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国忠
- 作品数:54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美学缺少什么?
- 中国美学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有了很大发展,但还缺少藉以与现实对话的话语和批判的、否定的精神;缺少对人的整体把握和爱这个理论维度;缺少形而上的追问和相应信仰的支撑。从根本上说,中国美学缺少的是一种可以依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
- 阎国忠
- 关键词:中国美学信仰哲学
- 文献传递
- 回返自然——美学的当代课题
- 2001年
- 美学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直觉——情感——艺术的领域,它的基本问题一般被表述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而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美学基本问题应为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康德讲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这一点出发,美学应该给予自然美,即自然的鉴赏以更多的关注。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日,人与自然的统一已是美学不能不面对的最为迫切和重大的课题。
- 阎国忠
- 关键词:感性艺术
- 艺术的悖论——积淀在艺术概念里的人类智慧被引量:1
- 2012年
- 有多种原因使艺术是什么难以定论,从艺术模仿论、艺术科学论、艺术"镜子"论、到艺术表现论、艺术再现论,再到艺术理念论、艺术直觉论、"有意味的形式"论、艺术经验论、艺术真理论,乃至艺术意境(境界)论,所有这些界定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现代主义艺术兴起以后,传统的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消失了,艺术是什么问题本身受到了质疑并被悬置了起来,艺术品何以是艺术品成为学界讨论的重心。但是,只要自然还环绕着我们,人类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拒绝自然的馈赠,只要艺术还没有终结,人类还需要用艺术关照自己,调节自己,超越自己,人们对艺术的追问和界定就不会终止,而只要自然还没有完全掀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只要艺术还没有放弃转换自己的角色,对艺术的理解和定义就不可能是最后的。
- 阎国忠
- 关键词:艺术悖论真理艺术作品
- 我们的立足点在哪里?——兼谈当代美学的中国问题被引量:2
- 2016年
- 我们的立足点在今天的中国,在今天中国的美学问题。但今天的中国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也不是隔绝于传统之中的,西方的美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美学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制约着我们,甚至可以说就融入在我们的血液中。所以我们必须批判地选择和吸收,这是一个前提。作为美学学者,要想有自己的立足点和话语权,就必须学习和掌握所有重要的美学成果,知道美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有哪些问题已经取得了共识,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有哪些问题,并与中国自身的问题衔接起来,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且美学学者要为自己民族及其文化发声,为植根于这种文化并具有世界意义的美学理念发声。
- 阎国忠
- 关键词:当代美学立足点中国传统文化话语权发声
- 攀援——我的学术历程
- 2013年
- 如果说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散步",那么我的美学就像是攀援。散步是一种休闲,一种享受;攀援则是一种拼搏,一种奋斗。我的美学更像朱光潜先生,但又没有朱先生那么洒脱,那么自如。朱先生是在用散步的精神做攀援的事情。宗先生做学问乐在其中,无需事后去检讨,去品味,写成的书可以压在床底下,任其生灭,不屑于做自述自评之类的事;我做学问则乐在其后,写出来就要发表,从一排排铅字里获得精神上的补偿,从反省、回味中领略类似散步那种感觉。但即便是反省和回味,对于我终究也还是一种攀援。
- 阎国忠
- 关键词:艺术人生境界学术历程审美艺术精神
- 和美·优存·同乐——六学者谈新人间美学被引量:1
- 2009年
- 早在1992年9月,《光明日报》曾以《当代美学大转型及其深远意义》为题,对时任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涵教授等数位美学家进行了访谈与报道,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当代美学将进入一个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新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和美学形态大转型的金色季节。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张涵教授与张宇博士合著的《新人间美学》问世。作者认为,随着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努力将"适者生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提升为"美者优存"型的生命观、人格观,应成为新美学、新生活和新人格的核心理念与价值体系。近日,本刊邀请了六位美学家对这一论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整理发表,以期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与深入探讨。
- 乔学杰高建平牛宏宝阎国忠邹广文王旭晓张中秋
- 审美活动与政治诉求——中西马克思主义者对《巴黎手稿》的演绎
- 2007年
-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都从美学角度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阐释和演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与扬弃异化问题,强调审美与艺术在反异化方面的政治功能;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建构,把经过改造了的'人化了的自然'、'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美的规律'几个短语当作自己的出发点,把完善情感和'心理结构'当作内在的政治诉求,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现实的以积极地废除私有财产和扬弃异化为目的政治实践。
- 阎国忠
-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
-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般比较被引量:3
- 2006年
-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关学注重美学的科学性,而忽略它的意识形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则注重美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实际上即意识形态功能,而忽略它的科学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学科建设上做出了贡献,但具有“学院化”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哲学根基和逻辑归宿,作为一门科学没有形成整体的理论的力量。
- 阎国忠
-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性
- 美因何而神圣?被引量:1
- 2016年
- 美的神圣性是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美之所以神圣,是因为美在本质上是一种超验性存在;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是真、善在最高层面上的表征;同时也因为美既是对终极境界的体验,又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是跨越在感性与理性、实在与理念、有限与无限之间的桥梁,是人藉以获得自我救赎的机制。呼唤美的神圣性是当前美学面临的一个神圣责任。
- 阎国忠
- 关键词:神圣性精神底蕴救赎
- 当代学术语境中的自然美问题(笔谈)被引量:14
- 2004年
- 近年来 ,美学界关于自然的美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其代表性成果就是生态美学、景观美学、环境美学的勃兴。但在这种种对自然的审美考察中 ,出现了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现象 ,即自然美这一经典概念反被大多数研究者遗忘。有人甚至认为 ,生态美的出现已预示了自然美的死亡。为此 ,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关注自然美研究的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的这组笔谈 ,试图解决如下问题 :自然美在当代美学中是否仍具有理论生命力 ,它进入当代学术话语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它和生态、景观、环境之美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它怎样重构自己的哲学基础 ,生态学的发展将会昭示一种什么样的自然审美观 ,等等。
- 刘成纪杨道圣阎国忠陈望衡
- 关键词:自然美生态环境审美意识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