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凌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乳腺
  • 9篇肿瘤
  • 7篇病理
  • 5篇预后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腺肿瘤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乳头状癌
  • 4篇临床病理
  • 4篇浸润性
  • 4篇浸润性微乳头...
  • 3篇乳腺癌
  • 3篇肿瘤转移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病理学
  • 3篇病理学特征
  • 2篇原位

机构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付丽
  • 14篇陈凌
  • 9篇郭晓静
  • 8篇郎荣刚
  • 8篇范宇
  • 3篇傅西林
  • 3篇孙玉兰
  • 2篇张李
  • 2篇王晓娜
  • 2篇崔力方
  • 2篇王颖
  • 2篇梁寒
  • 1篇赵晶
  • 1篇刘芳芳
  • 1篇谷峰
  • 1篇丁学伟
  • 1篇王亚红
  • 1篇臧凤琳
  • 1篇雷婷
  • 1篇张晖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51例乳腺IMPC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检测IMP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受体(R)-3的表达并计数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乳腺IMPC病理组织学分级Ⅱ、Ⅲ级组的淋巴结转移数平均12.5个,明显高于Ⅰ级组的4.0个;(2)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27/28,96.4%)明显高于(-)和(±)组(14/23,60.9%),且其淋巴结转移数平均14.4个,也明显高于(-)和(±)组的4.6个;(3)IMPC肿瘤细胞的VEGF-C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Ⅱ、Ⅲ级组显著高于Ⅰ级组(P=0.03),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6);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P=0.009)、淋巴结转移(P=0.007)呈正相关;(4)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的多少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关系,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或以IMPC成分为主;(5)28例伴有导管原位癌的IMPC中,14例为微乳头状型导管原位癌(14/28,50%)。结论乳腺IMPC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管密度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影响IMPC淋巴结转移的关键性因素。VEGF-C和VEGFR-3表达增高是促使IMP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微乳头状型导管原位癌可能是IMPC的早期阶段。
郭晓静陈凌郎荣刚范宇付丽
关键词:乳头状内皮生长因子肿瘤转移
保乳手术标本定位全部取材病理检查的意义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保证保乳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的病理取材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 (1)术中对145例保乳手术标本进行定位全切片检查,79例进行选择性取材检查;(2)术后对84例保乳手术标本进行定位全切片检查,226例进行选择性取材检查;(3)对两组手术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术小定位全切片取材切缘阳性检出率(24.1%,35/145)明显高于选择性取材(6.3%,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定位全切片取材切缘阳性检出率(29/84,34.5%)亦明显高于选择性取材(12.0%,27/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2~46个月随访,保乳手术标本选择性取材病例中有3例分别于术后6、15、28个月局部复发,定位全切片取材病例无复发。结论定位全切片取材和诊断可以降低保乳手术标本切缘阳性的漏诊率,并能够定位切缘阳性的部位,对减小二次手术和术后复发的风险,保证保乳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郎荣刚范宇陈凌王颖郭晓静付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肿瘤复发标本制备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结构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复习1989-2001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按2003年 WHO 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100例,98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 100例具有 IMPC 结构乳腺癌中,淋巴管侵犯率69%(69/100),淋巴结转移率84.8%(84/99);98例平均随访60.1个月。结果显示,11.2%(11/98)局部复发(术后平均存活26.4个月),38.8%(38/98)远位转移(术后平均存活36.0个月),36.7%(36/98)死于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59%,10年生存率48%;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有肿瘤家族史及淋巴管侵犯的患者预后差,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伴有 IMPC 结构的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无论肿瘤中 IMPC 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预后与肿瘤家族史、淋巴管侵犯有关,内分泌治疗及个体性化疗可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陈凌范宇郎荣刚郭晓静孙玉兰付丽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淋巴细胞肿瘤浸润预后
乳腺腺肌上皮腺病及腺肌上皮瘤被引量:1
2006年
付丽郭晓静陈凌范宇郎荣刚傅西林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肌上皮瘤组织学诊断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9年~2002年间乳腺癌手术切除病例,按2003年 WHO乳腺组织病理学分类形态学标准诊断IMPC。观察并分析浸润...
陈凌范宇郎荣刚郭晓静孙玉兰付丽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
文献传递
CE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CE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EA的表达情况,同时对这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将全部数据应用SPS...
王晓娜梁寒陈凌张李张晖付丽
关键词:胃癌CEA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文献传递
乳腺多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多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根据2003年乳腺肿瘤WHO组织学分类标准,从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患者中重新诊断出乳腺多形细胞癌5例,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
赵晶陈凌傅西林付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文献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neu基因扩增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很多研究发现Her-2/neu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Her-2/neu基因扩增能更好地反应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监测预后。因此我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FISH)对免疫组织化学法(IHC)Her-2/neu蛋白表达的胃癌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以及Her-2/neu基因扩增胃癌的特点。
王晓娜陈凌丁学伟张李梁寒孙玉兰付丽
关键词:HER-2/NEU荧光原位杂交法基因扩增胃癌组织预后意义
IL-1β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肿瘤转移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早期原发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人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瘤继续扩散等多个步骤。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与机体许多因素相互影响,其中许多细胞因子如IL-8、IL-18、TNF-α等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其DNA于1984年克隆成功。
崔力方陈凌付丽
关键词:IL-1Β肿瘤转移恶性肿瘤
保乳手术标本的立体定位全切片病理取材和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保证保乳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的病理取材诊断方法,探讨如何从病理角度既能保证安全有效地切除肿瘤,降低保留乳房内肿瘤复发的危险性,又能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在美观上得到较满意的效果,从而提高保乳手术的质量。方法:术中根据...
郎荣刚范宇陈凌王颖郭晓静付丽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