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存芳

作品数:8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动脉
  • 4篇介入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再灌注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急诊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灌注
  • 2篇代谢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衰竭
  • 2篇能量代谢
  • 2篇能量代谢障碍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6篇锦州市中心医...
  • 2篇辽宁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陈存芳
  • 4篇贾博
  • 3篇江珊
  • 2篇赵凤琴
  • 2篇姜帅
  • 1篇徐绍辉
  • 1篇张博
  • 1篇魏岚萍
  • 1篇王钢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社区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能量代谢障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疗法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能量代谢障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能量代谢障碍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做一综述。
陈存芳赵凤琴
关键词:能量代谢障碍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心肌能量代谢再灌注疗法再灌注过程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原组54例和血栓抽吸组51例。尿激酶原组在血栓抽吸后经抽吸导管于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血栓抽吸组只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和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11.1%∶29.4%,P=0.027;13.0%∶33.3%,P=0.013),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92.6%∶76.5%,P=0.029),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3.7%∶19.6%,P=0.013),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血栓抽吸联合重组尿激酶原冠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减少术后MACE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陈存芳贾博徐绍辉魏兰萍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血栓抽吸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能量代谢障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7
2009年
陈存芳赵凤琴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
老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302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老年急诊PCI后出现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4.8%(75/302).两组患者的症状至PCI时间、既往糖尿病人数、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术前收缩压、术前TIMI血流≤1级人数、病变长度、球囊扩张次数、高血栓负荷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至PCI时间>6 h(OR=2.119,P=0.018)、高血栓负荷(OR=1.941,P=0.022)、术前TIMI血流≤1级(OR=1.718,P=0.009)、反复球囊扩张(OR=1.071,P=0.015)是老年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至PCI时间>6 h、高血栓负荷、术前TIMI血流≤1级和反复球囊扩张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陈存芳魏岚萍
关键词: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老年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被引量:52
2020年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6例HFmrE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3),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将观察组常规治疗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2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以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累积无心血管死亡生存率、无心衰再住院生存率及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NT-proBNP和LVEDD均呈下降趋势,LVEF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显著(P时间<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交互<0.0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组间<0.05)。观察组6个月累积无心血管死亡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92.1%vs.90.3%,P=0.492),观察组累积无心衰再住院生存率(82.4%vs.63.0%,P=0.034)和无终点事件生存率(74.4%vs.53.1%,P=0.02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逆转HFmrEF患者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陈存芳贾博江珊姜帅
关键词:心力衰竭平均生存期
磷酸肌酸钠对急诊PCI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急诊PCI围手术期应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0rain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直至术后7d。观察两组PCI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cTnT、CK—MB及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开始应用磷酸肌酸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陈存芳贾博
关键词:磷酸肌酸心肌再灌注损伤血管成形术
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水化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防治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B型钠尿肽(rh BNP)对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合并CHF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68例,分为rh BNP组(82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及水化治疗,rh BNP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前12 h开始应用rh BNP至术后24 h。测定PCI术前、术后24和48 h血肌酐(SC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统计CIN发生率;测定PCI术前、术后1和7 d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rh BNP组患者术后SCr较术前逐渐升高但低于对照组(F组间=9.399,F时间=24.566,F交互=26.008,P<0.01),e GFR较术前逐渐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F组间=12.880,F时间=33.263,F交互=25.307,P<0.01),rh BNP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vs 16.3%,χ2=7.351,P=0.007)。rhB NP组术后血浆BNP水平较术前降低,对照组则较术前升高(F组间=9.148,F时间=4.745,F交互=216.413,P<0.05)。rhB NP组术后LVEF逐渐升高,LVEDD逐渐缩小;对照组术后1天LVEF较术前明显降低,LVEDD明显增大,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LVEF:F组间=7.497,F时间=3.740,F交互=118.041,P<0.05;LVEDD:F组间=19.116,F时间=5.782,F交互=106.593,P<0.05)。结论:rhB NP联合水化治疗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减少CIN的发生。
陈存芳江珊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B型钠尿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卢定在肾功能不全ACS患者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卢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15例拟行PCI术的肾功能不全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109例和肝素组106例,分别于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抗凝效果,术后30d内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术中活化凝血酶时间(ACT)及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术后30d内轻度出血及总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且不随肾功能下降而显著增加出血风险。结论:比伐卢定在伴有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PCI术中的抗凝效果与肝素相当,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
陈存芳贾博江珊王钢张博姜帅
关键词:比伐卢定肾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