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丹

作品数:17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房颤
  • 5篇META分析
  • 4篇动脉
  • 4篇心房颤动患者
  • 3篇心耳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左心
  • 3篇左心耳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安全性
  • 2篇动脉病变

机构

  • 17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7篇黄丹
  • 10篇黄鹤
  • 9篇孔彬
  • 9篇廖佳芬
  • 7篇肖亚莉
  • 6篇李磊
  • 6篇夏豪
  • 6篇王欣
  • 6篇王慧
  • 4篇李奇
  • 2篇刘万里
  • 2篇梅阳
  • 2篇贺王伟
  • 2篇王志强
  • 1篇胡河
  • 1篇曹腾
  • 1篇吴冰
  • 1篇王家宁
  • 1篇王磊
  • 1篇曾彬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血液指标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猝死患者的血液学指标特征。方法年龄<60岁AMI患者127例,61例猝死者为猝死组,治疗后病情稳定者6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本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猝死组年龄[(54.1±4.9)岁]、肌红蛋白[(6.0±1.0)m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含量[(8.3±1.3)ng/L]、白细胞计数[(13.0±6.3)×109/L]、谷丙转氨酶[(4.5±1.1)u/L]、血肌酐[(4.7±0.7)μmol/L]、三酰甘油[(2.0±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2.8±1.3)mmol/L]高于对照组[年龄(50.0±7.4)岁、肌红蛋白(5.5±1.2)m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7.3±1.6)ng/L、白细胞计数(11.8±5.1)×109/L、谷丙转氨酶(4.1±0.9)u/L、血肌酐(4.4±0.3)μmol/L、三酰甘油(1.6±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2.7±0.9)mmol/L](P<0.05),男性比例(73.77%)、血红蛋白[(127.2±28.7)g/L]、血清白蛋白[(34.5±6.2)g/L]低于对照组[男性比例78.79%、血红蛋白(137.5±19.4)g/L、血清白蛋白(39.3±4.6)g/L](P<0.05)。结论年龄、性别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为AMI患者预后提供预测依据。
黄丹黄鹤肖亚丽廖佳芬孔彬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MI的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64例作为青年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236例作为老年组.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青年组中男性、吸烟史、饮酒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87.5% (56/64)比71.2% (168/236)、65.6% (42/64)比36.0%(85/236)、39.1% (25/64)比25.8%(61/236)、35.9%(23/64)比11.0%(26/236)];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肥胖比例低于老年组[17.2% (11/64)比34.8% (82/236)、12.5%(8/64)比27.1%(64/236)、14.1% (9/64)比35.2%(83/236)](P<0.05);②青年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老年组[(5.4 ± 1.8) mmol/L比(4.4 ±2.7) mmol/L、(2.6±1.7) mmol/L比(1.4±1.3) mmol/L];青年组中1种危险因素者比例高于老年组[32.8% (21/64)比19.5%(46/236)];无危险因素者和4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低于老年组[6.2%(4/64)比11.9%(28/236)、4.7% (3/64)比9.3%(22/236)](P<0.05);④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9.4% (6/64)比4.2%(10/236)、70.3% (45/64)比40.7%(96/236)];罪犯血管位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15.6% (10/64)比29.7%(70/236)、31.2%(20/64)比40.2%(95/23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低于老年组[(9±5
童随阳夏豪曾彬王欣李磊黄丹王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冠状动脉
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住院死亡时间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笔者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年龄、性别差异与不同住院死亡时间段的关系,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别和不同住院死亡时间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性别、罹患疾病情况和直接死因的差异。结果笔者医院心血疾管病病死率除风湿性心脏病外,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病死率明显大于女性,总体性别比约为1.8:1。257例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高血压(59.92%)和冠心病(52.92%)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心血管死亡患者中大多为3天内死亡(48.25%),且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直接死因。3天内死亡患者中,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性别差异在70岁以下人群中更为显著;而在〉14天的死亡患者中,性别差异在70岁及以上人群中表现更加突出。结论加强低龄男性人群和有冠心病、高血压,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等多基础疾病的高龄男性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并加大其在诊疗中重点靶器官功能的保护,同时,重点防治女性风湿性心脏病人群,可能降低心血管住院患者病死率。
肖亚莉黄鹤黄丹孔彬廖佳芬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性别差异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与血栓栓塞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研究表明左心耳形态结构复杂或分叶数多、左心耳口部直径较大以及左心耳相对位置较高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左心耳收缩功能降低或充盈和排空速度降低也是易于血栓形成的因素。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有外科干预和经皮左心耳封堵,均需在一定条件的适应证下实施。
李奇廖佳芬孔彬黄丹黄鹤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栓塞
胺碘酮预防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胺碘酮预防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07)、维普数据库(1999~2014.07)、万方数据库(1990~2014.07)、Pub Med(1990~2014.07)、Cochrane Library(2014第07期)。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总共19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胺碘酮(试验组)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房颤发生率(RR=1.46,95%CI:1.36~1.57,P〈0.00001),而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89~1.50,P=0.27)。亚组分析显示,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首次给药时间均对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有效性无明显影响,与总有效性一致。结论与安慰剂相比,胺碘酮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黄丹黄鹤王志强贺王伟刘万里梅阳童随阳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心脏术后
