0.01);HPV病毒导致的子宫内膜癌中,HPV52占26.67%,HPV58占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52和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预防HPV病毒感染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黄小兰罗湘闽郑小蔚陈少蓉黄素真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人乳头状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