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箐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成藏
  • 5篇油气
  • 5篇油气成藏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盆地
  • 3篇凹陷
  • 3篇成藏模式
  • 3篇成藏条件
  • 2篇油气成藏条件
  • 2篇走滑
  • 2篇LLANOS
  • 1篇地垒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叠合

机构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9篇余箐
  • 5篇徐国盛
  • 3篇梁浩然
  • 2篇许升辉
  • 1篇刘文俊
  • 1篇罗小平
  • 1篇徐昉昊
  • 1篇梁家驹
  • 1篇郑丽辉
  • 1篇肖尧
  • 1篇周瑞琪
  • 1篇钱劲
  • 1篇姚艳波

传媒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新生界油气成藏差异性研究
我国东部陆相盆地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其中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及东海陆架盆地都是我国主要的产油气区。经过60余年的勘探与开发,在该地域已经发现了多个油气田,例如,在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东南部和渤南凸起的东北角发现了亿吨级的...
余箐
南美亚诺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被引量:2
2014年
南美亚诺斯盆地是南美甚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富油气盆地,通过对亚诺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并结合盆地内构造演化、沉积作用影响,揭示了亚诺斯盆地内油气成藏特征,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亚诺斯盆地经历了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弧后裂谷、新生代前陆盆地3个构造演化期,发育多套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多样,油气分布复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盆地油气成藏具有远距运移,混源充注,断砂立体,持续输导,阶梯式捕集成藏的特点;主力产层渐新统卡沃内拉组表现为近灶优先捕集形成中深层大中型构造油气田,远灶接替捕集形成浅层小型复合型油气田的油气分布规律。取得的认识对亚诺斯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发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徐国盛刘文俊许升辉钱劲余箐
关键词:烃源岩盖层圈闭
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Llanos盆地的钻井、测井和有机地化等相关地质资料,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该盆地中部地区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宏观方面,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油气有机地球化...
余箐
关键词:地质条件油气成藏油气运移
辽东凸起锦州23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被引量:3
2018年
探讨辽东湾拗陷勘探程度较低的次级构造单元——辽东凸起锦州23构造带的勘探潜力,从烃源特征、储集条件、圈闭类型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其成藏条件,恢复其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锦州23构造带具有2套时空匹配关系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储集层为展布范围广、储集性能优越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砂体,其与辽中凹陷优质且供烃充足的深湖相烃源岩直接接触,具备有效的油气输导通道;盖层为封闭能力强的深水湖泊相泥岩或较强的河流相泥岩;以规模较大的断块和断背斜为主要类型的圈闭,其形成均早于油气主运移期。锦州23构造带优越的成藏条件以及成藏各要素之间良好的动态耦合关系,具备广阔的油气勘探潜力。辽东凸起上类似于锦州23构造带的一系列圈闭应为今后的勘探新区域。
陈聪徐国盛吴奎徐长贵王德英罗小平余箐梁家驹
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过程
莱州湾凹陷垦利10-4油田成藏模式被引量:5
2019年
在莱州湾凹陷垦利10-4油田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以地球化学测试、生物标志化合物、镜下薄片观察及钻井、录井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研究垦利10-4油田油气来源、储集性能、储盖组合、圈闭特征、输导运聚等成藏条件,结合烃类包裹体测定和盆地模拟方法厘定油气成藏期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垦利10-4油田主力产层沙三段由邻近北洼的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共同供烃,具有近源捕集成藏的条件;储层主要为高孔高渗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沙三段砂岩与上覆沙一、沙二段泥岩沉积段构成了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且与圈闭形成期及断层活动时间匹配良好。垦利10-4油田为晚期成藏,主成藏期约2.6 Ma B.P.至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裂、不整合面在空间上的叠置为油气输导及聚集提供了条件。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捕集,短距离运移,晚期快速充注,深层原位成藏”的特点。
杨波杨海风周平余箐梁浩然刘辉
关键词:莱州湾凹陷储盖组合晚期成藏
川中南部地区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沉积相及优质储层台内滩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为深化川中南部洗象池组的勘探开发,以川中南部地区为研究区,以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为目的层,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地震和孔渗实验测试等方法,分析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优质储层台内滩亚相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洗象池组为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发育台内滩、台坪和潟湖亚相。风化壳岩溶的改造及后期的埋藏溶蚀和构造裂缝优化使台内滩亚相成为相对优质储层。洗象池组洗二段和洗三段是台内滩主要发育层段;东部地区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台内滩,西部地区滩体发育面积小且零星分布。台内滩亚相为潜在优质储层相,东部地区为有利勘探区。
井攀徐芳艮肖尧姚艳波周瑞琪余箐丁圣斌
渤海青东凹陷中部地垒带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2021年
在渤海南部青东凹陷中部地垒带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研究。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芳烃色谱-质谱、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和构造-热演化历史模拟等手段,分析青东凹陷中部地垒带的油气成藏条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揭示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东凹陷中部地垒带以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储集层为沙三段展布范围广、储集性能优越的扇三角洲前缘滩坝砂体,具有北次洼和中次洼双洼供烃、凹中垒近源混合充注、晚期成藏的特征。研究区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捕集,晚期大规模成藏”的特点。
周宽徐国盛余箐王飞龙梁浩然
关键词:油气成藏模式
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为盆地内的重要产油区,对其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能揭示出盆地内的排烃和运聚过程及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通过岩石热解、原油组分分析等方法和手段,结合多种生标参数,对这一地区的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Gacheta组烃源岩沉积在较少的陆源有机质、咸水和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为腐泥—腐殖混合型干酪根;Los Cuervos组烃源岩沉积在较多的陆源有机质、半咸水和氧化环境,为腐泥—腐殖混合型和腐殖型干酪根,2套烃源岩都处于低—中等的成熟程度,均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盆地中部地区存在A、B、C三类原油,其中A类为白垩系烃源岩油;B类为古近系烃源岩油;C类系前两者的混合;在大部分的油样中含有丰富的重排甾烷,二苯并噻吩/菲含量低,而Pr/Ph值较高,这说明原油对应的烃源岩为海相页岩而非碳酸盐岩;原油组分受生物降解及二次充注过程的控制,从Santiago油田沿北东方向到La Gloria等油田生物降解作用呈减弱的趋势,而Cupiagua和Buenos Aires油田的样品受二次充注的轻质油的影响,其API远远超过La Gloria等油田。
余箐徐国盛徐昉昊许升辉郑丽辉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生物降解作用沉积环境
渤南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0年
以渤海南部海域典型的边缘凹陷——青东凹陷为例,研究边缘凹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基于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属性之间特殊的响应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预测模型,获得了有机碳含量在纵向上的连续变化值。研究结果显示,青东凹陷沙三中下亚段与沙四上亚段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烃源岩品质好(有机碳质量分数>0.5%),有效烃源岩厚度大,能够为油气规模成藏提供有利的烃源岩条件。边缘凹陷也可发育优质烃源岩。
罗帆徐国盛梁浩然王飞龙余箐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