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为了选育适宜中国种植的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提高油菜田间化学锄草效率,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以浓度为0.5%的EMS溶液对‘陕9B’进行诱变处理,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种质资源。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油菜品系‘陕9BK’,利用其做轮回亲本,选育出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9AK’;利用‘陕9AK’做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其中组合‘陕9AK×R3’、‘陕9AK×R6’和‘陕9AK×R1’长势强,整齐一致,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苗期对除草剂的抗性强,适宜田间化学锄草。选育的‘陕9AK’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利于抗除草剂杂交组合的配制,在杂交种制种中可简化油菜制种程序,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 关周博董育红田建华王学芳张忠鑫郑磊
- 关键词: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品种选育
- 生态穿梭育种在甘蓝型油菜高油选育中的作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在低海拔冬油菜区(陕西大荔试验点,东经109.93度,北纬34.80度,海拔368m)和高海拔春油菜区(甘肃张掖试验点,东经100.45度,北纬38.93度,海拔2 300m)两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平均含油量得到有效提高。将所试的62份油菜品种(系)根据含油量归为低、中、高和特高含油量4类。经选育后,相同品种(系)的含油量有较大提高;从2006-2011年大荔试验点和张掖试验点含油量平均变幅分别为4.9%和6.57%,最高品系含油量达到61.53%;同时对含油量高、性状好的材料,进行组合测配,已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超过50%的杂交油菜秦杂油4号。
- 关周博田建华董育红李少钦韦世豪姚雪雁郑磊王学芳张文学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
- 几种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旱性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以EV1、EV2、EV3、EV4、EV5、EV66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的抗旱指数、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变化,探索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EV2的抗旱指数最大,EV6的抗旱指数最小;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各品种差异显著,EV1、EV2、和EV3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较大,而EV5和EV6的表现较差。在大田油菜五叶期时,EV2的冠层覆盖面积最大,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总生物量以EV2、EV3和EV1较大,根系干重以EV2较大,而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抗旱指数进行通径分析,冠层覆盖面积对抗旱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5975。冠层覆盖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早期活力的强弱,早期活力强,相应的品种抗旱指数高,抗旱性强。
- 关周博田建华胡银岗李少钦董育红郑磊韦世豪塔娜王学芳张文学李殿荣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旱性
- 喷施赤霉素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突变系AMS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无花瓣突变系(AMS)叶面喷施赤霉素(GA3)可明显改变AMS的开花性状,提高柱头外露率、花蕾质量、雌蕊长度和雌蕊质量;明显提高AMS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抽薹开花,使主花序的角果数明显增加;不同喷施浓度的试验表明在蕾薹期喷施1700 mg/kg,2200 mg/kg的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喷施浓度和时期的交互试验表明:喷施浓度和时期间存在交互作用,相同浓度处理在蕾薹期的喷施效果优于显蕾期,在同一时期内喷施2200 mg/kg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处理,综合比较在蕾薹期喷施2200 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 张耀文李少钦郑磊张彦峰张文学李殿荣尚毅
- 关键词:开花性状赤霉素
- 一种简易油菜壁蜂授粉用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油菜壁蜂授粉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授粉箱,所述授粉箱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放,所述授粉箱包括第一授粉箱和第二授粉箱,所述第二授粉箱设置于第一授粉箱上方;所述第一授粉箱底部四个角均设有U型固定扣,所述第一...
-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李少钦郑磊张忠鑫艾晨曦
- 高产抗倒春油菜新品种秦油558的优良特性和生产潜力分析
- 2022年
- 为解决我国春油菜区缺少优质高产及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针对性选育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秦油558。2016、2017年参加国家春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晚熟组),2年平均产量为3579.15 kg/hm^(2),比对照增产2.77%;产油量1659.00 kg/hm^(2),比对照增加10.90%,居试验第1位,Shukla方差分析稳产性好。其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为26.56μmol/g(饼粕),含油量为46.41%,比对照增加3.40百分点,于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秦油558高产稳产品质优,植株矮壮易机收,适宜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海拔27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 张忠鑫王学芳董育红关周博郑磊
- 关键词:春油菜抗倒机械化
-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为了探明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了7个不同种植密度对秦优1618产量、植物学性状、品质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变化对该品种的品质和抗倒性无显著影响,但对产量、植物学性状和菌核病抗性影响显著。在37.5万~4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较高,植物学性状结构合理,菌核病轻,因此该密度为其在本区域的合理种植密度。也符合目前“以密增产”的生产需求(区域试验密度37.5万株·hm^-2)。
- 王学芳董育红杨丽郑磊张忠鑫田建华
- 关键词:油菜抗性
- 北方冬油菜安全越冬问题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菜籽油是我国居民主要食用的优质植物油之一,而黄淮及其以北冬油菜区也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但该区冬春干旱和冷冻制约着油菜的高产稳产,加上种管粗放,产量低而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对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调查研究,总结出北方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栽培措施:以抗旱保墒为中心,早耕整地,选好抗旱耐寒品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667 m^(2)留苗3万~4万株;纯氮10~12 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5 kg,硼砂约0.5 kg;在6叶期喷施多效唑,防止缩颈延伸,培育壮苗。采用沟播、培土、灌越冬水、防治病虫害、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等,以减轻冻害、稳定产量、提高效益。
- 郑磊李殿荣陈娜娜董育红关周博张忠鑫
- 关键词:油菜安全越冬抗旱保墒
-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通过对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试验,利用加性(A)—显性(D)模型分析千粒重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性状同时受到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可将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作为改良的理想亲本。在杂交组合测配中要尽量选择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和显性遗传效应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组合。
- 董育红关周博韦世豪李少钦郑磊田建华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
- 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被引量:37
- 2013年
- 分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为选育耐密种植,适合轻简化收获的油菜提供理论基础。对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分枝数的关联度最大,在相关性中,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呈现显著相关,而且性状内部也存在着相关性,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分枝数。因子分析表明: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农艺性状中累计贡献率占到了总体的74.99%,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选育中应加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的选择,分枝部位要合适,减少无效分枝数,注重株型结构性状的选择,从而努力提高角粒数和千粒重,为有效提高单株产量打下基础。
- 关周博田建华田建华姚雪雁郑磊李少钦姚雪雁李殿荣
- 关键词:机械化油菜农艺性状单株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