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香
- 作品数:30 被引量:21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约束手套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约束手套,包括手套本体、第一约束带以及第二约束带,手套本体包括手套上层和手套下层,手套上层和手套下层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缝制连接,手套本体内设置有塑料平板,且分别形成腕部和手部,腕部内填充有海绵片,腕部设...
- 于桂香
- 文献传递
- 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实施与探讨
- 心内科所收治病人由于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心内科病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我院心内科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所实施的保障病人安全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防止老年人跌倒、坠床、压疮和预防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小于4...
- 于桂香刘萍王琳李晓翠
- 关键词:安全管理心内科优质护理
- 介入诊疗后血管径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被引量:21
- 2004年
- 于桂香
- 关键词:发生率介入诊疗护理进展血肿出血
- 吸气肌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9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在7 d心脏康复运动程序的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对照组按照7 d心脏康复运动程序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最大吸气压和5次坐立试验在患者术后、干预后7 d、出院后4周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评价出院后4周时心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在干预7 d、出院后4周时最大吸气压增加,5次坐立试验时间减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吸气压和5次坐立试验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峰值耗氧量、氧摄取效率斜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在常规心脏康复的同时,增加吸气肌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心肺功能。
- 段俊滔刘聪颖于桂香童素梅徐顺霖
- 关键词:心肺功能护理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2年
- 目的建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一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19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发生组(n=55)和非发生组(n=564)。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CHF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结果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心率快(OR=1.021,95%CI:1.003~1.039)、有脑血管病史(OR=2.253,95%CI:1.197~4.240)、便秘(OR=10.382,95%CI:1.376~78.308)、心律失常(0R=2.051,95%CI:1.079~3.898)、服用拜阿司匹林(OR=2.741,95%CI:1.447~5.193)应用静脉利尿剂(OR=6.326,95%CI:2.629~15.220)及N端-前脑钠肽水平高(OR=3.511,95%CI:1.890~6.521)是老年CHF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应用扩血管药物(OR=0.183,95%CI:0.079~0.423)是老年CHF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95%CI:0.753~0.864),内部验证的AUC为0.821(95%CI0.764~0.871),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结论老年CHF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够预测老年CHF患者院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 于桂香张颖慧尚志刘聪颖王涵雪童素梅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列线图
- 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影响的探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指导用药获得合理有效的给药时间,从而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方法对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不同时间给予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先清晨服用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长效制剂,随后改为清晨(6:00~7:00)服用Ca2+通道阻滞剂,晚上(20:00~21:00)服用ACEI类长效制剂。两种给药方式均在实施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开给药后患者血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分时段给药后24h平均压,nDBP,夜间平均压,dDBP,白昼平均压都显著降低,自身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时段给药可以达到有效平稳降压,从而有助于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魏豫东童素梅于桂香张晓庆
- 关键词:非杓型高血压昼夜节律给药时间
-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及其护理被引量:9
- 2009年
- 综述了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及护理进展。
- 刘萍于桂香
- 关键词: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病因护理
- 心血管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浓度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于桂香胡玮肖顺贞
- 关键词:高脂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心血管病肝素钠封管液临床输液静脉套管针
- 不同随访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二期康复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随访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二期康复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9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门诊随访) 64例、试验1组(门诊+电话随访) 66例和试验2组(门诊+微信随访) 68例。评价3组患者出院时及随访3、6、9、12个月的运动依从性。结果出院时,对照组体力活动状况明显优于试验1组和2组(P <0.05)。随访12个月,试验2组体力活动状况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 <0.05),试验1组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9、12个月,试验1组和2组在步行方面的体力活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2组在骑行方面的体力活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 <0.05)。结论长期对AMI二期康复患者进行门诊联合微信随访,有助于提高其运动依从性,效果优于单纯门诊和门诊+电话随访。
- 王硕张卨于桂香杨捷王琳张燕辉童素梅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运动康复电话随访运动处方
- 经皮血管缝合器病人活动后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04年
- 于桂香吴瑛
- 关键词:血管缝合器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