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建中

作品数:82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资助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中医
  • 23篇中医药
  • 22篇慢性
  • 21篇肾病
  • 20篇药疗
  • 20篇药疗法
  • 20篇医药疗法
  • 20篇中医药疗法
  • 19篇慢性肾病
  • 17篇辨治
  • 13篇验案
  • 9篇凉血
  • 9篇化瘀
  • 9篇辨证
  • 8篇凉血化瘀
  • 7篇医经
  • 7篇证论治
  • 7篇名医
  • 6篇医案
  • 6篇名医经验

机构

  • 81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华信医院

作者

  • 81篇彭建中
  • 16篇孙晓光
  • 13篇张家玮
  • 12篇赵艳
  • 10篇王伟明
  • 9篇王磊
  • 5篇苏全新
  • 4篇鲁兆麟
  • 4篇彭越
  • 3篇魏民
  • 3篇宋佳
  • 3篇王谦
  • 2篇于河
  • 2篇谷晓红
  • 2篇杨连柱
  • 2篇端建刚
  • 2篇吴友莉
  • 1篇魏连波
  • 1篇占永立
  • 1篇张良登

传媒

  • 17篇光明中医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医文献杂志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国医论坛
  • 2篇河南中医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首都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导...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凉血化瘀法和补肾法对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1999年
采用大鼠肾毒血清性实验模型,分为凉血化瘀治疗组、补肾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灌服8周后杀检,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凉血化瘀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优于病理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补肾组和病理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凉血化瘀法对于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强于补肾法。
彭建中张家玮魏民王谦
关键词:凉血化瘀法补肾法肾小球肾炎血液流变学
从营卫气化论脉之寒热与临床应用
本文从一气周流和营卫气化角度探讨了脉象形成的机理,并重点阐述了脉诊寒热的定性问题。营卫气化是一元论下的二分法,营升卫降以阳化气阴成形为特点,形成了脉象中可以把握的荣升之势与脉体拘滞,此为脉诊寒热定性的关键。它是一气寒热迟...
端建刚彭建中
关键词:寒温统一脉诊
文献传递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汇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一线教师和临床医生对目前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集中表现在教材、教师、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方面。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思路:将学派思想与重要学说相结合,纵横贯联;教学目标层次分明,不同专业侧重不同;课堂授课重点突出有详有略,执简驭繁;教师应探索更多的授课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加强教师知识结构建设从专业型变为复合型;增设选修课以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
宋佳孙晓光赵艳张家玮彭建中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
疏风凉血、益气利水法辨治单纯肾囊肿的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疏风凉血、益气利水方药对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13例直径〉4cm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以疏风凉血、益气利水方药为主治疗6~12个月。结果:2例患者中间退出治疗,剩余11例中有10例(10/11,90.9%)患者(有6例患者双肾同时单发囊肿)的囊肿直径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小;1例患者的囊肿直径治疗后略有增大(0.2cm);11例患者中治疗后囊肿直径〈4cm者5例,占45.5%(5/11)。疗后6个月,有8例患者进行了复查,有7例(7/8,87.5%)患者囊肿直径较疗后变化≤0.3cm,1例患者囊肿直径较治疗后增加0.6cm;囊肿直径〈4cm者5例,占45.5%(5/11)。11例患者治疗后血肌酐较治疗前变化值为(4.45±10.709)μmol/L[治疗前血肌酐水平(62.091±12.934)μmol/L,治疗后(57.636±9.058)μmol/L,P〉0.05];治疗后血尿素氮较治疗前变化值为(0.327±0.721)mmol/L[治疗前(4.536±0.933)mmol/L,治疗后(4.209±0.734)mmol/L,P〉0.05],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风凉血、益气利水方药为主的中药可一定程度减小单纯肾囊肿的体积,部分患者疗效可持续到疗后6个月,该方药疗法安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肾功能者的反映肾功能的血清指标(肌酐、尿素氮)没有影响,且无不良事件发生。
王伟明王磊苏全新彭建中
关键词:单纯肾囊肿病例系列研究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血液病的经验被引量:12
1994年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血液病的经验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彭建中升降散,方出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全方由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四味组成,是杨氏治疗外感热病的基本方。吾师赵绍琴教授临床擅长运用升降散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现将其运用本方治疗某些血...
彭建中
关键词:血液病升降散中医药疗法
汪逢春治关格医案二则赏析
2011年
关格是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以小便不通为关,呕吐不止为格,该证多由其他疾病发展而成,以浊邪壅滞三焦、气化功能不得升降为主要病理改变。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治疗杂病注重调畅气机,认为气机升降有序是人体气血调畅、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擅于使用多种理气药物如厚朴、苦杏仁、枳壳、白蒺藜、荷叶、旋覆花、沉香、枇杷叶、煨葛根、升麻等,其治疗关格亦以调畅气机为重点,治法严谨,组方灵活。
赵艳孙晓光彭建中
关键词:关格验案
民国名医汪逢春治痧疹验案四则
2011年
汪逢春被誉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今从其《泊庐医案》中择录痧疹验案四则加以简析。汪逢春对痧疹的治疗往往从肺脾胃出发,时时注意兼顾调理脾胃,充分体现了其"诊治诸病,不离脾胃"、"治病必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
赵艳孙晓光彭建中
关键词:验案名医经验民国时期
肾病方组从主论三焦方向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肾病方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从主论三焦方向治疗本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每一病理类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称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加用肾病方组主论三焦方向辨证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肾功能的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BUN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7.81,P<0.01),对照组治疗后BUN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7.17,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cr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29,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73,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Upro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0.33,P<0.01),对照组治疗后Upro降低无显著性差异(t=1.9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主论三焦的体系上创制的肾病方组,在融入中医三焦理论指导下的遣方用药,结合西药常规疗法,整体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示应用肾病方组从主论三焦方向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确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张良登何庆勇彭建中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去宛陈莝方临证应用心得被引量:1
2021年
络瘀湿滞证是由元气不足、外感、内伤等引起气血不畅,湿浊不化,络脉瘀阻,致络瘀湿滞,闭阻三焦气机,影响元气运行与水液代谢,导致出现各种慢性肾病、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种肿瘤等。去宛陈莝方由荆芥、生地榆、槟榔、金银花、土茯苓、川楝子等组成,具祛湿散滞、化瘀通络之功,以之加减用于治疗各种络瘀湿滞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耿贤华彭越彭建中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赵绍琴慢性肾病辨治理论和经验的三代传承之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赵绍琴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是当代燕京医学传承的主要代表之一。赵老在慢性肾病方面的辨治思想源自中医温病学理论,受到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学术思想的影响。赵老把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及湿热...
孙晓光彭建中
关键词:慢性肾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