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军

作品数:794 被引量:2,737H指数:2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1篇期刊文章
  • 21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7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7篇基因
  • 143篇银屑
  • 143篇银屑病
  • 107篇皮肤
  • 81篇遗传学
  • 77篇汉族
  • 76篇突变
  • 69篇汉族人
  • 66篇细胞
  • 64篇红斑
  • 63篇家系
  • 54篇大疱
  • 54篇狼疮
  • 52篇寻常型
  • 51篇红斑狼疮
  • 49篇大疱性
  • 49篇皮肤病
  • 45篇系统性红斑
  • 45篇免疫
  • 42篇系统性红斑狼...

机构

  • 42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0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6篇教育部
  • 18篇复旦大学
  • 14篇上海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上海医科大学
  • 9篇川北医学院附...
  • 8篇湖州师范学院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皮肤病...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81篇张学军
  • 495篇杨森
  • 111篇王培光
  • 73篇孙良丹
  • 68篇高敏
  • 59篇崔勇
  • 54篇杨春俊
  • 44篇王再兴
  • 43篇肖风丽
  • 38篇林达
  • 35篇周伏圣
  • 35篇杜文辉
  • 34篇王红艳
  • 32篇李卉
  • 28篇张安平
  • 28篇杜卫东
  • 28篇左先波
  • 25篇周文明
  • 23篇林国书
  • 22篇范星

传媒

  • 100篇安徽医科大学...
  • 65篇中国麻风皮肤...
  • 58篇中华皮肤科杂...
  • 58篇中国皮肤性病...
  • 40篇临床皮肤科杂...
  • 30篇国外医学(皮...
  • 2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6篇中华医学会第...
  • 14篇疾病控制杂志
  • 14篇国外医学(遗...
  • 14篇中华医学会第...
  • 14篇中华医学会第...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中华医学信息...
  • 9篇中华医学遗传...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18篇2017
  • 14篇2016
  • 32篇2015
  • 23篇2014
  • 16篇2013
  • 29篇2012
  • 43篇2011
  • 32篇2010
  • 57篇2009
  • 109篇2008
  • 39篇2007
  • 62篇2006
  • 46篇2005
  • 31篇2004
7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码时代的皮肤病学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数字式计算机,开辟了数码技术新纪元。当今电子计算机已经在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四个方向取得很大进展。直观性是皮肤病学最显著的特征,很多皮肤病仅仅通过其外部视觉特征(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
崔勇杨森张学军
文献传递
盐裂皮肤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探讨盐裂皮肤DIF和盐裂皮肤IIF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价值。20例两种盐裂皮肤免疫荧光均阳性的病例比较表明,盐裂皮肤IIF示抗基底膜带抗体结合表皮侧或真皮侧与盐裂皮肤DIF示免疫反应物(IgG、IgA、C_3等)沉积于表皮例或真皮侧的部位基本一致。提示多数情况下盐裂皮肤DIF或IIF均可单独用于表皮下大疱病诊断,两者对比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率。
杨森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研究进展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真皮乳头层大量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最新...
袁锋杨森张学军
文献传递
CYLD1基因与皮肤附属器肿瘤被引量:2
2008年
CYLD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经典的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及肿瘤的形成,参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如色素失禁症、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等。本文仅就CYLD1基因异常与皮肤附属器肿瘤(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族性圆柱瘤、Brook-Spiegl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简要作一综述。
杨梅梁燕华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毛发上皮瘤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7∶2在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 7∶2诊断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EB) ,分别来源于 3个不同家系各 1名患者 ,包括 2名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ominantDEB ,DDEB)和 1名隐性遗传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recessiveDEB ,RDEB)进行皮肤基底膜带 (BMZ)Ⅶ型胶原检测 ,同时选择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BS)、大疱性类天疱疮及正常人各1名做对照。结果  3名对照BMZ免疫荧光阳性 ,2名DDEB荧光均减弱 ,RDEB荧光阴性。结论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LH
李诚让杨春俊张学奇杨森王培光张学军
关键词:基底膜免疫学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
浅谈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分析了当前皮肤科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教学模式改性的方法及个人体会: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构建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同时改革教学形式和考试办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皮肤性病科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范星肖风丽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
三氯乙烯对BALB/c裸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调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通过对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CE)对BALB/c裸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的调亡诱导作用的研究,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出现严重的全身性皮肤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用20%、40%、80%和100%的TCE...
沈彤朱启星周承藩马泰叶良平于均峰杨森张学军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以自身免疫为特征的复杂疾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发现HLA区域与SLE相关联。同其他复杂疾病...
韩建文杨森张学军
文献传递
斑秃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斑秃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良性、非瘢痕性秃发,一般无自觉症状,可发生于全身任何被毛部位。严重者可进展至全秃和普秃。目前该病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刘琴崔勇张学军杨森
关键词:斑秃
天疱疮抗体结合靶抗原的定位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研究天疱疮抗体结合表皮细胞间抗原在超微结构水平的部位。方法采用LRWhite树脂为包埋剂,用金标记包埋后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天疱疮患者皮损中IgG的沉积部位和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合正常人皮肤的部位。结果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的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均在表皮细胞间的桥粒部位见金颗粒沉积,在非桥粒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间未见金颗粒沉积。结论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的靶抗原均是桥粒成分,均位于桥粒复合体上。
杨春俊张学军杨森王培光王再兴刘江波
关键词:天疱疮自身抗体抗原
共7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