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张强

作品数:45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市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心肌
  • 22篇细胞
  • 19篇梗死
  • 18篇心肌梗死
  • 11篇心室
  • 10篇淋巴
  • 10篇淋巴细胞
  • 10篇急性心肌梗死
  • 10篇大鼠心肌
  • 9篇蛋白
  • 9篇心室重塑
  • 9篇基质
  • 7篇蛋白酶
  • 7篇心肌梗死后
  • 7篇死后
  • 7篇金属蛋白
  • 7篇金属蛋白酶
  • 7篇基质金属
  • 6篇动脉
  • 6篇细胞因子

机构

  • 34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武汉市普爱医...
  • 6篇湖北省中医院
  • 6篇武汉市中医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5篇郭张强
  • 24篇程翔
  • 24篇廖玉华
  • 19篇葛洪霞
  • 15篇刘英
  • 15篇李彬
  • 9篇张玲
  • 7篇李论
  • 7篇顾晔
  • 7篇王敏
  • 6篇李浩
  • 6篇戴燚
  • 6篇陈静
  • 5篇成忠
  • 5篇郭和平
  • 4篇刘涛
  • 4篇张金盈
  • 4篇殷涛
  • 4篇逯保军
  • 4篇高波

传媒

  • 8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MP-3和OPN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其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MMP-3、骨保护蛋白(OPG)、骨保护蛋白配体(OPGL)和骨桥蛋白(OPN),计算OPN/MMP-3比值,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华氏区和大粗隆的骨密度(BMD)。按WHO标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骨密度正常、低骨量和骨质疏松3组。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中血清OPN数值(56±20)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26±11)ng/mL,MMP-3的数值(153±121)ng/mL高于正常组(125±101)ng/mL。②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3、OPN和OPN/MMP-3比值与腰椎正位、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血清OPGL数值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和OPG数值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OPN水平和OPN/MMP-3比值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戴燚李浩王度郭张强殷涛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绝经后骨质疏松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Jaffe病理学分级和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Jaffe病理学分级和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分别将45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分为Ⅰ、Ⅱ、Ⅲ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巨细胞瘤MMP-13 mRNA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Jaffe病理学分级Ⅰ组中MMP-13 mRNA比值为0.58±0.06,Ⅱ组为0.65±0.04,Ⅲ组为0.62±0.05,组间MMP-13 mRNA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Ⅰ组中MMP-13 mRNA比值为0.42±0.05,Ⅱ组为0.63±0.07,Ⅲ组为0.85±0.09,组间MMP-13 mRNA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13可作为判断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的指标之一.
危蕾廖苏平郭张强勘武生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IL-1β表达及胶原沉积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李彬廖玉华程翔葛洪霞郭张强逯保军
关键词:IL-1Β胶原卡维地洛心肌梗死心室重塑
乙酰唑胺对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功能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乙酰唑胺对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并记录给予不同浓度乙酰唑胺(0.1μmol/L,1μmol/L,10μmol/L,100μmol/L)后角膜内皮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的体积改变,并计算其渗透水通透性(osmotic water permeability,Pf)的变化。结果培养的正常牛角膜内皮细胞的Pf值为(0.0446±0.0089)cm/s,在0.1~100μmol/L乙酰唑胺孵育72h后,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的渗透性水通透性逐渐减少,其Pf值分别为(0.0406±0.0014)cm/s,(0.0364±0.0015)cm/s,(0.0300±0.0022)cm/s,(0.0226±0.0019)cm/s。结论乙酰唑胺呈剂量依赖性地减低角膜内皮渗透性水通透性,抑制角膜内皮细胞液体转运功能。
张红旭张明昌姜冬玲张缨郭张强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通透性乙酰唑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NSTEM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点滴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l/次,1次/d。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TGF-β1、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TGF-β1、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改善NSTE-MI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辅助药物。
郭张强成忠李论刘启云吴洪波顾晔
关键词:心肌梗死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血小板聚集率转化生长因子Β1
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存活24小时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11)和梗死对照组(n=12),另以...
李彬廖玉华程翔葛洪霞逯保军郭张强
文献传递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芪苈强心胶囊与传统药物相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苈强心胶囊1.2g口服,每日3次,观察4周;对照组47例,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心脏彩色超声指标(LVEDD、LVEF、SV)及安全性指标等。结果临床症状疗效: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5.4%,均高于对照组的53.2%和74.5%(P<0.05);心电图疗效: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4.2%和81.2%,均高于对照组的42.6%和72.4%(P<0.05);观察组心脏超声指标(LVEDD、LVEF、SV)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LVEF、SV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苠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好,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刘涛李论郭张强高波曾晓辉顾晔
关键词:心力衰竭冠心病芪苈强心胶囊
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中心肌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中心肌炎症反应与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筛选出表达最强的致炎因子,继续研究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探讨该因子能否作为心室重塑的诊断指标及干预对象。方法雄性SD清洁级大鼠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心...
刘英廖玉华程翔李彬葛洪霞张玲郭张强
文献传递
T淋巴细胞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6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介导自身免疫应答和细胞因子分泌的细胞类型。方法:体外分离同源大鼠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与大鼠心肌肌球蛋白共培养,使T细胞活化,然后将活化的、未活化的T细胞分别过继转输给同源大鼠(转输组、对照组),观察3d、1周和4周后心肌的病理改变,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转输组大鼠心肌有不同程度地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偶见心肌水肿、变性及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以1周最明显,呈弥漫性;对照组大鼠心肌未见类似病理改变。转输组IL-6mRNA和蛋白表达在转输后3d开始升高,1周末达到高峰,4周末开始下降,1周末和4周末心肌组织的IL-6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细胞介导心肌自身免疫性炎症的发生,同时也促使心肌细胞致炎因子IL-6的表达,共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损伤。
张锦廖玉华程翔陈静陈鹏高翔郭张强
关键词: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
丹参酮ⅡA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作用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无复流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干预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倒置显微镜检测30例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和88例AMI患者(无复流+丹参酮ⅡA治疗组28例,无复流无丹参酮ⅡA治疗组20例,有复流不用丹参酮ⅡA治疗组40例)治疗后第4周检测外周血的血清细胞因子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计数都显著减少,但是有复流不用丹参酮ⅡA治疗组、无复流+丹参酮ⅡA治疗组的二者减低程度明显小于无复流无丹参酮ⅡA治疗组。结论:丹参酮ⅡA调节AMI无复流患者的细胞因子和内皮祖细胞,在无复流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郭张强成忠李论吴婕白玉鹏刘启云李刚顾晔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复流内皮祖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