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凌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翻译
  • 4篇翻译教学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即时通
  • 3篇即时通讯软件
  • 3篇QQ
  • 3篇CAT技术
  • 2篇审美
  • 2篇诗歌翻译
  • 2篇翻译主体
  • 1篇对文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室
  • 1篇审美追求
  • 1篇诗歌
  • 1篇教室
  • 1篇本性
  • 1篇辩证
  • 1篇辩证关系

机构

  • 7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昆士兰大学

作者

  • 7篇陈凌
  • 1篇陈广益

传媒

  • 2篇外语与翻译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英语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以QQ即时通讯软件为实施工具,介绍如何在线教翻译,就在线翻译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作了具体论证,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未来的QQ在线翻译课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考点。
陈凌陈广益
关键词:CAT技术
论诗歌翻译的审美辩证
2009年
在诗歌翻译的审美过程中,无论是原文文本还是译文文本,其构成都具有客体性和主体性。在“有无”这个审美起始性的元辩证对子中,处于“有”端的实、显、露、言(象)、明、动、密、直等,其客体性特征比较强烈,而处于“无”端的虚、隐、藏、意、暗、静、疏、曲等,其主体性特征则较为明显。前者的确定性、在场性,不需要主体去把握,而后者的不确定性、不在场性,则要求主体去认知体会。本文指出,这些审美辩证对子,辩证的双方并不彼此独立,而是互动互生,其各方所具有的客体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能够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从而供给了文本以文学性。这种动态的辩证运动关系允许翻译审美主体的经验介入。文本原有的,处于“无”端的主体不定性,加上翻译主体不定经验的介入,加大了原文中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的嬗变。这种嬗变,给译文带来的是量与质上的审美变化。
陈凌
关键词:翻译主体
论翻译主体对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的操纵
2009年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无之境",能够派生出其它辩证组合并揭示出辩证各方之存在特征,用其来分析文本可以发现:在翻译的审美过程中,无论是原文文本还是译文文本,其构成都具有客体性和主体性。在"有无"这个审美起始性的元辩证对子中,处于"有"端的实、显、露、言(象)、明、动、密、直等,其客体性特征比较强烈,而处于"无"端的虚、隐、藏、意、暗、静、疏、曲等,其主体性特征则较为明显。前者的确定性、在场性,不需要主体去把握,而后者的不确定性、不在场性,则要求主体去认知体会。本文指出,这些审美辩证对子,辩证的双方并不彼此独立,而是互动互生,其各方所具有的客体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能够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从而供给了文本以文学性。具体到诗歌,就是为诗歌提供了诗性、诗质和诗意。这种动态的辩证运动关系允许翻译审美主体的经验介入。文本原有的,处于"无"端的主体不定性,加上翻译主体不定经验的介入,加大了原文中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的嬗变。这种嬗变,给译文带来的是量与质上的审美变化。
陈凌
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
基于各种网络工具和服务的教学研究目前不乏,但对QQ这一人人皆备、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零成本、免维护,以其高科技度、高自由度带来高参与度的后现代互联网宠儿用于作为独立课程的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这表明我国在线翻...
陈凌陈广益
关键词:CAT技术
文献传递
谈诗歌翻译的本质——兼评黄杲炘“三兼顾”译诗法被引量:2
2008年
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所以汉诗英译、英诗汉译中须承认诗歌审美鉴赏的差异性。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及其诗歌进行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普通的翻译标准衡量性质完全不同的诗歌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中英诗歌自身的独特结构和功能属性,决定了“对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亦步亦趋' ”的翻译主张只能是一厢情愿。
陈凌
关键词:诗歌翻译审美追求
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
基于各种网络工具和服务的教学研究目前不乏,但对QQ这一人人皆备、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零成本、免维护,以其高科技度、高自由度带来高参与度的后现代互联网宠儿用于作为独立课程的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这表明我国在线翻...
陈凌陈广益
关键词:CAT技术
利用多媒体教室交互 创设翻译教学新空间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多媒体教室网络的翻译教学,其重要优势在于模糊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界限,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在教室中形成了一个活跃而又行之有效的对话群体,从而赋予了课堂教学和翻译实践以真正的活力。该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作为译者的主观意识。学生因此不再以最终接受评判为目的,而把翻译看作是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对翻译本质和翻译过程的认识也正是在与读者的沟通中获得的。这种教学环境所培养出来的更具思考能力和主动意识的译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译者,甚至是作者。
陈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