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银侠
- 作品数:34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对西安事变后“二二事件”影响的再认识
- 2007年
- “二二事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它削弱了“三位一体”的力量,特别是东北军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该事件是一个应该否定的事件。但是,从抗战的大局出发,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西安事变善后和平解决的进程。不过这种解决是在削弱抗战力量的情况下实现的,故对该事件所起的作用不应估计过高。
- 郝银侠
- 关键词:西安事变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研究--田赋征实弊失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郝银侠
- 关键词:田赋制度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失分财政危机经济制度
- 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之原因分析
- 2015年
- 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原因如其成分一样颇为复杂,既有自身原因,亦是国民政府政策主导的错误,也有中共政策的失误,其中自身的诸多缺陷是其失败的主因,而作为当政的国民政府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中国的另一大党中共亦应负一定的责任。
- 郝银侠
- 关键词:抗日战争东北抗日义勇军国民政府中共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增加粮食生产策略特点探析
- 2013年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面积增产,单位产量增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面积增产逐渐减少,单位产量增产则逐渐增加;总推行面积与成效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小麦杂粮增产成效逐年递减,水稻则逐年递增;冬季作物增产成效显著,夏季作物效果则弱。此种特点实与国民政府确定的粮食增产策略相吻合,亦是战时我国农业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后期随着面积增产成效逐渐下降,国民政府也力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惟限于战时各种条件制约,成效不似前者突出。
- 郝银侠
-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生产
- 西安事变捉蒋军事部署之变化
- 2006年
- 郝银侠
- 关键词:西安事变军事部署国民党军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库券制度之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粮食库券制度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避免因征购粮食所付货币太多引起通货膨胀而发,是和征购征借制度相配套的产物。它由财政部与粮食部联合发行,一般是三成法币,七成粮食库券,征借则全部支付粮食库券,以每年田赋征实的实物作抵押,两年或五年后开始返还,分五年平均偿还。粮食库券的发行,使政府把握了大量粮源,对于供应军糈民食,控制粮食市场,稳定法币价值,挹注财政,作用不可低估。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在粮食库券返还问题上的违规操作,又将其推向了人民的反面,可谓自掘坟墓。
- 郝银侠
-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 西安事变中的龙云
- 2006年
- 西安事变中,“云南王”龙云由短暂的观望到反对张杨而拥护中央;由主张武力进攻到军事政治并用;并劝告杨虎城接受陕甘军事善后方案,建议南京勿对西安用兵。龙云的上述做法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 郝银侠
- 关键词:西安事变
-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善后中的战和问题
- 2006年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一到南京即扣押了张学良,同时对西安进行政治分化与军事威胁,企图用武力实现“陕甘军事善后办法”,西北形势迅速恶化。对南京方面,究竟是“战”还是“和”?西安方面内部分歧较大。身为西北地区最高负责人的杨虎城,由于自身实力较小和受中共态度的影响,时而主战,时而主和,总体上是主战大于主和。杨虎城的主战主张对于争取张学良回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和抗日大局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对此,“千古功臣”杨虎城是有所认识的,只不过不愿放弃昔日的好友。
- 郝银侠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爆发之必然性与偶然性
- 2012年
- 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体。历史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中也蕴含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历史正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演进。西安事变前夕,民族矛盾上升,团结抗日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蒋介石抗日步伐迟缓、加速剿共的做法,必然激出事变。它通过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扣押蒋介石的偶然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 郝银侠
- 关键词:西安事变必然性偶然性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中的利益集团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田赋征实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财政经济制度,也是国民政府实施的一项较为成功的制度。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以及政府与粮户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各个利益集团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各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最终在各自之间达到了一种均衡,这种均衡是推动田赋征实实施成功的动力,也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条件之一。
- 郝银侠
-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