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笔者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75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组(联合组)91例和阿替普酶组(单药组)84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住院期间急性期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溶栓治疗后30、60、90及120min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单药组相应时间段的总再通率(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单用阿替普酶,并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与单用阿替普酶相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黄丹
关键词: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安全性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筛选有关rhBNP治疗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包括1 739名患者,其中rhBNP组(实验组)86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左室射血分数rhBNP组优于对照组(WMD=7.82,95%CI:7.04-8.60)、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rhBNP组优于对照组(WMD=-1.54,95%CI:-2.41--0.66)、降低NT-proBNP水平比较rhBNP组优于常规治疗组(WMD=-839.75,95%CI:-1 264.87--414.62)、心功能改善有效率rhBNP组优于对照组(OR=4.42,95%CI:3.25-6.02)、不良反应发生率rhB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38-1.06)。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提示纳入的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稳定性较好。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rhBNP对于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与预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廖佳芬孔彬王磊胡河梅阳刘万里黄丹肖亚莉黄鹤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衰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经食管超声左心耳参数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和/或自发显影的关系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左心耳(LAA)参数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自发显影(SE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34例为SEC组;同时,同期以1∶2的比例随机选取接受TEE检查但并未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68例为非SEC组。收集患者既往病史资料,并测定其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耳开口宽度(LAAW)、左心耳长度(LAAL)、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LFEV)、左心耳血流充盈速度(LFFV)、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房颤类型(持续性房颤比例)、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LAD、LAAW、LAAL、LVEF、LFEV、LFFV、LAA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脑卒中/TIA(OR 22.894;95%CI 1.883~278.418;P=0.014),更大的LAAW(OR 1.205;95%CI 1.008~1.441;P=0.040)、LAAL(OR 1.203;95%CI 1.039~1.394;P=0.014)及更低的LAAEF(OR 0.964;95%CI 0.929~0.999;P=0.047)是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LAA结构增大及较低的LAAEF提示LAA血栓和/或SEC的可能性增大。
李奇廖佳芬孔彬黄丹肖亚莉权大君王光记黄鹤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耳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试验组)54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54例.试验组:首先以普通肝素60 U/kg的用量静脉推注,再以阿替普酶15 mg静脉推注,其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35 mg在6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后予以普通肝素每小时12 U/kg维持静滴48 h.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肝素7500 U,每12小时1次,持续3~5 d.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溶栓期间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10例(19.61%)、20例(39.22%)、31例(60.78%)、42例(82.35%).对照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5例(10.20%)、8例(16.33%)、18例(36.73%)、30例(6l.24%);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总再通率(P<0.05).试验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脏破裂2例、死亡3例;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4例、心源性休克9例、心脏破裂4例、死亡5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中度出血2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6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3例.试验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尿激酶,并能有效降低不良
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黄丹王慧
关键词:阿替普酶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182例和非糖尿病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非应激组)14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记录住院2周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NT-proBNP与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I)、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 BNP与ultra-TnI呈正相关(r2=0.811,P<0.01)。应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应激组(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非应激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对近期预后做出评估。
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黄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