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怡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润滑油
  • 2篇润滑油基础油
  • 2篇基础油
  • 1篇液体催化剂
  • 1篇乙烯
  • 1篇齐聚
  • 1篇烷基化
  • 1篇烷基化合成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烯烃
  • 1篇烯烃齐聚
  • 1篇离子
  • 1篇离子液
  • 1篇离子液体
  • 1篇离子液体催化
  • 1篇离子液体催化...
  • 1篇降冰片烯
  • 1篇共聚
  • 1篇共聚反应
  • 1篇PAO

机构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吕春胜
  • 3篇陈怡
  • 2篇许云飞
  • 2篇颜子龙
  • 1篇王丹丹
  • 1篇施伟光
  • 1篇翁汉波

传媒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当代化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共聚及产物表征被引量:6
2013年
用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体系[2-Me4Cp-4,6-tBu2-PhO]TiCl2/Al(iBu)3/Ph3C+B(C6F5)4-(CGC)研究了乙烯/降冰片烯的共聚。考察了降冰片烯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活性和聚合物性能、结构的影响。用核磁共振(13C-NMR)、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X-ray)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降冰片烯含量(2.5~9.4)NB%)的形貌是交联网状的,主要是含有等规和间规交替序列的无规共聚物;在0.4 mol/L浓度下可得到有双熔点(92℃,112℃)分布的共聚物。
吕春胜许云飞颜子龙陈怡王丹丹
关键词:乙烯降冰片烯共聚反应微观结构
离子液体催化癸烯-苯烷基化合成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Et3NH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剂对苯与癸烯-1的烷基化反应和癸烯-1齐聚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25~75℃)和反应时间(1~4h)对烷基化反应和齐聚反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按照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测定了产物的黏度、倾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烷基化产物和齐聚产物均为理想的高黏度指数、低倾点的润滑油基础油组分,其中烷基化产物为癸烯四聚、五聚物以及二烷基苯的混合物,该产物的黏度指数(114~158)高、倾点(-48~-56℃)低、相对分子质量(425~515)适中;齐聚产物(PAO)的100℃黏度范围19.4~29.6mm2/s、黏度指数范围138~164、倾点范围-48~-60℃、相对分子质量范围460~620。
吕春胜颜子龙许云飞陈怡翁汉波
关键词:离子液体催化剂烷基化齐聚润滑油基础油
1-C10/1-C12混合烯烃齐聚制备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的合成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AlCl3为催化剂,将1-C10与1-C12烯烃在不同条件下混合齐聚制备一种高性能PAO润滑油基础油。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试验条件A(反应时间)、B(反应温度)、C(C10/C12质量比)的交互作用对所得PAO试验结果(100℃粘度、粘度指数、收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处理。结果表明:A(反应时间)和C(C10/C12质量比)的交互作用对100℃粘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最佳取值分别为9 h和1∶3;A(反应时间)和B(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粘度指数影响最为显著,其最佳取值分别为3 h和60℃;A(反应时间)和C(C10/C12质量比)的交互作用对收率影响最为显著,其最佳取值分别为5.5 h和2∶1。
吕春胜成名施伟光陈怡
关键词:烯烃齐聚PA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