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步云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抗条锈
  • 3篇抗条锈性
  • 2篇锈菌
  • 2篇条锈菌
  • 1篇品种(系)
  • 1篇亲和
  • 1篇亲缘
  • 1篇亲缘系数
  • 1篇区试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小麦品种(系...
  • 1篇小麦区试
  • 1篇小麦条锈菌
  • 1篇胁迫
  • 1篇胁迫应答
  • 1篇麦区
  • 1篇寄主
  • 1篇鉴别寄主
  • 1篇非生物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植物保...

作者

  • 4篇王凤涛
  • 4篇陈万权
  • 4篇冯晶
  • 4篇蔺瑞明
  • 4篇徐世昌
  • 4篇王步云
  • 1篇淦爱华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TaLTP5参与小麦与条锈菌的非亲和互作反应
2015年
为明确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Ta LTP5在小麦抗条锈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该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了其转录表达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小麦Ta LTP5基因定位在小麦3B染色体的短臂上,位于3BS8-0.78-1.00染色体区段;Ta LTP5在小麦与条锈菌的非亲和过程前期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亲和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Ta LTP5的表达受到外源水杨酸(SA)、聚乙二醇(PEG)模拟的干旱和外源脱落酸(ABA)的胁迫强烈诱导,而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乙烯(ET)和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条锈菌非亲和互作中,Ta LTP5可能是小麦对条锈菌的抗性产生信号转导途径的正调控因子,而且参与了小麦的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本研究结果对于调控植物抗性和培育抗病品种均有重要意义。
王步云王凤涛蔺瑞明陈万权冯晶徐世昌
关键词:小麦
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抗条锈性遗传研究
2015年
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为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等位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将洛夫林10、洛夫林13分别与完全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和测交,获得各组合的正反交群体,在温室对其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并分别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系杂交和自交进行等位性检测。结果表明,洛夫林10对CYR17和CYR26的抗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属核遗传,洛夫林10抗CYR17和CYR26的基因与Moro、洛夫林13、K733所含的抗条锈病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洛夫林13对CYR17和Su-1的抗性均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对CYR26的抗性由1对显性和1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控制,均属核遗传,洛夫林13抗CYR17、CYR26、Su-1的2对基因中有1对基因与Moro中的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抗CYR17的另1对基因与Hybrid46中的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表明洛夫林10和洛夫林13同含Yr9,洛夫林10的Yr9可能来源于无芒1号,洛夫林13的Yr9和另1对基因均来源于Skorospelka3B,未知基因可能位于6B或6A染色体上。
王步云淦爱华冯晶王凤涛蔺瑞明陈万权徐世昌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抗条锈性
河南省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评价2008-2011年河南省参加全国小麦区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分析方法,对参试的91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我国当前或曾是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和新的致病类型的混合菌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在供试的91个品种(系)的4 095个组合中,约46.13%的品种(系)间存在遗传相似性,所有供试品种(系)的COP值为0.000 0~1.000 0,亲缘系数总和为423.966 2,平均值为4.659 0;通过COP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大类,抗病品种占61.54%。4年间,参试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逐年提高,遗传多样性下降,而抗条锈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周麦13和周麦16的广泛利用有关。
王步云冯晶王凤涛蔺瑞明陈万权徐世昌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性
2007—2008年度冀鲁豫川四省小麦区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2007—2008年度河北、河南、山东和四川四省小麦区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采用亲缘系数系统分析了参试的75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系(CYR33、CYR32、CYR31、CYR30、CYR29、CYR17、Su-1和V26)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的2775个组合中,284个组合存在遗传相似性,所有供试品种(系)的COP值在0.0000~0.5000,亲缘系数总和为216.4531。通过对COP值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大类;河北、河南、山东3省参试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对较差,四川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低,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较好。从参试品种(系)系谱看,利用前一个时期选育的品种作亲本,特别是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号’作为亲本的利用率较高是河南省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高的重要原因;四川省参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抗条锈性相对较好,主要由于该省广泛利用了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种质资源。因此,不断发掘小麦新的种质资源,并提高其利用水平,是当前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的当务之急。
王步云冯晶蔺瑞明王凤涛陈万权徐世昌
关键词:小麦亲缘系数抗条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