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丽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阿尔伯塔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主题

  • 9篇文学
  • 4篇跨国
  • 3篇知青
  • 3篇人文学
  • 3篇小说
  • 3篇华人文学
  • 3篇海外华人文学
  • 3篇汉学
  • 2篇散文
  • 2篇上山
  • 2篇上山下乡
  • 2篇文化
  • 2篇下乡
  • 2篇民族
  • 2篇华人
  • 2篇华文文学
  • 2篇华裔
  • 2篇教士
  • 2篇海外华文
  • 2篇海外华文文学

机构

  • 14篇阿尔伯塔大学

作者

  • 15篇梁丽芳

传媒

  • 9篇华文文学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两岸文学搭桥
2016年
本文为学者梁丽芳讲述她于1979年编辑《台湾小说选》、《台湾散文选》和《台湾诗选》前前后后的过程。
梁丽芳
关键词:两岸文学
私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知青一代人的文化震惊和历史反讽被引量:9
2006年
文章的目的是看散文这个风格上侧重自由、随意、和真实的文学形式,怎样被数以千计的前知青运用来叙写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并探讨知青记忆叙写中,文化震惊的记忆与重构,从而审视知青文化震惊的现象及其历史反讽意义。
梁丽芳
关键词:知青上山下乡集体记忆散文文化震惊
扩大视野:从海外华文文学到海外华人文学被引量:2
2004年
梁丽芳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民族文化审美意识
加拿大汉学:从亚洲系、东亚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研究生论文看中国文学研究的蜕变被引量:2
2015年
华人自19世纪中叶随淘金潮登陆加拿大,至今已经160多年。先侨带来的具有浓烈岭南色彩的文学传统是,无论从古典诗歌到民间歌谣,从粤剧班本到白话剧,及后期华人的散文和小说,都属于文学创作。至于中国文学研究,则必须等到20世纪60年代后,加拿大的汉学建设起来,高等学府聘请学者教授,培养研究生,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才能够真正开花结果。论文侧重梳理的是作为汉学摇篮的亚洲系(东亚系)和相关机构的建设,研究生论文选题所透露的中国文学研究的蜕变。
梁丽芳
加拿大传教士对前期汉学的贡献:一个跨国学术领域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加拿大汉学的产生和发展,与19世纪末来华的加拿大传教士有莫大的关系。首先,源自他们的中国经验的特写、书信、回忆录以及在古文化、文学等方面的著作,成为中国研究的重要文本。他们及其后代在社会、外交和大学的各种活动,奠定了汉学的基础,并坚固了汉学的合法性和地位。
梁丽芳
关键词:汉学传教士汉学特写书信
华人文学团体在中加文学交流上的民间角色:以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海外华人素有结社的传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忍受了两次隔离的加拿大华人,他们的文化活动例如粤剧、白话剧、阅书报社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非常活跃。中加之间的交流受冷战影响分隔多年,建交后,官方举办的中加文学交流不多,边缘的民间文学团体,反而能扮演更灵活更活跃的桥梁角色。本文以1987年成立的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为例,从其沙龙性质的组织、九次国际性会议、文学讲座、互访出版等方面的记录,说明侨民与原籍国之间,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上所能扮演的角色。
梁丽芳
关键词:结社互访
扩大视野:从海外华文文学到海外华人文学被引量:14
2003年
散居于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正在用着不同的语言文字书写他们的篇章,因而产生了华文文学和非华文文学。目前,后者在中国大陆因被认为是外国文学而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其实,非华文写作跟母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因语言之便,其影响已遍及世界。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本文提出以下的构想:放宽视野,把海外华文文学的范畴,扩大到海外华人文学。
梁丽芳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身份认同
知青文学的一个盲点:论知青小说中红卫兵经历的处理被引量:1
2013年
知青文学以其诉说'文革'上山下乡的苦难,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也因其文学上的成就在当代文学史上获得了显赫的地位。然而,知青文学有个盲点,不可不察。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写什么和不写什么的选择过程中,知青作者不断面对道德对记忆的纠缠,一直没有得到解脱。本文旨在梳理'文革'以来知青叙事对红卫兵经历的几种处理方式,并从它们对红卫兵经历的刻意扭曲、淡化或放逐中,窥探该盲点对知青文学道德力量和艺术成就的影响。
梁丽芳
关键词:知青小说忏悔上山下乡
人名、地名的翻译与方言——从加拿大几本华裔英语小说的中译说起被引量:4
2015年
当说普通话的翻译者在翻译土生华裔作家作品时,是否要考虑到这些作者的背景和祖籍方言呢?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中国大陆最近翻译出版了五本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英语小说,首次让中文读者阅读到这些闻名已久的著作,是一件很具开拓意义的事情。可是,在翻阅这几本小说的翻译本时,我发现一个普通话翻译者可能不曾意识到的问题。这些翻译者第一:漠视了作者利用方言来命名人物的事实,而用普通话来谐音,选用相应读音的汉字;第二:没有顾及华人社区沿用已久的地名,想当然地自创名字。本文拟指出这种语言沙文主义实践中的偏差。
梁丽芳
关键词:方言
从文学社会学和数码化的角度重看知青作家群的崛起
2010年
知青作家群不是只由少数出名的作家支撑的,它是由为数众多的具有上山下乡经历的作家,经过一段时间共同创造一定质量的作品产生的。究竟这一群作家是如何崛起的呢?下乡地点的地理分布如何反映到作品上来呢?究竟有多少知青作家有大学教育背景呢?为什么那么多知青同龄人渴望写作成名呢?这一连串文学社会学的问题,都不是笼统的描述能够说清楚的。论文试图采用一些电脑数字库的数据来考察知青作家群,特别是他们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崛起的现象,希望以此来纠正某些笼统描述的偏差,并且建立一个实证的研究角度,为这个特定历史环境之下产生的作家群,勾勒出比较清晰的图像。
梁丽芳
关键词:知青作家群文学社会学数码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