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凤霞

作品数:94 被引量:43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7篇雷暴
  • 34篇闪电
  • 28篇雷暴云
  • 24篇电荷结构
  • 23篇值模拟
  • 22篇数值模拟
  • 13篇地闪
  • 11篇降水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9篇闪电活动
  • 9篇微物理
  • 9篇放电
  • 7篇起电机制
  • 6篇正地闪
  • 6篇WRF模式
  • 5篇电场
  • 4篇氮氧化物
  • 4篇电荷
  • 4篇时空分布特征

机构

  • 80篇南京信息工程...
  • 1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重庆市防雷中...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市避雷装...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河南省防雷中...
  • 1篇沈阳区域气候...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台
  • 1篇青海省人工影...

作者

  • 94篇郭凤霞
  • 13篇张义军
  • 10篇言穆弘
  • 9篇王昊亮
  • 9篇孙京
  • 7篇郄秀书
  • 6篇李扬
  • 6篇陈聪
  • 6篇龚嘉锵
  • 5篇鞠晓雨
  • 5篇刘冰
  • 5篇吴鑫
  • 5篇鲍敏
  • 4篇田琨
  • 4篇王振会
  • 4篇肖稳安
  • 4篇江涛
  • 4篇刘祖培
  • 4篇李雅雯
  • 4篇石海峰

