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保 作品数:34 被引量:79 H指数:6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无前恙螨属二新种(蜱螨目:恙螨科) 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描述了采自江苏黑线姬鼠体上的无前恙螨属二新种 ,即长盾无前恙螨 Walchia(Walchia)longiscuta Xia et Chen,sp.nov.和孟氏无前恙螨 Walchia(Walchia) meni Xia et C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夏惠 陈兴保关键词:蜱螨目 恙螨科 螨组织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肺螨病的研究 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应用以粉螨类为主的混合螨种制成的螨组织抗原片建立新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55例肺螨病患者的阳性率为90.91%,最高滴度1:512,阳性滴度几何均值为121.11,15例阴性对照中3例显示荧光,其中最大滴度为1:8。荧光显色的螨体轮廓清晰可辨,体表呈荧光浓染,螨体抗原性较强的部位在体表、螫肢和足。同时表明本文所用的螨组织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肺螨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陈兴保 孙新 胡守锋 姚敏 熊世钢关键词:肺螨病 抗原 抗体试验 应用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对肺螨病免疫病理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 1991年 关于肺螨病的致病机理,迄今为止的研究认为主要与螨类入侵人体呼吸系统并寄生于肺部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以及螨体的或其代谢或分泌性的抗原刺激宿主机体所产生的过敏反应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肺螨病的致病机理及摸索免疫诊断的新方法,我们在测定肺螨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方法对37例肺螨病患者进行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孙新 陈兴保 胡守锋 徐霞 郝建华关键词:肺螨病 免疫病理 嗜碱粒细胞 猪带绦虫囊尾蚴囊液谷胱甘肽S转换酶活性测定 2001年 目的:探讨猪带绦虫囊尾蚴囊液内谷胱甘肽S转换酶(GST)的活性。方法:测定酶催化反应后底物浓度的变化,计算GST活力单位。结果:囊液经1∶20稀释,重复4次测定酶促管与非酶促管吸光值,测得平均GST活性为61.84活力单位;囊液冻干品则几无GST活性。结论:囊液中存在游离形式的GST活性,对筛选保护性抗原和可能的化疗靶分子具有潜在意义。 孙新 胡守锋 陈兴智 夏惠 方强 陈兴保关键词:囊尾蚴 GST 囊液 肺螨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被引量:13 1990年 本文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了51份肺螨症患者血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并以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测定了其中16份血清的IgE含量。结果显示患者IgM水平与对照组相近,而IgG(169.77±46.91/ml)、IgA(308.39±91.83U/ml)和IgE(458.90±273.64U/ml)则明显增高。提示螨类吸入肺部后可刺激机体引起体液免疫反应。 孙新 陈兴保 胡守锋关键词:免疫球蛋白 豚鼠接种螨类后的肺部病变和五种螨致病性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报道螨类接种于豚鼠气管后引起的肺部病变,并比较了5种常见贮藏螨(椭圆食粉螨、纳氏皱皮螨、粉尘螨、腐食酪螨、粗脚粉螨)的致病性。发现接种螨后6天豚鼠肺部已形成典型的结节性病灶,结节圆锥形呈淡黄色,直径1~5mm;镜下病灶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肺实质内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炎症在螨类接种于豚鼠20天时,肺部未见嗜酸粒细胞浸润,但30或40天时则出现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周围小动脉受到损害,部分小动脉内可见到螨体残骸。在实验室分别培养了环境中常见的5种螨,并分别接种于5组豚鼠的气管,结果证明这5种螨具有相似的致病性。上述事实说明豚鼠可作为研究肺螨病的适宜动物模型。 陈兴保 张世馥 孙新 胡守锋 姚敏 郭从陆关键词:肺螨病 动物模型 病理学 在校大学生钩虫感染者血清Ig水平 1998年 以免疫单扩散法和ABC-ELISA法测定50名在校大学生钩虫感染者血清的IgG、IgA、IgM和IgE水平,并比较不同感染度和男女人群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钩虫感染者血清IgA、IgM与对照组接近,而IgG和IgE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感染者增高的程度甚于轻度感染者,提示虫体负荷与抗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感染者IgE均值较高,可能还与宿主对其它未知的混合性抗原发生反应有关。 孙新 胡守锋 赵云霞 陈黛霞 陈兴保关键词:钩虫病 血清免疫学 肺螨症的临床观察及其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9 1990年 调查与粮食和中药材密切接触者363人,其中65例肺螨症患者痰螨检查阳性。具有咳嗽、痰多、痰中带血、胸闷、胸痛、气急、乏力、低热等临床症状。胸片示肺门特征性结节状阴影。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嗜酸粒细胞增高。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硝达唑治疗3个疗程,治疗量为0.2g每日3次,或0.4g每日2次,疗程7d,每疗程间隔7~10d,治后痰螨阴转率达94.4%,多数患者临床症状的X线胸片有明显改善,嗜酸粒细胞降至正常范围,提示对肺螨症有明显的疗效。 陈兴保 孙新 胡守锋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999年 夏惠 胡守锋 陈兴保关键词:蠕形螨感染 面部皮肤病 病理 病因 实验性肺螨病——尘螨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通过以净化的活螨气管接种家兔建立肺螨病动物模型,并以甲硝达唑治疗两个疗程,于接种前、接种后6周、治疗后4周以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SA)测定实验兔血清的尘螨性抗体。结果表明其抗体水平接种后较接种前明显升高,接种后10周未治疗组抗体水平继续增高达接种前的2.12倍,而治疗组明显下降,为未治疗组同期的24.62%。 孙新 陈兴保 胡守锋关键词:肺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