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实
-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 “城中之城”校园--解读爱尔兰圣布伦丹社区学校
- 2024年
- 本文追溯了1970年代爱尔兰社会演变、功能主义城市反思浪潮以及经适型建造体系,解读了彼得和玛丽·道尔设计的圣布伦丹社区学校。通过分析建筑的肌理、布局、技术等,发现这座被誉为“城中之城”的校园既保留了“毯式建筑”的基本特征又削弱了空间均质问题。“无固定形式”设计理念和灵活的建构逻辑体现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至今仍适用于当代的建筑创作。
- 梁淑贤殷实肖毅强
- 关键词:校园设计
- 湿热地区近代城市街区形态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
- 街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自身形态不仅影响城市空间体验也与城市的微气候直接关联。当前主流的城市规划体系依然遵循理性功能主义原则,对气候与环境等核心问题的缺乏关注,无法应对当下城市气候中的挑战。相反,传统城市受地域气候及...
- 殷实
- 关键词:城市设计湿热地区气候适应
- 文献传递
- 高密度城市街区尺度室外风环境快速预测方法综述研究
- 在当前的城市风环境快速预测方法研究中,尚未有研究系统性地讨论如何针对不同设计阶段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快速预测方法。对此,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城市风环境快速预测的相关研究,总结了两条技术路线: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
- 林涛殷实肖毅强
- 关键词:城市街区数值模拟
-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传统骑楼街空间尺度研究
- 骑楼街是岭南地区城市中的传统街道形态,上世纪200年代的城市改造时期进行了大量骑楼的建设活动。骑楼街为岭南一带的人们提供遮荫遮雨的舒适步行空间的同时也为街道的商铺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场所,其自身的气候适应性受到广泛认可。但传...
- 殷实
-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热舒适评价
- 文献传递
- 欢乐的殿堂 四川乌斯河镇中心幼儿园被引量:2
- 2020年
- 四川乌斯河镇中心幼儿园是壹基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计划中的公益项目,也是全镇第一所公立幼儿园。设计将这一新功能设施融入城镇空间,并将其构建成"城市之冠",作为小镇的精神与情感中心,形成可感知"场所精神"的启蒙式空间。同时,利用有限的设计介入重塑场地,以营造儿童友好型环境为目标,使其成为当地幼儿们向往的欢乐的殿堂。
- 殷实
- “特区建筑” 深圳20世纪80、90年代建筑创作发展评述被引量:5
- 2014年
- 文章关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早期20年建筑创作的发展状况,将该时期的建筑创作放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现代建筑创作活动、起关键性作用的团队和人物以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作品,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建筑创作发展阶段做出解读。
- 肖毅强殷实
- 关键词:建筑评论深圳建筑建筑创作中国建筑师
- 湿热地区传统骑楼街区夏季热环境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城市传统聚落蕴含丰富的地域气候回应策略,并对指导现代城市的气候设计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湿热地区中广泛分布的传统骑楼街区进行热环境实测与模拟,在人体热舒适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传统聚落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以厦门的开元路街区以及广州的恩宁路街区为例,比较不同城市形态以及不同街谷中的热环境分布情况。发现有机形态布局下的厦门街区可以在不同朝向的窄巷中实现较好的热环境,而规整条状布局的广州街区中的东西走向的窄巷则很难形成有效的建筑自遮阳;同时骑楼覆盖下的人行区内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热环境,但其对热环境优化的效果与街谷朝向有较大关联性。
- 殷实Werner Lang肖毅强
- 关键词:湿热地区热环境模拟
- 传统街区中建筑界面改造的碳减排潜力评估:以广州为例
- 2023年
- 我国传统街区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通过改造可提升居住品质,焕发活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由于风貌保护要求,传统街区的建筑界面改造措施有限,进而影响减碳效力。本研究以广州的典型传统街区为对象,首先总结契合风貌要求的建筑界面低碳化改造措施,然后提出可行的改造措施与方案,最后运用实测与模拟,评估不同改造情景下的减碳潜力。结果发现,光伏屋面与墙体垂直绿化的结合最具减碳潜力,可以最大降低52%的街区碳排放。其中,光伏屋面的铺设可以在目标街区中实现约436.6吨的年减碳量;立体绿化通过自身固碳和降温效益实现约35.5吨的年减碳量。研究提供了可行的传统街区碳减排潜力的量化模拟思路,为传统街区低碳设计提供参考。
- 林幽然殷实肖毅强
- 关键词:传统街区城市更新碳减排光伏屋面立体绿化
- 气候适应性视角下的河道空间城市设计评价和策略研究——以广州市荔枝湾涌改造一期工程为例被引量:9
- 2018年
- 河道空间的优化改造作为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多元价值提升的手段在我国南方地区被大量运用,其周边将随之汇集大量人口和丰富的活动。本文在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关注河道空间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讨论如何最大化其对密集城市的微气候的调节作用,探讨基于人体舒适度提升城市设计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以广州市具代表性的河道工程荔枝湾涌一期为例,综合考虑外界盛行风、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等多重作用机制的影响,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改造前、改造后的风环境和人体舒适度进行比较,总结出在河道空间城市设计中建立气候适应性评价机制的必要性与策略,并尝试探讨优化模式,探索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出发,在量化、实证的基础上,建立南方地区河道空间设计可操作的城市设计方法和策略。
- 张雅妮张雅妮殷实
-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
- 一种植物与建物共生型的榕属乔木植栽景观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与建物共生型的榕属乔木植栽景观装置,包括主体结构系统、根系导管系统、生长支持系统和地面处理系统,所述主体结构系统的下表面设置有根系导管系统,所述主体结构系统的下方位于根系导管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生长支...
- 肖毅强殷实邹艳婷肖毅志刘穗杰黄立思齐百慧许哲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