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31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3篇老年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凋亡
  • 2篇动脉
  • 2篇引流
  • 2篇增殖
  • 2篇神经外科
  • 2篇重症
  • 2篇外科
  • 2篇细胞克隆
  • 2篇颅内

机构

  • 24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4篇陈刚
  • 12篇唐海涛
  • 8篇王凯
  • 8篇曹艳菲
  • 7篇王晓民
  • 6篇王玉春
  • 5篇肖玉强
  • 5篇鲁春鹤
  • 5篇付立旗
  • 5篇赵江
  • 5篇刘波
  • 4篇郑艳明
  • 4篇李明
  • 4篇寇筱囡
  • 4篇张丽娜
  • 4篇张磊
  • 2篇陈岩
  • 2篇张磊
  • 2篇曹振宇
  • 2篇王晶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标准...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大脑前交通动脉瘤
2011年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4%~40%,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本组选择2009年5月~2011年9月我科经64排CT及DSA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后,应用可机械解脱性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7例,探讨其技术特点。1资料1.1一般资料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41~64岁,平均52岁。HUNT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5例。
王晓民郑艳明刘波陈刚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弹簧圈颅内囊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
lncRNA XIS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2021年
目的研究探讨lnc RNA XIS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35例胶质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5例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组中不同分级者的组织lnc RNA XIST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转染siRNA XIST与siRNA-NC的U87及U251细胞克隆数、凋亡细胞比率及细胞穿膜数。结果观察组的lnc RNA XIST表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级者的组织lnc RNA XIST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 XIST的U87及U251细胞克隆数及细胞穿膜数低于siRNA-NC,凋亡细胞比率高于siRNA-N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 RNA XIS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高,lnc RNA XIST的高表达状态提升了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
陈刚唐海涛王玉春王凯张磊王晶曹艳菲
关键词:胶质瘤生物学功能
钾通道阻滞剂四乙胺诱导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四乙胺(T EA )在体外是否具有抗胶质瘤作用,对胶质瘤细胞是否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噻唑蓝比色法(MTT 法)观察 TEA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MTT法发现 TEA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T EA在体外可显著抑制C6与9L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和细胞凋亡有关。
陈刚张磊王玉春刘波王凯王晓民付立旗
关键词:C6胶质瘤细胞细胞凋亡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技术和DSA成像技术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4例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DSA成像技术进行诊断;B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B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诊断检查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及家属对诊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2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反应。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技术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非常高,且检查所需时间更短。
鲁春鹤赵江唐海涛陈刚肖玉强
关键词:64排螺旋CT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就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S)治疗脑积水的适应征、手术方法和效果做一介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参照Salmon的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30例基本恢复正常,26例明显好转,27例轻度好转,15例无变化,恶化12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适当的分流管及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王凯陈刚张磊郑艳明王晓民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
去骨瓣减压术骨瓣大小与颅内压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标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骨瓣直径大小、骨窗面积与颅压力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急性颅压升高患者共42例,在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前提下,给予标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前...
刘朝晖陈刚符传艺陈宝智梁元
关键词:颅内压
文献传递
老年人脑部手术的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部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方法 2001年2月~2009年12月对老年患者行58例脑部手术,其中开颅脑肿瘤切除术21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4例,外侧裂池开放术1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9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29.3%),早期死亡5例(8.6%)。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冠心病以及高龄患者是术后早期死亡和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脑部疾病能够保守治疗的尽量保守,必须手术的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便达到临床效果满意。
郑艳明王晓民陈刚王凯
关键词:老年病人脑部疾病脑部手术手术评估围手术期管理
神经内窥镜与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窥镜与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窥镜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为(1.8±0.7)分,对照组为(2.0±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消除较快,颅内压下降更明显,预后效果更佳。
唐海涛鞠盛国陈刚付立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神经内窥镜穿刺引流术
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信念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信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健康信念模型量表对9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信念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133.57±14.78)分,条目均分为(2.20±0.31)分,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沟通、情感介入、问题解决、角色功能、总的功能。患者的健康信念总分为(109.27±11.94)分,条目均分为(3.20±0.35)分,各维度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动力、自我效能、益处、易感性、严重性、障碍。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均与健康信念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有待提高,家庭功能对健康信念有促进作用,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信念的提升。
陈刚曹艳菲王玉春刘波王凯王晓民付立旗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功能健康信念
神经电生理在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脊髓电刺激疗法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与观察神经电生理在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脊髓电刺激疗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2月的39例采用脊髓电刺激疗法治疗的持续植物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Cant分级分为Ⅰ级组12例、Ⅱ级组14例及Ⅲ级组13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处理Cant分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Ⅰ级组的临床疗效优于Ⅲ级组,Ⅱ级组优于Ⅲ级组,Ⅰ级的脑血流改善幅度大于Ⅱ级组及Ⅲ级组,Ⅱ级组则大于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ant分级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在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脊髓电刺激疗法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本类治疗患者的指导与参考意义较高。
陈刚曹艳菲唐海涛王玉春王晶陈岩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持续植物状态脑血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