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亮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8篇基因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淋巴
  • 5篇白血
  • 4篇异基因
  • 4篇造血
  • 4篇干细胞
  • 4篇白血病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淋巴瘤
  • 3篇急性
  • 3篇复发
  • 3篇T细胞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移植后
  • 2篇阴性

机构

  • 19篇暨南大学附属...
  • 7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王亮
  • 6篇朱康儿
  • 4篇朱丽花
  • 4篇张涛
  • 3篇陈洁
  • 3篇周毅
  • 2篇李丽莎
  • 2篇徐萌
  • 2篇杨学莉
  • 2篇卢育洪
  • 2篇陈少华
  • 1篇康举龄
  • 1篇罗更新
  • 1篇郭坤元
  • 1篇钟隽
  • 1篇何靖
  • 1篇余莉华
  • 1篇吴少杰
  • 1篇郭良君
  • 1篇徐萌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细胞癌胃转移1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女,66岁,因“上腹胀痛、嗳气、消瘦2个月”于2007年12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以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剑突下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腹胀、嗳气、消瘦、头晕、乏力,2个月来体重下降5妇。无恶心、呕吐、反酸、黑便、大便习惯性改变,无胸痛、咳嗽、咳痰等。胃镜示:胃小弯侧见一约5cm×11cm巨大溃疡,波及前后壁,底凹凸不平,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肿胀(活检处),
朱丽花周毅王亮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胃转移上腹胀痛持续性钝痛巨大溃疡黏膜充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1例
2008年
何靖朱康儿张涛王亮
关键词: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吗替麦考酚酯静脉注射治疗
一例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前后外周血T细胞克隆性的演变
<正>目的:分析1例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Ph+CML)患者发生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Ph-急淋变)前后外周血T细胞克隆性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RT-PCR扩增患者Ph+慢性期(CP)、Ph-急变期(BT)和...
王亮朱康儿查显丰陈少华杨力建陈思李扬秋
文献传递
G-CSF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G-CSF单独或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开始进行“G-CSF单药方案”和“G-CSF联合LD-Ara-C方案”治疗移植后复...
王亮朱康儿张涛陈洁
关键词:白血病
文献传递
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建立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实验按每只小鼠接种细胞数量分为1×107/只组、5×106/只组、2.5×106/只组、1×106/只组、5×105/只组、1×105/只组和溶剂(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及肝肺脾(重量、形态、病理)、染色体、血涂片、骨髓涂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注入P815细胞≥1×106/只的所有组小鼠均死亡,<1×106/只的所有组生存良好,且死亡小鼠的生存时间与注入细胞数量呈负向依赖关系(P<0.05)。死亡组小鼠体重较注射前相当或减轻、肝肺脾重较对照组及未死亡组显著增加(P<0.05);肝质地变硬,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突起,部分脾肺可见出血梗死灶,病理示肝脾有大量异形肥大细胞瘤细胞浸润;脾细胞染色体分析可见肥大细胞瘤细胞的非正常染色体核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涂片可见少量肥大细胞瘤细胞,骨髓涂片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P815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能使BALB/c小鼠形成肥大细胞瘤/白血病,可作为肿瘤实验研究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
孙茂本王亮邓兰周雪云吴少杰张超凤曾雅丽吴海燕余莉华郭坤元
关键词:小鼠肥大细胞瘤
唑来膦酸对CNE-2Z鼻咽癌细胞容积敏感性氯通道的激活作用
王亮高宏朱林燕陈丽新王立伟
单个核细胞计数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含量的独立指标预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造血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120例allo-PBSCT患者分为MNC组(83例)和CD34+细胞组(37例),MNC组以≥4×108/kg为采集目标,CD34+细胞组以≥4×106/kgCD34+细胞为采集目标。比较两种计数指标对造血重建和供者采集次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MNC剂量对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MNC组受者输入MNC的中位数为6.81×108/kg,CD34+细胞组受者输入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5.05×106/kg;两组造血重建率均为100%;两组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均为移植后第11天(P>0.05),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均为移植后第12天(P>0.05);两组供者1次采集率分别为100%和37.84%(P<0.05);MNC组中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移植受者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11天和移植后第12天(P>0.05),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12天和移植后第14天(P>0.05);MNC剂量在(3~5.99)×108/kg递增时,剂量与造血重建呈正相关,而MNC剂量在达到6×108/kg后递增,则并未使植活时间随之进一步缩短。结论MNC计数单独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含量的计数指标,不仅能可靠预示allo-PBSCT(包括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移植)后造血重建,其植活率和植活速度可与CD34+细胞相比拟,而且其供者1次采集率(100%)显著高于后者(37.84%),allo-PBSCT时MNC计数可取代CD34+细胞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含量的独立指标。
王亮朱康儿张涛陈洁钟隽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造血重建
T和NK/T细胞淋巴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细胞抑制性受体基因异常表达模式
廖紫薇吕学文刘思初陈少华王亮李文瑜李扬秋
EP/EMA方案序贯全脑放疗有效治疗多重复发/耐药绒毛膜癌一例
2022年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是一种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其对化学治疗高度敏感,使用化疗后其死亡率由90%下降至10%。发生转移是其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其预后较差。除此之外,反复复发及耐药也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如今对复发/耐药性的绒毛膜癌仍没有标准治疗方案[1]。本研究报道一足月产后绒毛膜癌合并脑、肺转移的病例,该患者经过多药化疗联合病灶手术切除、伽马刀立体定向放疗后仍复发/耐药,在我科采用联合多药化疗及全脑放疗等挽救治疗措施后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夏健泳黎栩彤廖婕王亮
关键词:绒毛膜癌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G-CSF对aGVHD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雄性C57BL/6小鼠(H-2b)为异基因供鼠,雄性BALB/c小鼠(H-2d)为同基因供鼠;以接受8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预处理雌性BALB/c小鼠为受鼠,并随机分为7组:单纯TBI组、同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Syn-BMST)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组、异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allo-BMST)组、Syn-BMST后G-CSF给药(Syn-BMST+G-CSF)组、allo-BMT后G-CSF给药(allo-BMT+G-CSF)组和allo-BMST后G-CSF给药(allo-BMST+G-CSF)组,各G-CSF给药组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皮下注射G-CSF 2μg/d,观察至+60 d。比较各组生存时间、a GVHD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H2-Kb+细胞百分率(异基因嵌合率),比较allo-BMST和allo-BMST+G-CSF组+10 d时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脾总有核细胞数(Sp TNC)和脾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单纯TBI组小鼠于照射后9~15 d死于造血衰竭,其余各组+10 d时均100%获得造血重建,随机抽取2只异基因骨髓移植受鼠,+30 d供者细胞嵌合率分别为99.8%和99.4%,表明清髓性allo-HSCT模型建立成功。Syn-BMST、Syn-BMST+G-CSF、allo-BMT和alloBMT+G-CSF组小鼠观察至+60 d均未发生a GVHD。与allo-BMST组相比,allo-BMST+G-CSF组受鼠出现a GVHD时间早、程度重、病理改变严重、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10 d Sp TNC明显增加(P〈0.05)、脾脏NK细胞显著扩增(P〈0.01)、DC1/DC2比值减低(P〈0.05),而2组血清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后使用G-CSF对小鼠异基因单纯骨髓移植后a GVHD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加重allo-BMST后a GVHD的严重程度并缩短受鼠生存时间,该效应可能与G-CSF诱导供鼠NK细胞扩增有关,
王亮朱康儿张涛陈洁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