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如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肿
  • 3篇手术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硬膜
  • 2篇神经内镜
  • 2篇骑跨
  • 2篇骑跨横窦
  • 2篇清除术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疗效
  • 2篇颅脑
  • 2篇内镜
  • 2篇跨横窦
  • 2篇横窦

机构

  • 1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邓如明
  • 5篇孙政
  • 4篇王学思
  • 4篇王家文
  • 3篇姚进
  • 1篇邱晓晖
  • 1篇马涛
  • 1篇王磊
  • 1篇王超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3例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颞叶切开组和侧裂-岛叶组,颞叶切开组患者(52例)接受牵拉技术辅助下的常规经颞叶皮质切开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侧裂-岛叶组患者(51例)接受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的经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术后神经功能、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率、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侧裂-岛叶组的再出血率(1.96%)、并发症率(3.92%)低于颞叶切开组(13.46%、1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侧裂-岛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幅大于颞叶切开组(P<0.05),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升幅高于颞叶切开组(P<0.05)。侧裂-岛叶组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NF-κβ、vWF、TNF-α、MMP-9)降幅均大于颞叶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于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安全可行。
邓如明张鹏
关键词: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
GE Revolution CT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GE Revolution 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度疑为颅内动脉瘤的95例患者,均行GE Revolution 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外科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GE Revolution CT检查与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患者术后随访9~12个月,采用GE Revolution CT与DSA进行复查,评价颅内动脉瘤残留情况。结果GE Revolution CT检出阳性患者75例,颅内动脉瘤98个;DSA检出阳性患者77例,颅内动脉瘤100个;手术确诊阳性患者78例,颅内动脉瘤101个。GE Revolution CT与DSA检查颅内动脉瘤部位的符合率(97.03%vs.99.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 Revolution CT检出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5%、100%、96.25%、100%和40.00%,与DSA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 Revolution C T检出术后颅内动脉瘤残留5个,DSA检出4个,两种方法检出颅内动脉残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 Revolution CT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且GE Revolution CT对术后动脉瘤残留亦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临床可将GE Revolution CT作为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及术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乔娜娜邱晓晖蒋小芳高健磊邓如明王超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
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15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邓如明
血管内介入栓塞时机对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经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0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47例)与延期组(43)例,早期组手术时间距患者临床表现出现时间≤3 d,延期组手术时间距患者临床表现出现时间>3 d,术后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检测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vWF及ET-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NO水平较术前升高,且早期组vWF及ET-1水平低于延期组,NO水平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经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确切,更利于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王磊屠媛舒孙政邓如明王家文
关键词:脑动脉瘤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
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15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行手术清除血肿治疗。结果治愈13例,1例因肺挫伤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病情恶化后自动出院。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病情变化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时行手术治疗是降低外伤后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孙政邓如明王家文王学思
关键词:颅脑外伤横窦窦汇硬膜外血肿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检测5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日及伤后5日的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改变,同时记录3月后病情转归情况。伤情及预后分别应用GCS及GOS指标量化,对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伤后预后好组的患者第五日血清FT3、TSH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差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异常,密切观察其改变,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姚进孙政王学思王家文邓如明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甲状腺素
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接诊的80例SAH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且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入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思维导图护理流程在SAH患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沈艳邓如明
关键词:栓塞术围手术期前馈控制思维导图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并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n=50)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n=50),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通过单因素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再以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都能较好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高度重视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邓如明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复发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6例IC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显微镜组58例与内镜组48例,显微镜组给予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血肿清除率、血肿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低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治疗ICH患者能够减少手术损伤,促进预后恢复,并且具有良好临床经济价值。
王学思王家文孙政邓如明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临床疗效经济学价值
成形骨瓣开颅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8例均行成形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包膜切除术,其中直接开颅手术2例,其余6例均是在钻孔探查发现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改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痊愈出院,随访1~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所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应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采取的处理策略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王学思朱旗海姚进邓如明
关键词:开颅血肿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