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佩瑜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儿童
  • 6篇细胞
  • 5篇胃肠
  • 5篇消化道
  • 5篇小儿
  • 5篇化道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嗜酸
  • 4篇胃肠炎
  • 4篇细胞性
  • 4篇螺杆菌
  • 4篇内镜
  • 4篇肠炎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嗜酸性
  • 3篇嗜酸性粒细胞
  • 3篇嗜酸性粒细胞...
  • 3篇紫癜
  • 3篇消化道病变

机构

  • 13篇广州市儿童医...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4篇陈佩瑜
  • 16篇耿岚岚
  • 16篇龚四堂
  • 10篇区文玑
  • 9篇何婉儿
  • 9篇黄海
  • 8篇潘瑞芳
  • 6篇陈宝心
  • 5篇刘丽英
  • 5篇霍笑和
  • 5篇王洪丽
  • 5篇李慧雯
  • 3篇梁文青
  • 3篇王凤华
  • 3篇曾华松
  • 3篇任路
  • 2篇林燕芬
  • 2篇谢静
  • 2篇梁文清
  • 2篇李丰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测定迁延性慢性(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探讨回肠末端黏膜组织学形态与纹状缘肽酶、双糖酶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患儿回肠末端黏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迁慢性腹泻病及非腹泻病组患儿为观察对象,两组中病理学检查为慢性炎症者为慢性炎症组,余为黏膜正常组。非腹泻病组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回肠末端黏膜标本中纹状缘肽酶和双糖酶活性水平。结果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共收集到27例回肠黏膜标本,光镜下见其绒毛形态均正常,病理学检查10/27(37.0%)例有慢性炎症。迁慢性腹泻病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炎症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黏膜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黏膜绒毛正常的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其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慢性炎症且绒毛正常的回肠末端黏膜,其纹状缘肽酶活性及双糖酶无明显变化。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王凤华郑秀霞
关键词:腹泻双糖酶
76例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76例确诊EG的患儿纳入回顾性研究,总结和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55.3%,42/76)、呕吐(39.5%,30/76)和便血(38.2%,29/76)。34例(44.7%,34/76)存在外周血血红蛋白降低,9例(11.8%,9/76)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增高,13例(17.1%,13/76)EOS百分比增高,32例(54.2%,32/59)血清总IgE增高,18例(36.7%,18/49)食物特异性IgE阳性,25例(32.9%,25/76)大便隐血试验阳性。51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腹腔积液7例、盆腔积液4例和肠管节段性改变3例。76例均行内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63例(82.9%),溃疡20例(26.3%),糜烂17例(22.4%),结节样隆起或增生11例(14.5%),正常9例(11.8%);黏膜病理主要表现为黏膜炎症,伴大量EOS浸润(≥20个/高倍视野)。12例(15.8%,12/76)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76例患儿经饮食回避、抗过敏、抑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皮质类激素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74例,有效率为97.4%。其中,饮食回避、抗过敏药、抑酸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效率为93.8%(61/65),皮质类激素治疗有效率为86.7%(13/15)。结论儿童EG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面,血清总IgE增高及食物特异性IgE检测阳性可作为该病诊断的参考,最终确诊仍需黏膜病理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高倍视野);治疗方面,抗过敏药、抑酸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症治疗有效率高,可作首选方案,无需常规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杨素芳杨敏耿岚岚陈佩瑜段高羊王洪丽熊莉娅龚四堂
关键词:内镜检查术组织病理学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李丰陈佩瑜曾华松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5个/HP)。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无特异性,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
陈佩瑜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梁文清耿岚岚潘瑞芳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龚四堂
关键词: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婴儿慢性腹泻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婴儿慢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和门诊85例婴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小于3个月15例(17.64%),3~6个月30例(35.29%),6~12个月40例(47.05%)。常见合并症有营养不良、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明确病因者50例,确诊率58.82%。结论婴儿慢性腹泻病因复杂,以非感染因素为主,3个月内慢性腹泻以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术后短肠、食物过敏多见,3个月后营养不良并腹泻多见。炎症性肠病相对少见。
何婉儿区文玑耿岚岚梁文青黄海陈佩瑜
关键词: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食物过敏短肠综合征婴儿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结论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任路李慧雯熊莉娅陈佩瑜耿岚岚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糖皮质激素儿童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良性上消化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良性上消化道狭窄包括良性胃输出端狭窄和良性食道狭窄。良性胃输出端狭窄多由消化性溃疡所致,成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达5%~10%,其他不常见的病因有术后吻合口狭窄,强酸或强碱腐蚀,非甾体类药物等所致。儿童消化性溃疡约25...
陈佩瑜
关键词:球囊扩张小儿疾病
文献传递
婴幼儿克罗恩病1例被引量:1
2006年
陈佩瑜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
关键词:克罗恩病婴幼儿肛瘘挂线术大便次数足月顺产肺呼吸音
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与降段黏膜绒毛形态的关系,初步探讨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水平。方法收集140名儿童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采用改良的Dahlqvist法检测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并行十二指肠黏膜绒毛组织学检查。结果①140例中110例绒毛形态正常,30例绒毛形态呈部分萎缩,无绒毛完全萎缩病例。②绒毛部分萎缩组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低于绒毛正常组(P<0.001)。③110例绒毛形态正常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为乳糖酶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最小值分别为19.91、16.76~23.56、3.22(U/g),蔗糖酶为72.96、62.99~91.70、15.48(U/g);麦芽糖酶为331.13、282.49~388.15、61.62(U/g)。结论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的双糖酶活性与黏膜绒毛的组织学形态有关,绒毛萎缩可引起双糖酶活性的降低。
谢静龚四堂区文玑王凤华潘瑞芳黄海何婉儿耿岚岚梁文清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
关键词: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十二指肠儿童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14岁以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小儿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02—2007年14岁以下有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道、胃十二指肠痰病合并出血患儿118例,并同时以无上消化道出血的14岁以下住院儿童101例为对照组,采用小儿消化道出血影响状况调查表收集被调查患儿相关资料,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睡眠质量差、不按时进餐、饮食不规律、医疗支付方式问题、豆制品及酸奶食用过度、用药史因素,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052、4.217、3.025、2.347、2.208和0.505)。而家族史、饮食嗜好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11和0.230)。结论: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适量摄食豆制品、酸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不滥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同时逐步实行全民覆盖基本医疗体制,及时诊治疾病,可更好预防小儿消化道出血发生。
潘瑞芳公亮何婉儿耿岚岚黄海陈佩瑜区文玑
关键词: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对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