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启亮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棉花
  • 4篇栽培
  • 4篇小麦
  • 3篇栽培技术
  • 3篇生长发育
  • 2篇冬小麦
  • 2篇性状
  • 2篇生育
  • 2篇套种
  • 2篇花生
  • 2篇高产
  • 1篇代谢
  • 1篇低酚棉
  • 1篇调节剂
  • 1篇冬小麦旗叶
  • 1篇对花
  • 1篇选育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对比
  • 1篇药效对比试验

机构

  • 15篇商丘职业技术...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作者

  • 15篇王启亮
  • 2篇潘自舒
  • 1篇祝水金
  • 1篇逯昀
  • 1篇王玉琴
  • 1篇王瑞芳
  • 1篇高燕会
  • 1篇季道藩
  • 1篇张慎举
  • 1篇房卫平
  • 1篇刘冠江
  • 1篇牛立元
  • 1篇王文静
  • 1篇李利红

传媒

  • 7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棉花
  • 2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河南农业

年份

  • 2篇2005
  • 13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平原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对黄淮平原 1 2个冬小麦品种灌浆中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及光合作用日变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为 1 8.2 3~ 2 4 .0 3μmol/(m2 .s) ,光补偿点为 1 9.86~ 48.5 5 μmol/(m2 .s) ,光饱和点 1 1 85~ 1 32 5 μmol/(m2 .s) ,CO2 补偿点为39.81~ 91 .2 3μmol/mol,光呼吸速率为 3.88~ 9.1 6μmol/(m2 .s) ,暗呼吸速率 1 .1 4~ 2 .46μmol/(m2 .s) ,羧化效率为 0 .0 71~ 0 .1 49,表观量子效率为 0 .0 4 0~ 0 .0 80。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可以根据其净光合速率与有效辐射强度变化拟合系数的不同分为部分拟合、基本拟合和高度拟合 3种类型。
牛立元王启亮王瑞芳
关键词:黄淮平原冬小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
麦套移栽棉栽培技术
2004年
王启亮
关键词:小麦套种移栽棉栽培技术
棉花喷施丰满乐液肥增产效果被引量:1
2005年
王启亮张慎举
关键词:棉花喷施生育性状肥效
中棉所45在商丘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4年
孟繁玉王启亮苗友顺秦伟
关键词:中棉所45性状栽培技术
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利用被引量:4
2004年
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了其生长规律根据其生育特性,提出了夺取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栽培.
王启亮
关键词:棉花生长发育栽培生殖生长营养生长
黄河故道地区葡萄园果草牧组合增效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在黄河故道地区葡萄园中 ,实行行间生草和果草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与清耕法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 45 .4%和 47.4% ,果实产量增加 19.1%和 2 1.3 % ,总糖均增加 7.1% ,总收益增加 47.5 %和 67.7%。果草牧结合是最佳的生产方式。
潘自舒王启亮逯昀
关键词:葡萄园生草牧业黄河故道
商丘市麦套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04年
王启亮李爱民
关键词:小麦套种棉花栽培技术
不同抗虫棉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从棉花的生育进程、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动态、成铃时空分布、棉铃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与品质等方面对目前推广的几个主要抗虫棉品种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33B、国抗 2号综合性状及产量、品质较优 ,高抗 8号、2 0B、SGK32 1次之。 33B、国抗 2号开花前生育进程较慢 ,而后生育进程较快 ;吐絮期 ,33B、国抗 2号主茎叶片数 ,分别为 2 3.9片和 2 3.1片 ,果枝数分别为 1 7.5台和 1 7.3台 ;同时 ,33B、国抗 2号成铃时空分布较为合理、皮棉产量较高 ,是适宜北方棉区大面积种植的较为理想的棉花品种。
王玉琴王启亮杨军章
关键词:抗虫棉生长发育
对花生育种和种子开发的几点看法
2004年
王启亮谷建中孙春梅任丽
关键词:花生育种种子油料作物
金顶谢花酥梨果草间作增效试验被引量:6
2004年
在梨园其他基本管理一致的基础上 ,实行果草间作的生产方式与清耕法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 ,土壤有机质增加 4 5 .1% ,果实单产增加 8.1% ,果实总糖增加 6 .3% ,总收益增加 5 4 .6 %。同时 。
王启亮潘自舒刘冠江
关键词:牧草间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