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医院感染
  • 2篇肿瘤化疗
  • 2篇细胞数
  • 2篇化疗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数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防肿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诊疗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室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治...
  • 1篇肿瘤化疗患者

机构

  • 5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5篇陈旭芳
  • 1篇李梅
  • 1篇柏兰香
  • 1篇矫爱红
  • 1篇宫庆月
  • 1篇吴金英
  • 1篇张学香
  • 1篇姚连昌
  • 1篇孙萍
  • 1篇成瑜
  • 1篇曲华
  • 1篇矫玲
  • 1篇毛琦善
  • 1篇邹海英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苦参素预防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肿瘤化疗后白细胞数减少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初次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苦参素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观察化疗后患者一般状况、外周血白细胞变化规律及医院感染情况,并以第一个化疗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苦参素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最低值和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不如GCSF组。苦参素组和GCSF组医院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前后苦参素组患者一般症状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平均增加值高于GCSF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使用苦参素能有效预防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一般状况,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陈旭芳
关键词:苦参素肿瘤化疗白细胞数医院感染
微波凝固并树突状细胞治疗兔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姚连昌柏兰香毛琦善成瑜陈旭芳孙萍矫爱红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的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俘获、加工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免疫效应细胞,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关键词: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微波凝固
CA15-3和CEA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糖蛋白抗原(CA15-3)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6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或化疗前后血清CA15-3和CEA,并与12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结果I期乳腺癌与良性肿瘤组比较CA15-3、CEA差异无显著性(P>0.05),II期、III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平均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阳性率分别为8.6%、17.4%和7.8%、13.0%。IV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平均水平高于上述四组(P<0.01),阳性率达到90.4%和82.9%。手术后无复发转移的患者CA15-3、CEA平均水平和阳性率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CA15-3、CEA的平均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前(P<0.01)。化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CA15-3、CEA平均水平和阳性率低于化疗前(P<0.01),化疗后未缓解或病情发展的患者CA15-3、CEA平均水平和阳性率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CA15-3和CEA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术后随访、判断乳腺癌是否转移以及化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陈旭芳
关键词:乳腺癌癌胚抗原
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污染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宫庆月张学香吴金英曲华矫玲陈旭芳邹海英李梅
我国医院洁净手术室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动态条件下的卫生标准,监测结果不易评价,因此大家通常只进行静态条件下监测,对动态条件下的监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见相关的研究报告。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
关键词: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空气污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数及医院感染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白细胞数变化及感染危险性的影响。方法初次化疗后血白细胞降低的恶性肿瘤患者,于第2、3周期分别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白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214例肿瘤化疗患者,血白细胞降低103例(下降发生率48.1%),后者医院感染率15.9%;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可使白细胞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下降程度减轻,且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种用药方法均可使Ⅱ、Ⅲ度白细胞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而对Ⅰ、Ⅳ度降低患者作用不明显。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与血白细胞降低程度密切相关;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程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陈旭芳
关键词:医院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