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肠癌
  • 10篇直肠
  • 10篇肿瘤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8篇手术
  • 8篇术后
  • 8篇外科
  • 7篇结肠
  • 6篇直肠癌
  • 6篇结肠癌
  • 6篇肠肿瘤
  • 5篇直肠肿瘤
  • 5篇切除
  • 5篇淋巴
  • 5篇出血
  • 4篇术后并发
  • 4篇术后并发症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机构

  • 42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医学院附...
  • 3篇苏州医学院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苏州市吴江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51篇陈少骥
  • 25篇赵宏
  • 9篇张志德
  • 8篇宋世铎
  • 5篇韩善亮
  • 5篇高敏
  • 4篇钱海鑫
  • 4篇吴云云
  • 4篇高静
  • 3篇支巧明
  • 3篇李德春
  • 3篇高敏
  • 3篇蒋林华
  • 3篇薛兆强
  • 2篇匡玉庭
  • 2篇赵华
  • 2篇艾乐民
  • 2篇刘鹏飞
  • 2篇董晓强
  • 2篇周健

传媒

  • 8篇江苏医药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结直肠肛门外...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造口旁疝3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中30例经积极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0%。剩余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首选手术治疗,其中原位腹膜内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孙凤永赵宏陈少骥朱兴国袁寅
关键词:结肠造口造口旁疝外科治疗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89例TME手术和97例传统手术清除淋巴结情况,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TME手术平均清除转移淋巴结(3.8±1.5)个,而传统手术为(3.1±1.6)个,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TME为5.6%(5/89),传统手术为7.2%(7/9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TME为6.5%(3/46),传统手术为10.9%(6/5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E手术能提高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效果,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值得推广。
赵宏王海涛陈少骥高敏张志德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全系膜切除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到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34例EGIS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33.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切除方式、肿瘤是否破裂、出血坏死、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大小、有无复发转移、核分裂象数目、术后是否格列卫靶向治疗等因素对EGIST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方式、肿瘤是否破裂、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复发转移、核分裂象数目、术后是否格列卫靶向治疗等因素是影响E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GIST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与GIST有相似的免疫组化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中完整切除、避免破裂及术后予以格列卫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莫秦良刘标王子康支巧明陈少骥赵宏
关键词:胃肠道外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伊马替尼预后
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
2001年
目的 为探索结肠癌微栓塞化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12只 ,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及门静脉插管。在DSA下观察单纯造影剂及混有直径 10~ 2 0 μmCH4 4微粒的造影剂显影情况。测定门静脉中 5 Fu浓度 ,描记衰减曲线。计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和微栓塞化疗后 5 Fu的半衰期 ,作t检验。微栓塞化疗后 5min、3h取栓塞段结肠作光镜及电镜检查。 2周后处死动物 ,作病理检查。结果 推注单纯造影剂 ,血管显影时间 (6 .2 5± 1.5 2 )s,走向舒展自然、分支粗而长。推注加有CH4 4微粒的同等剂量造影剂 ,血管立即痉挛迂曲 ,成蛇行状 ,分支细而少 ,显影时间 (930± 192 )s ,与前者显影时间差异显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时门静脉中 5 Fu初始浓度高 ,衰减速度快 ,平均半衰期 (t1/ 2 ) =(12 .36±5 .2 5 )min。微栓塞化疗时初始浓度相对较低 ,其后上升 ,再缓慢下降 ,衰减速度慢 ,平均半衰期t1/ 2 =(4 7.33± 14.0 2 )min ,与前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微栓塞化疗后结肠黏膜肿胀、细胞变性、偶见出血及坏死灶 ,黏膜及黏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渗出。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时反应较轻。 2周后黏膜形态正常 ,偶见部分黏膜上皮增生 ,黏膜下层见局灶性瘢痕组织。结论 经肠系膜下动脉灌注适当的化学微栓子 ,将直接和间接地提?
陈少骥赵宏倪才方张志德高敏钱海鑫
关键词:结肠癌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下垂直切割闭合直肠远端在直肠低位双吻合中的作用和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与目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低位双吻合,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及"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如何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仍处于探索之中。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探讨腹腔镜下垂直切割闭合直肠远端在改进直肠低位双吻合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以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下缘离齿状线距离及肿瘤分期等为指标,逐一配对。其中A组(观察组)55例,在进行"第一吻合"时,将常规的直肠远端切割闭合,由水平方向改为垂直方向;行"第二吻合"时,行肠-肠"端-角"吻合,去除直肠远侧闭合线上端角部("狗耳");血管夹夹闭去除下端"狗耳";加强缝合"端-角"吻合后形成的一处钉合线"T"形交汇处("危险三角")。B组(对照组)65例,按直肠低位双吻合常规操作完成手术,两只"狗耳"及两处"危险三角"不作任何处理。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在垂直切割闭合直肠远端后,"狗耳"及"危险三角"均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便于观察和处理。"端-角"吻合后远近端肠管轴线形成一定交角,远端直肠腔形成类似"壶腹"样膨隆;无"狗耳"存在,一处"危险三角"得以缝合加强。B组完成"端-端"吻合后远近端肠管在同一轴线上,留有两只"狗耳"及两处"危险三角"。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吻合口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耗时、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数、排便次数、里急后重、术后再次手术造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低位双吻合时垂直切割闭合远侧直肠,使双吻合后肠管的走行和形态更接近直肠的生理弯曲和形态;同时方便了术中去
陈少骥吴云云韩善亮莫秦良马远明赵宏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
二期手术建立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被引量:2
2005年
艾乐民赵宏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钱海鑫
关键词:成形术二期手术电刺激肛门股薄肌
酶联免疫检测肿瘤病人血浆IL-2、SIL-2R、IL-8含量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肿瘤病人血浆IL-2、SIL-2R、IL-8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的发生机制,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良性垂体瘤组IL-2、SIL-2R、IL-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P>0.05)。胶质瘤、胃癌、肺癌组病例IL-2、SIL-2R含量有明显改变(P<0.05)。肺癌组病例IL-8含量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手术前IL-2、SIL-2R与癌肿全切后IL-2、SIL-2R比较,有显著改变(P<0.01)。晚期癌症组IL-2、SIL-2R、IL-8与癌肿全切病例比较均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提示,癌肿病例IL-2、SIL-2R含量表达异常可能为癌肿的发病原因之一,而晚期癌肿病例IL-8含量的显著增高可能与其病程有关。
李德春陈少骥董晓强马文雄陈桂林徐庚达奚为乎
关键词:肿瘤白细胞介素2SIL-2R
GSTP1、XRCC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近年来,根据肿瘤个体基因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谷胱甘肽转移酶P1(GSTP1)、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等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可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预测指标。该文着眼于国内外学者对GSTP1和XRCC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吴云云刘鹏飞陈少骥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结直肠癌
甲状腺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被引量:8
2011年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近年来随着体格检查的普及和诊断方法的增加,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有所增加[1],甲状腺手术相应增加,由此引起的医源性损伤、并发症不容忽视,结合笔者开展的甲状腺手术,总结临床经验,对防治术后并发症问题谈点体会。
周建忠陈少骥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外科手术并发症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杂种犬 17条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第 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 ,实验组术后行电刺激连续 6周 ;2组第 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肛门 +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 ,术后 2周测量基础新肛压、功能性新肛压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 ,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I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间基础肛压、基础新肛压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功能性新肛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实验组的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更平缓 ,平台期更长。结论 经过长期电刺激后 ,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抗疲劳性改善 ,可替代括约肌的功能。
赵宏艾乐民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钱海鑫
关键词:股薄肌电刺激成形术肛门原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