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林丰

作品数:83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成像
  • 13篇坐骨
  • 13篇坐骨神经
  • 13篇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成像
  • 9篇影像
  • 7篇血管
  • 7篇影像学
  • 7篇神经节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7篇脊髓
  • 7篇背根
  • 6篇分子
  • 5篇源性
  • 5篇神经损伤
  • 5篇结扎
  • 5篇基因
  • 5篇背根神经节
  • 5篇MRI

机构

  • 55篇上海市第一人...
  • 24篇中南大学
  • 9篇海南医学院
  • 8篇湘南学院
  • 5篇长沙民政职业...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解放军第98...
  • 2篇滨州医学院附...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作者

  • 77篇郑林丰
  • 38篇张贵祥
  • 21篇王夕富
  • 19篇李康安
  • 16篇许愿忠
  • 15篇王悍
  • 13篇易西南
  • 12篇赵京龙
  • 12篇张建伟
  • 8篇李玉洁
  • 8篇曾志成
  • 8篇胡运胜
  • 7篇王岐本
  • 7篇谢乐斯
  • 6篇许静波
  • 5篇吴贤群
  • 5篇余清平
  • 4篇孙朋朋
  • 4篇王瑞
  • 4篇冯艳

传媒

  • 33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解剖学杂志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按75∶25的比例制成多孔PLGA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进行桥接。术后4、8、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术后12周行快蓝(FastBlue)逆行示踪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神经元数目及行胫前肌湿质量测量;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术后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周和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神经组优于PLGA管组。PLGA组DRG及脊髓中快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胫前肌湿质量均不及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PLGA管组与自体神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PLGA导管对坐骨神经缺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不及自体神经。
刘晓富郑林丰谢乐斯张建伟余清平许愿忠曾志成
关键词:PLGA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
MRI对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子宫发育异常是不孕症及产科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MRI发展迅速,新序列、新技术不断出现,对子宫可行多参数、多平面和多方位成像,加之MRI检查的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已成为子宫最佳的检查方法之一。因此,MRI对子宫发育异常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妇产科和影像科医师的重视。
王夕富郑林丰张贵祥
关键词:子宫发育异常MRI检查产科并发症不孕症多平面
MSCT对枢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对枢椎骨折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4例枢椎骨折行MSCT检查,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表面重建(SSD)和容积显示(VR)等就骨折显示、骨折分型...
王夕富张贵祥赵京龙李康安王悍赵光明郑林丰
文献传递
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CGR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d后(n=6)以左侧自体新鲜神经桥接,神经再生6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在脊髓和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结果:术侧DRGCGRP表达均明显增强,其中21d组明显强于0d组(P<0.05);术侧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面积明显增大,21d组明显大于0d组(P<0.05),其CGRP表达在0d、3d和21d组均强于对侧(P<0.05),而3d和21d组又明显强于0d组(P<0.05);3d组脊髓前角的CGRP表达在明显强于0d组和对侧(P<0.05)。结论:预变性处理可以影响CGRP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再生过程。
许愿忠王瑞张建伟郑林丰曾志成
关键词:CGRP预变性神经缺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被引量:3
2005年
郑林丰易西南
关键词:生长调节素类周围神经神经再生神经生长因子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报道1例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合并未成熟性畸胎瘤,伴肺内转移及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破裂出血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认真分析能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李玉洁郑林丰王夕富张贵祥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影像学诊断率
MSCT对枢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王夕富张贵祥赵京龙李康安王悍赵光明郑林丰
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MRI诊断价值及原因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MRI在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因未发现裂孔而行MRI检查的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1~85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临床综合诊断和随访证实。24例患者均采用头线圈行MRI检查,其中21例MRI增强;然后分析MRI影像及其致病原因。结果: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眼球内异常信号灶,V形13例(54%),弧形8例(34%),条状2例(8%),片状1例(4%),近端均连向视盘。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T1WI表现为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多呈相对低信号,也可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表现。致病原因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11例,外伤所致玻璃体出血3例,瘢痕或机化3例,脉络膜血管瘤2例,转移1例,脉络膜脱离1例,Coat病1例,异物术后1例,先天小眼球1例。结论:MRI不仅显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征性表现,而且对可能的致病原因作出正确诊断。
王夕富张贵祥李康安李玉洁胡运胜郑林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病因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被引量:8
2007年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谢乐斯郑林丰曾志成张建伟余清平许愿忠王岐本
关键词:后根切断CGRP脊髓背根神经节
树状大分子修饰纳米金颗粒作为CT分子探针的可行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树状大分子修饰纳米金颗粒作为CT分子探针的可行性.方法 将第5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修饰的纳米金颗粒(Au DENPs)配制成15种浓度(0.001~0.1 mol/L)的悬液为实验组,相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Omnipaque)为对照组,离体CT扫描比较相同浓度Au DENPs与Omnipaque的CT值差异.根据离体实验结果将6种浓度(0.006~0.02 mol/L)的Au DENPs 10 μl注射至BALB/C小鼠背部皮下行microCT扫描,观察其显影效果.结果 (1)离体实验发现当浓度≤0.01mol/L时,Au DENPs的CT值略低于相同浓度的非离子碘造影剂;当浓度〉0.02mol/L时,Au DENPs的CT值高于相同浓度的非离子碘造影剂.(2)动物体内显像实验证实,当浓度≥0.009 mol/L时,经mieroCT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注入小鼠皮下软组织的Au DENPs,而浓度≤0.008 mol/L时,注入小鼠体内的Au DENPs未被检出.结论 Au DENPs具有比现有CT造影剂更优秀的固有显影特性,具备成为CT分子探针的首要条件.
王悍郭睿张贵祥史向阳赵京龙郑林丰解学乾
关键词:分子探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