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敏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压力性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神经功能
  • 2篇他汀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2篇阿托伐他汀钙
  • 1篇序贯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皂苷

机构

  • 7篇英德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李敏
  • 2篇卢展宏
  • 2篇黄群英
  • 2篇朱新海
  • 1篇张玉艳
  • 1篇蒋泽波

传媒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和单独使用青霉素或者头孢曲松那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患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者,将所有病例按顺序编号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单用青霉素治疗组(简称青霉素组)及单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组(简称头孢曲松钠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并且对比3组患者病例:1发病后体温恢复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2临床疗效;3出院后1个月脑脊液氯化物水平、总蛋白水平和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联合组分别与青霉素组、头孢曲松钠组发病后体温恢复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外周学白细胞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分别与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钠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院1个月后联合组分别与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钠组脑脊液氯化物水平、总蛋白水平和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比单用青霉素或单用头孢曲松钠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单独使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者,且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应用与临床推广。
柯绪林沈曙晶厉三明李敏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化脓性脑膜炎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月1日~2021年1月1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调查10所基层医院的8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分析压力性损伤的现状,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压力性损伤来自家庭78.8%,养老院10.0%,外院8.7%,院内2.5%;发生在骶尾部34.9%,位于髋部16.1%,位于臀部15.0%;压力性损伤分期1期43.8%,2期35.0%;压力性损伤危险度极高危者41.2%,高危者36.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给氧方式、住院期间手术、使用局部减压设备、大便失禁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主要来自家庭,以骶尾部损伤、1期、2期损伤为主,糖尿病、鼻导管、气管切开或插管给氧、住院期间手术、大便失禁患者更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因此,要加强关注和预防,防止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刘贤团张玉艳陈繁花曹涧敏李敏
关键词:影响因素
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自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入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并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每天一次,强化治疗14天后,改20mg,口服,序贯治疗21天。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的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代谢等神经科治疗药物、康复方案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量表评分以及改良Rankinj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进行效疗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改良Rankinj量表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有显著临床效果。
李敏袁鸣凤卢展宏朱新海黄群英蒋泽波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急性脑梗死斑块神经功能恢复
阿托伐他汀钙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自本院神经内科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口服,每天一次,强化治疗14天后,改20 mg,口服,序贯治疗21天。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的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代谢等神经科治疗药物、康复方案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改良Rankinj评分,并进行效疗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改良Rankinj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6,P〈0.05)。结论强化、序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临床效果。
李敏袁鸣凤卢展宏朱新海黄群英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院外带入发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31例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5例院外带入PI患者作为压疮组,976例无PI的患者作为非压疮组。采用Braden量表对2组患者的PI风险进行评估,分析PI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压疮风险、皮肤弹性、进行手术、意识水平、呼吸方式、减压设备、皮肤护理用品和大小便失禁均是患者发生P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70岁、压疮风险为高度或极度危险、进行手术、昏迷、呼吸方式为机械通气、大小便失禁是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男性、年龄≥70岁、压疮风险为高度或极度、进行手术、昏迷、呼吸方式为机械通气、大小便失禁是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防范知识的培训,降低患者PI的发生。
刘贤团李敏陈繁花
关键词: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阿司匹林联合三七皂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变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三七皂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90例,给予阿司匹林+三七皂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90例,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变。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为52.22%,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治疗前MBI评分均明显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SE、S100B、MBP、UFAP及H-FA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血清NSE、S100B、MBP、UFAP及H-FABP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三七皂苷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柯绪林沈曙晶厉三明李敏
关键词:阿司匹林三七皂苷脑梗死临床疗效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并颅内高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溶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前颅内压、降压幅度、颅内压达谷值时间、颅内高压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排尿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4,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颅内压、降压幅度、颅内压达谷值时间、颅内高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排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尿量均少于治疗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第5天、第6天出现轻度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颅内压反跳、体温升高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并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颅内高压、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将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有甘露醇注射液用药禁忌证的脑卒中并颅内高压患者的替代药。
柯绪林沈曙晶厉三明李敏
关键词:卒中颅内高压吡拉西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