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桂珍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克尔凯郭尔
  • 1篇信仰
  • 1篇易卜生
  • 1篇切入
  • 1篇群众
  • 1篇主义
  • 1篇个人主义
  • 1篇常人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魏韶华
  • 4篇金桂珍
  • 1篇李霞

传媒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个人主义”——“五四”一代之“公同信仰”——从鲁迅、胡适的易卜生观切入被引量:6
2005年
将民主与科学认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精神特质,几乎已成为学界公认的史实。本文认为,民主与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显性旗帜,而“五四”新一代知识者之共同精神信仰则是“个人主义”,正是这种“先知类型”的“个人主义”为那一代知识者提供了独异的生命激情,从而使他们在中国传播异质性思想成为可能。本文力图从鲁迅和胡适的易卜生观切入对该问题的思考。
魏韶华金桂珍
关键词:易卜生个人主义
克尔凯郭尔的“个—群”对立模式与鲁迅的群众批判被引量:3
2003年
鲁迅与克尔凯郭尔都是人类文明的警示者和沉睡国民的唤醒者 ,在他们的思想构图中 ,群体永远都处在与个体的对立性并置模式中 ,他们都把批判的锋芒对准无所不在的群体。鲁迅文学世界中的群体形象以及他对群体的深度开掘与克尔凯郭尔的“个—群”对立模式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只拈出“看客”和“无主名”在鲁迅与克尔凯郭尔之间展开比较阐发研究 ,力图彰显鲁迅群体观的哲学。
魏韶华金桂珍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
对个体生存哲学的两种解读——以鲁迅和梁启超为中心
2005年
是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人的个体生存哲学激活了早期鲁迅个人的自觉并逐渐确立了其现代“个人主义”主张。在20世纪中国知识者中,鲁迅是最早敏锐地把握到了现代西方哲学根底的人。在那里,他发现了西方富强的深层秘密,正是这一发现使他正式告别近代思想并完成了向现代思想的跨越。通过鲁迅与梁启超对“个人主义”不同态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鲁迅在近现代思想转型期所处的位置。
魏韶华金桂珍
"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在鲁迅的"庸众"与海德格尔的"常人"之间被引量:1
2005年
鲁迅与海德格尔分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但是,他们都是沿着克尔凯郭尔开凿的 精神隧道不断前行的生活勘探者。在他们之间虽然不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由于他们拥有 共同的影响源而相遇在"思"的"林中路"上。"个-群"的对立性并置是鲁迅"思想原点"和"精神本 体"的支点,他对"庸众"的认知与海德格尔对"常人"的哲思存在着许多可供比较阐发之处,这种 比较阐发研究可以加深对鲁迅思想深广度的了解。
魏韶华李霞金桂珍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常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