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欢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肿瘤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细胞系
  • 2篇干细胞
  • 2篇癌细胞
  • 2篇MTA1
  • 1篇凋亡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多西他赛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埃克替尼
  • 1篇诱导凋亡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型腺病毒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刘欢
  • 5篇钱海利
  • 4篇王海娟
  • 3篇李春晓
  • 2篇张颖
  • 2篇林晨
  • 1篇常亚楠
  • 1篇黄常志
  • 1篇汪进良
  • 1篇孟希亭
  • 1篇刘群
  • 1篇胡毅
  • 1篇向阳
  • 1篇段华
  • 1篇黄骁舾
  • 1篇赵枚
  • 1篇郭磊
  • 1篇李爱洁
  • 1篇李慧
  • 1篇刘健

传媒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hTERT调控的条件增殖型腺病毒PUMA对宫颈癌干细胞的体内外研究
<正>目的比较宫颈癌细胞及其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探讨条件增殖型腺病毒携带的人端粒酶启动子调控的PUMA表达(Adp-PUMA)对宫颈癌细胞及干细胞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干细胞培养基悬浮培养成球法筛选宫颈癌干细胞,并用...
刘欢王海娟张颖钱海利
关键词:诱导凋亡
文献传递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方法建立MTA1敲降的食管癌细胞系LV3-shMTA1-KYSE410及MTA1过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LV5-MTA1-KYSE450;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食管癌细胞系中MTA1蛋白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上述食管癌细胞系中EMT相关蛋白分子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定位以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最后应用划痕实验明确MTA1表达水平改变后对食管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KYSE450细胞系过表达MTA1后,EMT相关蛋白标志物中的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而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迁移能力增强,细胞迁移率为0.91±0.00,对照组为0.23±0.04;食管癌KYSE410细胞系敲降MTA1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Vimentin 表达水平降低,迁移能力降低,细胞迁移率为0.19±0.01,对照组为0.5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A1过表达可促进食管癌细胞的间质化、提高食管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刘欢王海娟李春晓李慧林晨钱海利
关键词:MTA1食管癌
In Situ PLA技术原位分析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
2014年
目的原位检测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的相互作用并分析MTA1/NuRD复合体在HCT116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利用co-IP技术体外验证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在HCT116细胞裂解液中的相互作用。然后利用In Situ PLA技术,体内原位检测MTA1与三者的相互作用,并根据镜下阳性荧光信号数目,比较MTA1与Mi2、HDAC2及MBD3之间的作用强弱;根据相互作用位点的亚细胞分布情况,分析间期及M期MTA1/NuRD复合体的核质分布情况。结果首次从体内原位水平证实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的相互作用;其作用强度HDAC2最高,Mi2次之,MBD3最弱;首次发现MTA1/NuRD复合体存在很明显的胞质分布(约占总量的1/4);另外,我们还首次发现在M期MTA1/NuRD复合体不再位于核区,而是位于染色体外周。结论In Situ PLA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原位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MTA1/NuRD复合体可能参与MTA1胞质中功能的发挥;并且其胞质分布可能参与M期进程调控。
刘健王海娟刘群李春晓刘欢黄骁舾孟希亭赵枚林晨黄常志钱海利
关键词:MTA1相互作用SITU
盐酸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不同联合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系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以不同次序联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C-9的作用。方法:运用xCELLigence系统检验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盐酸埃克替尼单药作用于PC-9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联合的不同组合方式对PC-9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影响及凋亡。结果:1埃克替尼对PC-9细胞作用60 h后的IC50值为5.3μM;多西他赛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21.5 mg·m L-1;培美曲塞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30μM。2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观察到化疗药先于埃克替尼应用对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先用多西他赛组细胞凋亡率为(23±0.2)%,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0.2±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15.8±0.4)%;先用培美曲塞组细胞凋亡率为(36.3±0.03)%,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4.7±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3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先于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用药或两药同时应用时PC-9细胞G0/G1期比例比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用药组高。结论: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应用方案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优于晚用埃克替尼或同时应用埃克替尼。
郭磊王键玮李爱洁汪进良刘欢李春晓王海娟钱海利胡毅
关键词:埃克替尼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肺癌
肿瘤干细胞微环境与肿瘤转移被引量:4
2015年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是肿瘤组织中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源,也可能是起始肿瘤转移发生的根本原因。由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血管微环境和骨髓微环境等组成了复杂的CSC微环境,为CSC的生长提供条件;同时,CSC还能招募、激活间充质干细胞等特殊类型的细胞形成适合CSC生长的微环境。并且,CSC微环境能分泌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IL-1β等细胞因子,激活相关信号通路,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及抑制免疫等途径参与CSC的侵袭、转移等。近年来,靶向CSC微环境治疗肿瘤转移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尝试靶向一些分子和通路,如IL-6、IL-8及其受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等,借此抑制卵巢癌、乳腺癌中CSC的增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针对CSC及其微环境的干扰的治疗将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刘欢王海娟张颖钱海利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
宫颈癌细胞系中干细胞球样细胞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从人宫颈癌细胞系Ca Ski中分离培养宫颈癌干细胞球样细胞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肿瘤干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Ca Ski细胞系球样细胞,通过体外传代培养、添加血清诱导分化等技术鉴定其干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并应用蛋白印记法及细胞免疫荧光等方法从分子水平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从Ca Ski细胞系中分离到的干细胞球样细胞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成细胞球,并可在体外稳定传代,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肿瘤干细胞球样细胞多处于G0/G1期。与其他分子标志物相比,干细胞球样细胞的CD44明显高表达;与亲本细胞相比,干细胞球样细胞的干性相关因子SOX2、OCT4、β-catenin表达较高。结论利用肿瘤干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可以从Ca Ski细胞系中分离富集到具有稳定肿瘤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
张颖常亚楠刘欢段华向阳钱海利
关键词: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