传媒

  • 18篇高原气象
  • 7篇大气科学
  • 4篇电瓷避雷器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气象科技
  • 3篇第29届中国...
  • 3篇第34届中国...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第30届中国...
  • 2篇第31届中国...
  • 2篇第28届中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青海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4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线传感网络中云层雷击信号准确检测仿真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传统传感网络雷击信号检测方法采用能量块突变检测理论进行采集,存在有限长观测缺陷,无法准确实现雷击信号的检测。提出基于循环谱理论的无线传感网络中云层雷击信号准确检测方法,依据循环谱理论,将有限长观测数据中检测雷击信号的问题看作是二元建设检验,基于雷击信号的特征,通过判断是否存在非零循环频率对雷击信号进行检测。引入检测循环频率的渐近最优检验方法,提出一种可行的循环频率判别方案,获取无线传感网络中云层雷击信号检测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抑制噪声,在低信噪比下对于雷击信号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李杰郭凤霞张红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
闪电和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闪电活动和降水都是雷暴云中动力过程和微物理过程的共同产物,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利用观测手段对闪电和降水关系进行宏观统计分析,对于形成两者关系的内在原因探讨较少.通过数值模式可以模拟雷暴的时空...
吴鑫郭凤霞江涛梁梦雪
关键词:闪电活动液态降水
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将地磁场的总变化分为三部分:偶极场自身变化,非偶极场自身变化及非偶极场磁斑区通过对核幔边界(CMB)层环形电流的调制来影响偶极场的变化.本文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900~2000计算分析了地球不同深度地磁场分布及长期变化特征,且讨论了变化的可能机制.可以推论,地磁场西漂和倒转不仅是非偶极场引起,同时与偶极场有密切关系.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
关键词:地磁场地磁极偶极矩等效电流
云闪放电通道的光谱及温度特性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无狭缝光栅摄谱仪在西藏地区进行了自然闪电的光谱观测试验,首次拍得了7幅分辨比较清晰的云闪通道的光谱,并与地闪光谱相对比,对云闪光谱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云闪光谱显示出两种不同的结构特征:一类与地闪光谱具有相似的谱线结构,而另一类与以往得到的地闪光谱完全不同.同时,与同一地区的地闪光谱相比,在这些云闪光谱中记录到的激发能较高的OII离子谱线比较多.依据谱线波长和相对强度等信息,计算了放电通道的温度,并对通道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从光谱结构和通道温度的特征推断:与地闪相比,在一次闪击过程中,云闪通道内发生的物理过程变化速度更快、变化范围更大;两类光谱对应的云闪通道放电特性有一定的差异.
王杰袁萍郭凤霞郄秀书欧阳玉花张义军
关键词:光谱温度
估算闪电产生氮氧化物量的研究回顾与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在对流层内,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LNOX)是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区域内,由于NOX生命史较长,且控制着对流层臭氧(O3)和氢氧根(OH)的含量,影响着全球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针对LNOX量的估算这一大气化学及雷电物理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介绍了NOX的主要来源、LNOX的产生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估算LNOX量的主要方法和估算结果。综述结果表明,目前估算LNOX量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野外观测、实验室模拟、理论模式计算和卫星数据反演,主要通过观测或假设得到单位能量产生的NOX量,或单位通道长度产生的NOX量,同时通过观测或假设得到一次放电通道产生的总能量或一次放电的总通道长度,进而外推或数值模拟某一局地区域或全球的LNOX。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雷暴、甚至不同的闪电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异导致不同的研究者估算LNOX时采用的参数值不同,进而使得LNOX估算量的结果差异较大,不确定性增大。近30年LNOX较为精确的产量计算结果平均值为5.2(2.8~9.1)Tg/a。最后提出,今后需继续对比分析利用先进的观测手段得到NOX和闪电的野外观测和卫星观测数据,进一步认识LNOX的产生机制,得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强度的雷暴和不同的闪电个体估算NOX的参数取值,进一步减小估算LNOX时所用到的各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气化学数值模式模拟局地或全球LNOX的产生和演变及其对其他空气成分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认识LNOX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郭凤霞鞠晓雨陈聪
关键词:闪电气候变化
次生冰晶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与起电的影响的数值模拟
为了研究雷暴云中高温区次生冰晶浓度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电过程的影响,本文根据模拟个例的地理位置更新了原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的初始冰晶核化公式;并在模式中的-5℃温度层上均匀播撒了4km*4km*0.5km...
江涛郭凤霞吴鑫梁梦雪
文献传递
中低层风速对雷暴云闪电和降水的影响
闪电与降水是雷暴云发展剧烈而产生的现象,由于雷暴云内的微物理过程直接决定了闪电和降水的发生发展,所以当雷暴云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发生变化时,也必将影响到雷暴云的闪电和降水情况。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模式,分别对中低层存...
刘冰郭凤霞龚嘉锵王昊亮
关键词:闪电降水
云水饱和度对雷暴云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影响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引入基于Saunders 等(1991)实验室结果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简称S91 方案),并在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Tsenvoa 等(2009)提出的含有云水饱和度因子的临界液态...
孙京郭凤霞
关键词:雷暴云数值模拟
基于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雷暴云粒子识别被引量:31
2014年
为了进一步认识雷暴云中影响起电的主要水成物类型,联合714XDP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偏振参量(Z_H、Z_(DR)、K_(DP)和p_(HV)),在利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温度(T),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雷暴云中的水成物类型进行识别,将水成物分为11种。参考S和C波段及少量的X波段偏振雷达的粒子识别研究,得到11种粒子对应的各偏振参量阈值。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的一次观测过程几个时刻的偏振参量、地面电场、放电频数及识别结果,并与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出来的粒子分布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选取的偏振参量阈值基本合理,采用的模糊逻辑方法能有效、合理地识别出雷暴云内水成物的相态和分布,而且利用K_(DP)可以大致判断云内电荷区。
郭凤霞马学谦王涛陈聪
关键词:X雷暴云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电场演变特征
2010年
综合雷达、卫星、电场、闪电定位仪等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5日经过南京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地闪、电场演变过程及特征。本次过程中,MCS的发展阶段正地闪占主导地位,成熟阶段负地闪占主要地位,消亡阶段层状云区的正地闪相对较频繁。将该过程电场划分为4个阶段,重点对MCS对流区的电场进行了演变过程和特征分析,并用准正态分布模式模拟了MCS的对流区电场。结果表明,准正态分布模式能够更细微地反映电场变化,模拟得到的电场和实际观测相符。
曾庆锋王振会郭凤霞张其林徐栋璞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地闪电场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