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性中
-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 云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对云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作了简述。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云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提高认识,转变土地开发利用观念;因地制宜,调整用地结构;开源节流,实行土地整理;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土地开发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集约经营水平;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土地需求等对策建议。
- 郝性中
-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滇东南喀斯特峰丛地区灰岩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综合评价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以云南省西畴西部为例,阐述了滇东南喀斯特峰丛地区灰岩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从土壤的颜色、结构、机械组成、化学组成、游离碳酸钙、pH值、有机质含量、碳氮比、氮磷钾含量、盐基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对灰岩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途径。
- 郝性中
- 关键词:滇东南土壤
- 云南陡坡地优化利用若干问题研究——以滇西北地区为例被引量:3
- 2001年
- 云南陡坡垦殖较为严重 ,滇西北地区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有宜耕地缺乏、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粮食单产低、人口增长较快、交通不便等。陡坡垦殖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 ;环境变劣 ,部分地区失去生存条件 ;灾害频繁 ,威胁中下游地区生命和财产安全。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尚未大规模开展之前 ,应认真落实应退耕地面积和退耕还林地块 ,积极解决群众温饱 ,减轻土地压力。退耕还林规划应与区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 ;建立农林复合系统 ,实现陡坡地优化利用 ;组织技术培训 ,建立技术保障系统 ;发展交通事业 。
- 郝性中
- 关键词:陡坡地退耕还林农业土壤侵蚀
- 福贡县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 1993年
- 郝性中
-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保护
- 云南省马关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被引量:12
- 1998年
-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可能提供的土地资源情况,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优化配置方案,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 郝性中徐旌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 怒江州致贫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怒江州是云南和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山高坡陡,耕地量少质差;80%人口居于海拔大于1 400 m山地,长期处于种粮为主的原始农业状态;人地矛盾加剧,轮歇种植和陡坡垦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长期滞后.本文以翔实的资料、案例对怒江州的贫困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以下脱贫对策思路:修建山地干线公路,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山地停止种粮,全面退耕还林还牧;调整产业结构,重建生态环境;建设山区新农村,拓展生存空间.
- 郝性中李益敏
- 关键词:致贫因素反贫困对策
- 土地利用区划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5
- 1995年
- 就土地利用区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用意义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和总结,这对于促进土地利用区划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子生郝性中
- 关键词:土地利用区划土地利用区土地利用类型
- 怒江州致贫原因及脱贫对策被引量:10
- 2008年
- 对云南省怒江州的致贫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认为怒江州贫困的重要因素包括:山高坡陡,耕地量少质差;80%人口居于海拔大于1400 m山地,长期处于种粮为主的原始农业状态;宜耕地少,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加剧,轮歇种植和陡坡垦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为此,怒江州要摆脱贫困,必须科学制定脱贫战略,修建山地干线公路,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山地停止种粮,全面退耕还林还牧;调整产业结构,重建生态环境;建设山区新农村,拓展生存空间。
- 李益敏郝性中
- 关键词:致贫因素反贫困策略
- 滇西北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势和纬度最高的区域 ,土地资源以山地高原为主 ;陡坡地多 ,平地少 ;高寒层土地多 ,低热层土地少 ;垂直分异明显 ,水平分异突出 ;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近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陡坡垦殖和轮歇种植日趋严重 ,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使人口—土地—环境矛盾日趋突出 ,导致贫困人口较多 ,部分人口失去生存条件。本区面临生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从人口—土地—环境互养共生角度出发 ,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 ;因地制宜 ,调整用地结构 ;加强基础建设 ,改善土地开发条件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土地集约经营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 ;开源节流 ,实行土地整理 ;运用法律手段 ,加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 ;控制人口增长 ,调节土地需求。
- 郝性中
- 关键词:土地资源滇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