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冬梅

作品数:21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关节
  • 9篇关节炎
  • 7篇膝关节
  • 7篇类风湿
  • 7篇关节镜
  • 7篇风湿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风湿关节炎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红斑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滑膜
  • 3篇红斑狼疮
  • 3篇病变
  • 2篇阳性
  • 2篇强直
  • 2篇强直性

机构

  • 2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21篇郭冬梅
  • 17篇张红卫
  • 16篇陈国强
  • 10篇黎志峰
  • 10篇余旸弢
  • 5篇罗绮雯
  • 4篇林嘉鸿
  • 3篇马绮文
  • 3篇黎志锋
  • 2篇梁燕芳
  • 2篇颜美心
  • 1篇张毅
  • 1篇欧英慧
  • 1篇赵巧红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第15次全国...
  • 1篇全国自身免疫...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 (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RA患者随机分两组 ,观察组40例 ,静脉注射MTX 7 5~ 15mg/周和口服美洛昔康 15mg/d治疗 ;对照组 3 8例患者口服美洛昔康 15mg/d治疗 ,观察 12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及显效率 75 % ,对照组为 42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 2 8%和 18%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MTX合用NSAIDs治疗RA ,临床疗效优于单用NSAIDs治疗 。
陈国强郭冬梅赵巧红张红卫
关键词: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关节镜对诊断单膝关节炎病因的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检查对病因不明的单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病因不明的单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探查,每位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术中镜下所见的滑膜形态特征、活检组织病理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对单膝关节炎作出病因诊断.结果 74例患者中71例经关节镜检查后诊断明确,3例诊断未明,关节镜诊断率为95.9%.其中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39例(52.9%),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化脓性关节炎各7例(各占9.5%),RA合并痛风性关节炎6例(8.1%),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结核各5例(各占6.5%),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结论 关节镜检查对病因不明的单膝关节炎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病因不明的单膝关节炎以RA最常见;关节镜下所见特征性改变可辅助诊断单膝关节炎.
陈国强张红卫黎志峰郭冬梅余旸弢
关键词:关节镜关节炎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并被确诊为CTD-ILD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D-ILD病变发病率中类风湿关节炎(RA)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以上5种CTD占全部CTD-ILD的82.2%。呼吸道症状以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不适为主,约4.1%的患者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肺功能检查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分别占检查者比例的61.0%和58.5%。胸片对CTD-ILD的检出率较高,约为93.2%。经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CTD-ILD患者死亡率约为9.6%。结论对有呼吸道症状的CTD患者应尽早进行检查以排除合并ILD的可能,而胸片可作为ILD的筛查项目,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CTD-ILD的检出率,而HRCT检查则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并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改善CTD-ILD预后的关键。
郭冬梅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临床症状
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依那西普每次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 mg,t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改善率分别为88. 37%(38例/43例)和69. 77%(30例/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L-6分别为(14. 40±1. 63)和(17. 89±2. 24) ng·L^-1,IL-17分别为(10. 40±1. 30)和(14. 88±1. 62) ng·L^-1,IL-23分别为(120. 88±17. 04)和(151. 26±19. 77)ng·L^-1,TGF-β分别为(372. 97±59. 90)和(417. 41±50. 72) 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和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皮疹和胃肠道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 60%和13. 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依那西普注射剂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依那西普注射剂,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罗绮雯陈国强张红卫黎志峰郭冬梅余旸弢林嘉鸿马绮文梁燕芳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评价
选择性DNA免疫吸附治疗双链DN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观察
陈国强张红卫余旸弢郭冬梅黎志锋
海洛因戒断致横纹肌溶解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2009年
患者男,42岁。因全身浮肿伴下肢乏力、发热,面部斑丘疹3d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间断吸海洛因,人院前5d准备戒断未吸用。患者于3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伴尿少、全身浮肿、排茶色尿,并四肢肌肉疼痛,双下肢乏力,以左下肢明显,行走困难,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糜烂、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张红卫陈国强郭冬梅颜美心黎志峰
关键词:海洛因戒断肾功能衰竭一例横纹肌溶解双下肢乏力红色斑丘疹急性
重叠干燥综合征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咽痛4d于2011年9月2日入住感染科。10余年前曾因“四肢关节肿痛”于当地医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服药治疗后症状缓解。9年前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年前再次出现双腕、双膝关节肿痛,伴口干不适,5年前出现反复发热入住我院风湿免疫科,查ANA(+),SSA(+),
郭冬梅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继发四肢关节肿痛反复发热慢性胆囊炎
系统性红斑琅疮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S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加深SLE对妊娠不良影响程度的认识,降低影响SLE妊娠风险的因素。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科病人共46...
张红卫陈国强颜美心郭冬梅
文献传递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确诊RA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RA组,以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RA组的anti-CCP阳性率为67%,RF的阳性率为78%。对比分析发现RA患者血清中的anti-CCP对RA诊断的灵敏度比RF的灵敏度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nti-CCP的96.0%的特异性比RF的88.0%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可提高,特异性可达100.0%。结论RF与anti-CCP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利于对RA的早期检出。
郭冬梅张红卫陈国强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
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访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RA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术后即联合使用DMARD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DMARD药物治疗。于关节镜手术后及药物治疗的1、6、12及24个月作为随访点,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及其临床缓解率(DAS28〈2.6)、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量表(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患者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第6个月时,关节镜滑膜切除术联合DMARD药物治疗组DAS28评分分别为4.8±1.1、4.2±1.0,对照组分别为5.4±0.9、4.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第1、第6个月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起达到临床缓解(DAS28〈2.6)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一直维持到24个月,治疗2年后两组间DAS28评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DMARD较单用DMARD治疗RA可更早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病情,同时可以维持长期疗效。
陈国强张红卫黎志锋余旸弢郭冬梅
关键词:关节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