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脊髓灰质炎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脊髓灰质炎病...
  • 1篇野病毒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疫苗
  • 1篇疫苗衍生脊髓...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腮腺炎
  • 1篇腮腺炎病毒
  • 1篇综合征
  • 1篇相关病例
  • 1篇携带者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9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鄂尔多斯市疾...

作者

  • 9篇闫真
  • 5篇徐冬冬
  • 5篇闫绍宏
  • 3篇李彬
  • 2篇范耀春
  • 1篇张双一
  • 1篇田晓灵
  • 1篇李澄
  • 1篇武贵森
  • 1篇顾苏仪
  • 1篇刘颖

传媒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é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GB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4年报告的214例<15岁儿童GBS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GBS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出现在6~10月;1~4岁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4.3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6∶1;从13例病例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6.07%;25.23%的病例在60 d随访时有残留麻痹。结论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GBS在夏秋季高发,发病以小年龄组居多,一定比例的病例有残留麻痹。应加强对GBS病例的管理,降低致残率。
闫真赵润毛徐冬冬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发病率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分离鉴定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填补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病原学监测工作空白。方法采集内蒙古通辽市一起腮腺炎暴发疫情中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型别鉴定。结果 1份咽拭子标本腮腺炎病毒分离阳性,经序列分析病毒分离株鉴定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结论该次内蒙古自治区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流行腮腺炎病毒为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
顾苏仪田晓灵闫绍宏李彬闫真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病毒分离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健康携带者的调查及处理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对发生的VDPV健康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个案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个案所在地及相邻地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结果经过自治区专家诊断组诊断,该个案为VDPV健康携带者,从该健康携带者分离到脊灰Ⅰ型病毒株,VP1区发生10个碱基变异,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核苷酸变异率为1.1%。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乌审旗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闫绍宏闫真张双一徐冬冬郭忠梅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急性弛缓性麻痹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健康人群脊髓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阳性病毒分离情况。方法对2008-2011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分析。结果从822份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检出脊灰病毒9例,检出率1.09%,其中Ⅰ型3例,Ⅲ型4例,Ⅱ+Ⅲ混合型2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14例,检出率1.70%。结论 15岁以下健康儿童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为内蒙古自治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
徐冬冬闫真范耀春武贵森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源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内鉴定,确定血清型别后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117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83株。21株脊灰病毒中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其余20株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闫真徐冬冬刘颖赵燕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内蒙古自治区199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199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乙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乙脑病例26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9/10万;死亡34例,年平均死亡率0.008/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2.98%。全区12个盟(市)有10个盟(市)报告了乙脑病例。其中,通辽市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86例,占病例总数的70.99%;7-12月共报告257例,占总病例数的98.09%。整体上乙脑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人群,农民发病数最多为106例,占40.46%。结论乙脑防控策略效果良好,建议考虑为成年人接种乙脑疫苗。
范耀春闫真李澄闫绍宏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了解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专病系统数据,对2012—2014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麻疹病例4 312例,年均发病率为5.76/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达14.76/10万;2012年发病率最低,为0.14/10万。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各月份均有发病,以2—6月份发病最多,占88.7%。发病年龄集中在大年龄组(≥15岁)和<8月龄组,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9.9%和16.2%。结论针对易感人群继续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可有效降低麻疹发病。
王学秋李彬闫真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分析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2016年
目的评估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制定相应对策。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风险评估方案,对内蒙古自治区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鄂尔多斯市32分,乌兰察布市和兴安盟均为28分,评为高风险地区;锡林郭勒盟21分,巴彦淖尔市20分,阿拉善盟18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均为16分,赤峰市15分,评为中风险地区;乌海市10分,呼伦贝尔市5分,评为低风险地区。结论高风险地区应针对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及时开展补充免疫活动,加强疫情监测,其他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防控工作。
闫真李彬闫绍宏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风险评估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高变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情况.方法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排毒监测及毒株鉴定,在其居住环境及周边医院开展主动搜索、接触者排毒监测和接种率调查,对可能存在的传播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在一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Ⅱ型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脊灰Ⅱ型疫苗病毒高变异株。发病时间与病例免疫史相吻合,实验室监测显示该病例不再排毒。调查范围内脊灰疫苗第1和第2剂次接种率均为100%,第3和第4剂次均为99.67%;主动搜索未发现漏报病例;接触者中未监测到Ⅱ型病毒;经风险评估认为传播可能性低。结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发现由脊灰Ⅱ型疫苗病毒高变异株引起的病例,没有对周围人群造成传播和流行,疫情得到控制。
闫真闫绍宏徐冬冬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